图书介绍
五大区域战略环境评价系列丛书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五大区域战略环境评价系列丛书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438079.jpg)
- 陈吉宁编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 ISBN:978751110935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经济区-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五大区域战略环境评价系列丛书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3
前言3
一、总则5
(一)背景及意义5
(二)工作目标5
(三)工作范围6
(四)工作重点6
(五)技术路线7
二、五大区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局性8
(一)五大区域是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主要指向区域8
(二)五大区域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的地位突出10
三、五大区域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12
(一)产业结构重型化与“三临”布局特征突出12
(二)重化工业快速扩张与分散无序布局态势加剧15
四、五大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19
(一)生态环境问题总体突出,局部地区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趋势明显19
(二)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下降23
(三)主要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安全已成为突出的区域性环境问题26
(四)大气结构性污染特征明显,复合型污染问题开始显现31
(五)累积性生态环境影响持续加重,全局性生态风险突出37
(六)五大区域资源环境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削弱了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41
五、五大区域中长期环境影响与生态风险综合评估43
(一)重要生态功能区脆弱性加剧,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恶化43
(二)海岸带生态功能大范围丧失,海陆交汇带缓冲能力受损45
(三)重点海域和海湾污染程度加重,海洋生态风险将不断加剧46
(四)河流整体生态功能面临退化,重点地区水环境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48
(五)重点酸雨控制区土壤和水体酸化风险加大,生态功能将加速退化50
(六)大气复合污染发生概率增加,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加剧52
(七)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全面超载,区域环境底线将受到强烈冲击53
六、促进五大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55
(一)坚定一个目标55
(二)破解两大矛盾55
(三)确保三个优先56
(四)坚守四条红线60
(五)强化五大区域差别化调控64
分项目一 环渤海沿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73
前言73
1 概述75
1.1 工作背景75
1.2 评价范围与时段75
1.3 评价重点产业76
1.4 工作重点76
1.5 环保目标与评价指标77
1.6 技术路线78
2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79
2.1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79
2.2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和空间分散布局特征明显80
2.3 重化工业发展将呈规模快速增长和沿海无序扩张态势82
2.4 重点产业资源环境效率水平不高84
3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及现状问题87
3.1 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87
3.2 海陆交汇带生态环境压力集中显现89
3.3 区域性复合型水资源问题突出91
3.4 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凸显94
3.5 累积性环境影响和区域性生态风险增大97
4 区域生态空间约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100
4.1 生态功能单元与生态控制性分区100
4.2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104
4.3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及利用水平评估107
5 重点产业发展中长期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预测109
5.1 社会经济及重点产业发展情景109
5.2 重点产业发展与海岸带保护之间矛盾进一步突出111
5.3 规模快速扩张导致区域用水紧张态势和水污染加剧113
5.4 重点产业结构重化造成区域性大气污染加重115
5.5 极端环境风险和区域性生态风险态势严峻118
5.6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将超载123
6 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建议124
6.1 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思路124
6.2 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原则124
6.3 促进重点产业布局优化128
6.4 深化重点产业结构调整129
7 区域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131
7.1 重点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机制131
7.2 区域重点产业“十二五”协调发展对策建议132
分项目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137
前言137
1 概述139
1.1 评价范围139
1.2 评价时段140
1.3 重点产业范围140
1.4 工作重点140
1.5 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指标141
1.6 技术路线141
2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142
2.1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142
2.2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150
3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环境效率156
3.1 经济发展历程及特征156
3.2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分析159
3.3 重点产业发展愿景及趋势164
3.4 重点产业发展的情景设计167
4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69
4.1 污染气象及大气环境承载力169
4.2 地表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171
4.3 岸线资源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172
4.4 土地资源承载力176
4.5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176
5 重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178
5.1 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压力178
5.2 中长期大气环境影响与生态风险178
5.3 中长期地表水环境影响与风险184
5.4 中长期海洋环境影响与风险184
5.5 中长期陆域生态环境影响与风险189
6 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建议191
6.1 调控思路191
6.2 调控原则191
6.3 加快建设闽江口、湄洲湾、厦门湾、潮汕揭四大产业基地195
6.4 优化、调整瓯江口、环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泉州湾、东山湾产业基地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196
6.5 鼓励、加快内陆山区钢铁、建材等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并逐步向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198
6.6 推进重点产业结构升级198
6.7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转型200
6.8 开展两岸合作综合实验,推进平潭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201
7 区域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机制202
7.1 中长期环境管理战略202
7.2 中长期环境政策体系203
7.3 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行动方案204
分项目三 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209
前言209
1 概述211
1.1 地理位置211
1.2 评价范围211
1.3 评价时段211
1.4 重点产业范畴211
1.5 工作目标和评价重点212
1.6 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与环保发展目标212
1.7 技术路线213
2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评估214
2.1 自然地理与区域资源特征214
2.2 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及现状趋势评估215
2.3 生态环境演变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28
3 重点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率分析231
3.1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231
3.2 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231
3.3 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定位238
3.4 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及情景分析239
3.5 规划人口及城镇化率分析241
3.6 资源环境压力和效率分析242
4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248
4.1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248
4.2 主要纳污河段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250
4.3 海域排污区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251
4.4 区域岸线、近岸海域生态敏感程度与适宜性分析254
4.5 区域开发陆域生态适宜性分析254
4.6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258
4.7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258
4.8 基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适应性评价260
5 重点产业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估262
5.1 重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资源环境影响评价262
5.2 中长期生态与环境风险评估266
5.3 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估268
6 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建议272
6.1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基本原则272
6.2 重点产业发展必须坚守的“四条红线”273
6.3 重点产业发展的优化空间布局274
6.4 统筹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规模275
6.5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76
7 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对策与机制278
7.1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协调对策278
7.2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机制281
7.3 环境准入政策与控制机制283
分项目四 成渝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287
前言287
1 概述289
1.1 项目背景289
1.2 评价范围与时段和重点289
1.3 重点产业范围290
1.4 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290
1.5 技术路线293
2 区域资源环境与战略发展定位294
2.1 成渝经济区资源环境特点294
2.2 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295
3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特征与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分析297
3.1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特征297
3.2 区域工业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绩效分析301
3.3 区域重点产业资源环境效率现状分析303
3.4 重点产业发展情景306
4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与主要资源环境问题310
4.1 水环境质量演变与环境安全310
4.2 环境空气质量演变与酸雨316
4.3 区域生态环境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322
5 重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327
5.1 重点产业发展对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分析327
5.2 矿产资源开发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影响334
5.3 能源利用对区域酸雨污染趋势的影响336
6 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对策与建议342
6.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主导,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42
6.2 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建议344
6.3 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347
分项目五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351
前言351
1 概述353
1.1 工作背景353
1.2 评价范围353
1.3 评价时段353
1.4 重点产业范围354
1.5 环保目标354
1.6 评价技术路线354
2 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现状评估355
2.1 区域生态环境战略地位355
2.2 大气环境演变趋势及现状评估356
2.3 水环境历史演变及现状评估358
2.4 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现状评估360
2.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原因364
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367
3.1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367
3.2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371
3.3 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372
3.4 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估374
4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环境效率水平评估375
4.1 重点产业战略地位375
4.2 重点产业布局和空间特征376
4.3 重点产业资源环境效率水平378
4.4 重点产业生态环境压力381
5 重点产业发展中长期环境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估383
5.1 重点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383
5.2 重点产业发展情景方案384
5.3 水资源承载力预测386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390
5.5 水环境影响预测391
5.6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393
5.7 生态风险评估396
5.8 重点产业生态适宜性分析399
6 重点产业优化调控建议方案403
6.1 调控目标和原则403
6.2 “一体四翼”分区优化调控建议方案406
6.3 调控方案的保障措施409
7 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机制413
7.1 产业布局和规模引导机制413
7.2 产业升级改造促进机制414
7.3 环境综合管理机制415
附件418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环渤海沿海地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418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424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430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成渝经济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436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