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
  • 王源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31430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当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研究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特定背景3

一、新的文艺方针的确立3

二、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上的新探索5

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传播与影响17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地位20

一、新时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20

二、80年代小说创作与20年代小说创作的比较21

第二章 80年代小说的基本特征31

第一节 历史使命感与理性反思32

一、深邃的历史意识与批判精神32

二、传统伦理价值观的重新审视34

三、隐秘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38

第二节 哲理思辨色彩40

一、情感历程的螺旋上升41

二、历史与道德的冲突45

第三节 人性的复苏与人道主义的回归48

一、把“非人”还原为真正的人49

二、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重视50

三、人自身的审视和反思52

四、人的个性精神的张扬53

五、生命意识的思考和对原始生命力的礼赞54

六、现实生存困境的揭示和丑恶人性的审视55

第四节 80年代小说的审美趋势56

一、幽默情调的重新出现57

二、审美趣味的多向拓展60

第三章 90年代文学的发展趋向66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概述66

一、文学环境的变化66

二、重要的文学现象69

第二节 争奇斗艳的90年代小说71

一、关注生存状态的新写实小说71

二、幡旗林立的“新”字号小说75

第四章 崛起的新诗潮93

第一节 “朦胧诗”的崛起与危机93

一、“朦胧诗”的崛起93

二、“朦胧诗”的论争94

第二节 “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96

一、内容特色96

二、艺术创新100

第三节 独特的生命个体107

一、北岛107

二、舒婷109

三、顾城113

第四节 后新潮诗的出现116

一、“后新潮诗”与“朦胧诗”的区别118

二、“后新潮诗”的艺术实验和价值119

三、90年代诗歌的现状122

第五章 知青小说研究125

第一节 知青文学的独特性125

一、独一无二的文学现象125

二、绵延不断、跌宕起伏的发展126

第二节 知青小说主题的嬗变128

一、伤痕阶段130

二、反思阶段131

三、跨越阶段135

第三节 知青形象的流动与演变138

一、“伤痕”形象138

二、“边缘人”形象140

三、“奉献者”形象143

四、“裂变者”形象145

五、“奋斗者”形象147

六、“负债者”形象150

第四节 知青小说审美风格的多元和发展152

一、知青小说的基本风格特点152

二、以塑造“伤痕形象”为主的作品的风格特点155

三、以“边缘人”为审美对象的作品的风格特征157

四、以“奉献者”为审美对象的作品的风格特征158

五、以“赞美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作品的风格特征160

六、纪实性作品的风格特征161

第五节 启开尘埃遮蔽的知青历史163

一、重新审视80年代知青作家视野中的知青历史163

二、以知青生活原生态的描写启开尘埃遮蔽的历史165

三、未来知青小说的走向166

下编 小说专题研究第六章 青春激扬的王蒙173

第一节 紧随时代的真情歌吟174

第二节 睿智的历史反思176

第三节 “少共情结”与“忠诚”180

第四节 “东方意识流”183

第五节 诙谐幽默的风格184

第六节 汪洋恣肆的诗化语言187

第七章 追求理性的张贤亮192

第一节 张贤亮独特的精神气质193

第二节 个体价值的追求与社会参与意识195

第三节 独特的“裂变者”形象197

第四节 幻想破灭后的真实心理写照203

第八章 贾平凹的小说世界206

第一节 从农民到作家206

第二节 商州系列208

第三节 众说纷纭的《废都》214

第四节 90年代小说观念的变化217

第九章 陈忠实与《白鹿原》221

第一节 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222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重新观照227

第三节 历史演进的独特思考230

第十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234

第一节 女性写作概述234

第二节 王安忆的创作轨迹241

第三节 “三恋”与女性意识243

第四节 叙事风格的嬗变247

第十一章 揭示人类苦难和暴行的余华254

第一节 暴力和死亡的主题255

第二节 生存苦难的展示261

第三节 叙事结构的繁复多变264

主要参考书目269

后记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