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茶陵发展史 1949-200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茶陵发展史 1949-2004
  • 茶陵县档案史志局,茶陵县中共党史联络组编 著
  • 出版社: 茶陵县档案史志局;茶陵县中共党史联络组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茶陵发展史 1949-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1

第一篇 恢复国民经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20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21

第一节 茶陵县的和平解放21

第二节 组建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人民政府25

第三节 征集粮草,支援前线30

第四节 剿匪肃特,镇压反革命分子32

第五节 开展减租反霸,实行土地改革38

第六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5

第二章 恢复和发展老区经济48

第一节 开展增产节约、生产自救运动49

第二节 稳定市场物价,统一财经工作54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57

第四节 文教卫生事业的初步改造和发展61

第三章 实行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67

第一节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68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1

第三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0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3

第五节 “一五”计划的制定和执行88

第四章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97

第一节 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和中共茶陵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98

第二节 党员的教育和管理99

第三节 干部队伍的组建和茶陵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03

第四节 干部的教育和管理104

第五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06

第一节 开展整风运动107

第二节 从整风到反右109

第三节 进行整风和教育111

第二篇 “大跃进” 人民公社和国民经济调整114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116

第一节 农业率先“跃进”116

第二节 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大办交通122

第三节 “大跃进”中的文教卫事业127

第二章 人民公社131

第一节 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132

第二节 大办公共食堂136

第三节 大办集体猪场138

第四节 开展“反右倾”斗争141

第五节 中共茶陵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146

第三章 国民经济调整147

第一节 生产自救,节约渡荒148

第二节 整风整社和农业的调整提高150

第三节 压缩非农业人口 充实农业第一线157

第四节 工业交通的调整提高160

第五节 财贸系统的调整提高165

第六节 文教卫生事业的调整提高172

第七节 政治关系的调整17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80

第二节 震惊三湘的朱文文事件188

毛泽东主席重返茶陵194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运动198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和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19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199

第二节 全面夺权和实行军管202

第三节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206

第二章 “斗批改”,批林整风和国民经济的回升209

第一节 斗、批、改运动209

第二节 批林整风214

第三节 国民经济开始回升216

第三章 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文革”的终结218

第一节 批林批孔运动218

第二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和粉碎“四人帮”220

第四篇 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223

第一章 农业学大寨的十五年224

第一节 学大寨的头八年224

第二节 深入学大寨的七年226

第三节 社队企业的恢复发展235

第二章 工业学大庆 财贸学大庆学大寨241

第一节 “五小”工业的发展241

第二节 财贸学大庆学大寨244

第五篇 改革开放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248

第一章 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249

第一节 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教育249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各项政策251

第二章 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完善256

第一节 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256

第二节 林业“三定”和牧副渔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260

第三节 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262

第四节 农村经济部门的配套改革263

第三章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67

第一节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268

第二节 农业区划的编制和应用270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新发展272

第四章 城市改革的起步和发展276

第一节 国有工交企业改革277

第二节 商业企业的改革探索279

第三节 物资管理和经营体制的改革282

第四节 外贸系统的改革283

第五章 宏观体制配套改革的启动和推进283

第一节 物价改革的启动和推进284

第二节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285

第三节 改革劳动用工和养老保险制度288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中兴起289

第六章 加强治理整顿 维护社会稳定291

第一节 治理“三乱”291

第二节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295

第三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维护稳定大局297

第四节 加强综合治理 整顿社会治安299

第七章 社会事业在改革中发展306

第一节 改革教育科技体制 落实“科教兴县”措施307

第二节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313

第三节 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317

第八章 推进民主政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19

第一节 民主政治事业的推进319

第二节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329

第九章 “六五”“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及主要成就335

第六篇 深化改革向富民强县的目标前进341

第一章 贯彻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加快发展步伐342

第一节 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342

第二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345

第二章 转换经营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46

第一节 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的新突破347

第二节 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全面推行350

第三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启动354

第三章 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55

第一节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356

第二节 其他经济综合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366

第四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374

第一节 深化土地承包使用权的改革374

第二节 调整农业结构 推动农业协调发展376

第三节 农村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385

第五章 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392

第一节 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392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396

第六章 基础设施 建设迈大步401

第一节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跨入全省先进行列401

第二节 交通设施日趋完善405

第三节 供电设施的改善406

第四节 电信事业迅猛发展408

第七章 “发展小城镇,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实施411

第一节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411

第二节 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414

第八章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415

第一节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416

第二节 科技的进步420

第三节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422

第四节 卫生、体育事业的新发展427

第九章 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432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人大、政协制度432

第二节 开展党政群团机构改革437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440

第四节 加强法制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441

第十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446

第一节 开展“三义”、“四有”、“五爱”教育446

第二节 树典型 学英模449

第十一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450

第一节 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450

第二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454

第十二章 “八五”、“九五”计划的实施457

第一节 “八五”、“九五”计划的执行情况458

第二节 “八五”、“九五”计划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460

第七篇 迈进新世纪462

第一章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63

第一节 GDP增长的速度加快463

第二节 三次产业突破“433”徘徊状况464

第三节 非公经济激活县域经济467

第四节 民工潮托起民工经济470

第五节 招商引资为县域经济“釜底加薪”472

第六节 财政收入呈良性增长态势475

第二章 改革攻坚循序推进478

第一节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推进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478

第二节 农村改革拓展农民致富空间480

第三节 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484

第三章 “三化”建设隆起脊梁486

第一节 工业化迈出实质性步伐486

第二节 产业化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489

第三节 城镇化获得战略性突破492

第四章 社会事业共同进步494

第一节 文化事业生机旺盛494

第二节 教育科技相得益彰496

第三节 卫生医药、计生、体育在改革中发展498

第四节 其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499

第五章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500

第一节 精神文明 为发展注入活力501

第二节 民主政治 循序渐进日趋完善503

第三节 法制建设 改革创新促稳定505

第四节 党的建设 增强发展战斗力507

五十五年建设发展的启示514

后记5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