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法律的解释 问题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环境法律的解释 问题与方法
  • 汪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21726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法律解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法律的解释 问题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现状评析1

一、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一)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主要学术成就2

(二)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课题(重点、热点、难点)及其评价7

(三)中国环境法学研究方法评述11

(四)21世纪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展望21

二、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27

(一)环境法学著述引证(1998~2002年)统计分析29

(二)从著述引证结合学科现状分析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问题42

(三)关于提高我国环境法学者学术水平若干问题的思考57

第二章 中国环境法学新体系的构建64

一、问题的由来64

二、对现行环境法学教科书的评价67

(一)从本科生课程教学看环境法教科书的问题67

(二)对中国环境法教科书所构建的环境法学体系与内容的考察72

三、国外环境法教科书构建的环境法学体系与内容81

(一)日本环境法教科书构建的环境法学体系81

(二)欧、美国家环境法教科书构建的环境法学体系83

(一)各国教科书表明环境法学有其内在的范畴体系87

四、对中外环境法学教科书体系与内容的比较87

(二)环境法学内在的范畴体系表现在将环境法表述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和法学学科上90

(三)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和国际环境法之间只存在着学科的交叉关系91

五、构建中国环境法学新体系的设想93

(一)导论94

(二)环境法总论94

(三)环境法各论98

(二)环境危机的制度根源在于传统物权法的价值判断缺陷101

六、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的讨论101

(一)问题的提出101

(三)物权制度对自然资源权属关系的安排106

(四)自然保护制度对自然资源制度的挑战119

第三章 环境法学范畴体系中的几个概念问题124

一、环境法与环境法学124

(一)环境法学的产生和发展125

(二)环境法学的学科属性129

(一)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131

二、环境法律关系131

(二)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134

(三)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136

(四)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152

三、环境立法的功能154

(一)环境立法的功能之一:调整社会各部门的既得利益155

(二)环境立法的功能之二:公平地分配人类世代间的利益158

(三)环境立法的功能之三:重申环境的美学价值159

(四)环境立法的功能之四: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59

(五)环境立法的功能之五:影响传统的法律价值观161

(六)环境立法的功能之六:转变公民传统的消费模式161

(七)环境立法的功能之七:转变社会生产方式162

四、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163

(一)环境法与民法的关系163

(二)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关系166

(三)环境法与宪法、行政法的关系167

(四)环境法与刑法的关系168

(五)环境法与国际法的关系169

五、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70

第四章 环境法律的解释及其方法173

一、法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解释方法问题173

(一)法学与交叉学科研究的背景173

(二)法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环境法为中心179

二、环境法的学科背景与解释方法181

(一)环境法研究的学科背景182

(二)环境法的传统法解释185

(三)环境法的跨学科解释192

三、伦理观念的嬗变对现代法律及其实践的影响196

(一)传统法律价值观的定位:以人类利益为中心196

(二)生态中心主义的勃兴202

(三)生态中心主义在环境法律实践中的渗透207

(四)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法律观212

四、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214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溯源214

(二)可持续发展对法律变革的要求224

(三)重新评价和保护自然的多元价值:立法变革的法理问题230

(四)中国关于法律变革的理论与实践234

第五章 中国环境法律的体系与环境基本法立法244

一、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其完善244

(一)环境问题的法律对策244

(二)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247

(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258

二、环境基本法263

(一)环境基本法的定义、地位和作用263

(二)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评述266

(三)从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特征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定位270

第六章 环境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解释292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292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选择292

(二)预防原则295

(三)协调发展原则300

(四)受益者负担原则307

(五)公众参与原则313

(六)协同合作原则319

(一)环境法基本制度的选择322

二、环境法基本制度322

(二)事前预防类法律制度325

(三)行为管制类法律制度336

(四)经济刺激与市场类法律制度339

(五)事后补救类法律制度352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概念与功能357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渊源357

第七章 正当法律程序在环境决策中的运用357

(二)正当法律程序的含义358

(三)正当法律程序所保障的利益360

(四)正当法律程序的功能363

二、环境行政决策中正当法律程序的引入369

(一)环境行政决策引入正当法律程序的必要性369

(二)环境行政决策正当法律程序的制度建构375

三、环境影响评价决策中的正当法律程序问题379

(一)环境影响评价决策中的环境权益及其判断379

(二)环境影响评价决策的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权益的程序保障388

(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的正当法律程序410

第八章 环境法的执行措施及其法律的适用418

一、环境行政机构及其执行措施418

(一)环境权力的配置及其制约418

(二)环境法的行政执行措施421

二、环境侵害的民事救济措施427

(一)环境污染侵害的无过失责任428

(二)基于物权侵害的请求权与不作为请求权及其排除措施439

(三)阻却违法性事由与无过失责任的免责440

(四)关于环境侵害中的自卫行为443

三、公民环境诉讼制度445

(一)公民环境诉讼的定义与特征445

(二)公民环境诉讼兴起的原由446

(三)公民环境诉讼的实现方式448

四、环境犯罪制裁法451

(一)各国危害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451

(二)危害环境犯罪立法的理论与实践453

(三)我国刑法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458

第九章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其法律对策的趋同化462

一、环境问题全球化及其成因462

(一)环境问题:从地域化到全球化463

(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成因467

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法律对策及其特点468

(一)关于全球环境问题法律对策的发展468

(二)对应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十大条约468

(三)全球环境保护条约的特点472

(四)当前全球环境保护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476

三、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480

(一)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运动的思想基础481

(二)国内环境立法的趋同化运动以及与国际环境法的协调494

(三)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运动所面临的课题502

四、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与中国的环境立法507

(一)国际环境法对中国的影响507

(二)国际环境法在中国的适用511

(三)中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及其对国际环境法的贡献5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