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 彩色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西方经济学 彩色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523145.jpg)
- 高鸿业主编;刘文忻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332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81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828页
- 主题词: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经济学 彩色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3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8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10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12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13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7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8
第二节 需求曲线21
第三节 供给曲线24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6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3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37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56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60
第九节 结束语64
第三章 效用论70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70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81
第三节 预算线87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90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94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97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104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105
第九节 结束语113
第四章 生产论120
第一节 厂商120
第二节 生产函数124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28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34
第五节 等成本线139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140
第七节 规模报酬147
第八节 结束语150
第五章 成本论155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155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57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160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171
第五节 结束语178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183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183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85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90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193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197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98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01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204
第九节 结束语207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213
第一节 垄断213
第二节 垄断竞争226
第三节 寡头234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240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250
第六节 结束语253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259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259
第二节 引致需求260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61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267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270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273
第七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277
第八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279
第九节 结束语283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287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287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295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299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307
第五节 欧拉定理313
第六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316
第七节 结束语317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321
第一节 一般均衡322
第二节 经济效率326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30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33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36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343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346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351
第九节 结束语363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369
第一节 垄断369
第二节 外部影响374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381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392
第五节 结束语407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40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419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419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423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26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429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431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434
第七节 结束语435
第一节 均衡产出440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40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443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449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454
第五节 乘数论457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460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462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466
第九节 结束语468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474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475
第二节 IS曲线481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488
第四节 LM曲线494
第五节 IS-LM分析500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503
第七节 结束语505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512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512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514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519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524
第五节 结束语526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535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535
第二节 财政政策538
第三节 货币政策548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558
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563
第六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568
第七节 结束语572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78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579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582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587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588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590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592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593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596
第九节 结束语597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601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601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604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606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607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611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617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620
第八节 结束语628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632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632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636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640
第四节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643
第五节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645
第六节 结束语647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651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651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659
第三节 IS-LM-BP模型664
第四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666
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668
第六节 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672
第七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676
第八节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679
第九节 结束语679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684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684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686
第三节 增长核算689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693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704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707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709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711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715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718
第十一节 结束语722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726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726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728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734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736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740
第六节 名义粘性743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746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751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752
第十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755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762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763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766
第三节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769
第四节 科学主义772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774
第六节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777
第七节 貌似新颖的形象778
第八节 全书结束语780
附录一782
附录二791
附录三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