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黄平县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黄平县历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456618.jpg)
- 黄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911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7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黄平县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绪论4
第一章 红军长征过黄平12
第一节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黄平12
一 红六军团西征挺进黄平13
二 红一方面军长征过黄平21
第二节 军民鱼水情33
一 关心民众34
二 买卖公平35
三 严惩恶棍36
四 苗乡群众为红军带路40
五 红军临别赠物41
六 贫苦群众掩护收留失散红军战士43
第三节 红军长征过黄平的伟大意义46
第二章 建国前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的革命活动56
第一节 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56
一 以四屏女校为中心的四屏镇抗日救亡活动56
二 中共党员在谷陇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59
三 旧州读书会的抗日救亡运动62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县抗日爱国运动64
一 修建旧州抗日飞机场和后屯军火库65
二 组织苗族抗日志愿兵67
三 热血青年投奔革命根据地68
第三节 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保卫旧州迎接解放73
第三章 黄平解放与接管建政82
第一节 黄平解放与新政权建立82
一 解放黄平82
二 建立新政权83
三 接管区乡政权87
四 接管初期的几项主要工作90
第二节 党团组织建设93
一 党组织建设93
二 团组织建设96
第三节 农民、工人、妇女运动98
一 农民运动98
二 工人运动100
三 妇女运动102
第四节 统一战线和民族事务工作105
一 统一战线工作105
二 民族事务工作110
第五节 人民武装工作113
第六节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116
一 教育事业116
二 卫生和文化事业120
第七节 财税经贸工作123
一 税务工作123
二 财政经贸工作125
第八节 干部培训班和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30
一 干部培训班130
二 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33
第四章 剿匪平暴,巩固新政权136
第一节 剿匪斗争的历史背景及概况136
一 历史背景136
二 剿匪概况142
第二节 剿匪平暴中的重大战役146
一 浪洞剿匪146
二 一碗水战斗147
三 东坡剿匪147
四 梨树坳战斗148
五 旧州保卫战150
六 谷陇围歼战154
第五章 五大任务和三大运动160
第一节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160
一 清匪反霸161
二 减租退押164
三 征粮16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运动166
一 镇压反革命166
二 抗美援朝169
第三节 土地改革运动176
一 中共镇远地委土改试点及其主要经验176
二 全县土地改革179
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步骤186
四 土地改革的主要特点192
第六章 社会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195
第一节 社会改革195
一 禁烟禁毒,禁赌禁娼,收容遣送无业游民195
二 改革婚姻制度200
三 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201
第二节 整党整风和“三反”“五反”运动201
一 整风运动和整党建党201
二 “三反”、“五反”运动20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209
一 农业互助组209
二 农业初级合作社213
三 农业高级合作社216
第四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8
第五节 粮油棉统购统销222
一 粮食统购统销223
二 油料统购统销226
三 棉花统购统销227
第六节 中共黄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230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234
第一节 内部肃反与审干234
一 内部肃反234
二 审查干部队伍237
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238
一 整风运动238
二 反右派斗争240
三 农村整风运动与镇反斗争243
四 打击地富反坏右活动244
第三节 撤区并乡和整顿农业合作社245
一 撤区并乡245
二 整顿农业合作社246
第四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247
第八章 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51
第一节 “大跃进”的兴起252
一 大炼钢铁252
二 深耕密植254
三 大办食堂256
四 制定工业十年发展规划258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263
一 红旗人民公社的建立263
二 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264
第三节 整顿人民公社和算旧帐工作266
一 整顿人民公社266
二 算旧帐工作273
第四节 反瞒产运动和反右倾斗争274
一 反瞒产运动274
二 反右倾斗争275
第五节 国民经济严重困难278
一 浮夸风、高指标和“粮食关”278
二 生活、医疗救助281
三 清仓核资284
第六节 政法和宣传工作286
一 政法工作286
二 宣传工作287
第七节 十年建设成就及经验教训289
一 经济建设289
二 政治建设291
三 文化建设297
第八节 中共黄平县第二次代表大会300
第九章 “八字方针”的贯彻和“社教”运动的开展305
第一节 农业和工商业等各项政策的调整305
一 取销供给制和公共食堂306
二 调整粮食征购政策306
三 鉴别和核查土地307
四 实行分配大包干308
五 清退平调物资309
六 增加农业投入,安排生产资料310
七 农业生产责任制310
八 工商业和其它政策的调整311
第二节 政治工作调整313
一 全面宣传贯彻人民公社条例六十条313
二 甑别冤假错案313
三 加强生产队的领导力量315
四 下放干部充实农业第一线316
五 建立干部参加劳动制度316
六 开展机关整风运动317
七 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促进生产发展317
八 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3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20
一 “小四清”321
二 “大四清”323
三 纠“单干风”324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328
第一节 成立机构328
一 县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立328
二 “红卫兵”和各种造反组织成立330
三 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332
第二节 开展运动334
一 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334
二 撤区并社和革委会补台336
三 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建党338
四 “三查”和“一打三反”运动339
五 “五·七”干校和政治夜校343
六 “教育革命”运动345
七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50
第三节 中共黄平县第三次代表大会353
第十一章 经济社会事业在政治运动中艰难进行355
第一节 社会事业起步艰难355
一 援建湘黔铁路355
二 计划生育工作357
三 救灾救济工作359
四 市场管理工作361
第二节 经济工作发展缓慢363
一 工业学大庆运动及工业生产的艰难发展363
二 农业学大寨运动及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364
三 粮食征购政策调整368
四 生猪生产及收购政策369
第三节 运动的继续和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372
一 批林整风运动372
二 落实党的各项政策375
三 批林批孔运动378
四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381
第四节 庆祝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382
第十二章 徘徊中前进和历史的伟大转折384
第一节 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384
一 揭批“四人帮”384
二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冒进386
三 真理标准大讨论388
第二节 工作重点转移和农村改革起步391
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391
二 农村改革的起步393
第三节 调整社会关系398
一 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398
二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403
三 地富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改变成份408
第十三章 富民兴县,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411
第一节 全面开创黄平工作新局面411
一 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城镇改革的起步412
二 开展打击经济和刑事犯罪活动421
三 整顿和调整各级领导班子427
四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435
五 中共黄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436
第二节 克服困难,实现三个根本好转439
一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439
二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444
三 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447
四 中共黄平县第五次代表大会450
第三节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前进453
一 经济工作完成任期目标454
二 胡锦涛视察黄平457
三 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新成绩464
四 排除政治风波干扰,加强党的建设467
五 中共黄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472
第四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确保黄平的稳定和发展476
一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477
二 建镇并乡撤区480
三 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工作483
四 党务工作486
五 中共黄平县第七次代表大会488
第十四章 加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491
第一节 在严重困难中谋求发展492
一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492
二 提出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495
三、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村经济全面发展497
四 非公有制经济有新的发展500
五 财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502
六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505
七 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509
八 中共黄平县第八次代表大会510
第二节 抗洪救灾,重建家园514
一 紧急行动抗洪救灾514
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33
三 党的关怀温暖民心542
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45
第三节 抓住机遇,振兴黄平547
一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547
二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550
三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554
四 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557
五 中共黄平县第九次代表大会560
第四节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县建设563
一 认真考察,把握旅游资源底数564
二 作好规划,实施旅游兴县战略565
三 完善措施,加快旅游开展进程566
第五节 努力推进黄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570
一 工农业经济长足发展571
二 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572
三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73
四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574
五 中共黄平县第十次代表大会575
结束语578
附录:584
1、党史人物584
2、黄平县历次党代会、历届县委组成人员641
3、中国共产党黄平县历史大事年表653
4、黄平县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发展情况统计表662
跋语&吴锡锋 潘洪波665
后记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