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察新闻传播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检察新闻传播导论
  • 李雪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609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新闻学:传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检察新闻传播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检察新闻传播概述1

一、检察新闻的定义、任务1

序1

二、检察新闻传播的历史沿革3

(一)中国古代法制新闻传播的演进3

(二)中国检察新闻传播的播种时期4

(三)中国检察新闻传播的开花结果时期7

三、检察新闻的特点和内容8

(三)剖析大案要案,传播反腐新闻,使官员和民众受到教育,使犯罪分子受到震撼9

(四)运用检察评论指导执法、引导守法活动9

(二)弘扬秉公执法的正气,用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读者9

(一)突出“法”、“检”二字,坚持就社会说检察,检察说社会9

(五)以案说法,启迪人心10

(六)干预生活,及时揭露违法乱纪问题,在舆论监督转化为法律监督上做文章10

(七)检察新闻既要做到客观真实,又要展现法制的公正11

(八)“化腐朽为神奇”,反面文章正面做11

(九)动静结合,传播最新法学和检察理论11

(十)讲检察故事,说法制新闻12

第二章 检察新闻传播的功能14

一、新闻传播功能简述14

(一)报道新闻 传播信息15

(二)反映舆论 引导舆论16

(三)传播知识 普及教育18

(四)提供娱乐 丰富生活18

(五)刊播广告 繁荣经济19

二、检察新闻传播的信息功能19

(一)传播检察新闻20

(二)传播时政新闻21

(三)传播民主法制新闻22

(四)报道反腐倡廉新闻23

三、检察新闻传播的指导功能24

(五)报道社会新闻24

(一)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政策25

(二)宣传民主法制26

(三)宣传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部署27

四、检察新闻传播的监督功能29

(一)听取和反映受众的要求和声音29

(二)开展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31

五、检察新闻传播的普法功能32

(一)提高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33

(二)提高普通群众法律意识34

六、检察新闻传播的娱乐功能35

(二)漫画、幽默、笑话36

(一)小说、诗歌、散文36

(三)电影、电视介绍、体育比赛37

七、检察新闻传播的文化功能37

(一)传播和建设先进检察文化37

(二)传播和培育先进法治文化39

(三)传播和弘扬先进社会文化39

八、检察新闻传播的资讯功能40

(一)展示客户良好形象40

(三)壮大自身经济实力41

(二)满足受众多方需要41

第三章 检察新闻传播的价值判断43

一、检察新闻价值及其构成43

(一)新闻价值的概念43

(二)新闻价值的产生和要素44

(三)检察新闻价值的具体构成47

1.时新性47

2.接近性50

3.显著性53

4.重要性57

5.人情味60

(一)宣传与新闻密不可分63

二、检察宣传价值及其构成63

(二)检察宣传价值的概念65

(三)检察宣传价值的具体构成66

1.一致性66

2.典型性69

3.权威性70

4.针对性72

5.时宜性73

6.可行性75

三、正确把握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关系76

2.关联77

1.同一77

(一)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四种关系77

3.排斥78

4.无关78

(二)在确保宣传价值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新闻价值79

1.切实尊重新闻规律79

2.善于挖掘新闻的宣传价值80

3.多用事实说话80

第四章 检察新闻传播遵循的一般原则82

一、新闻本体原则82

(一)新闻的本体:传递信息、发表意见、提供服务82

(二)以多种途径凸显新闻本体83

(三)遵从新闻的规律去做一切关乎新闻的事情84

(四)几个误区85

二、国家利益原则87

(一)坚持党性、人民性和新闻性的高度统一87

(二)国家利益至上是新闻的最高原则88

(三)新闻自由不是一个绝顶的权利89

三、社会公信原则91

(一)必须全过程公开91

(二)必须客观公正92

(三)必须真实可信94

四、和谐理性原则96

(四)严禁报道失实和新闻炒作96

(一)坚持以正面报道和社会效益为主97

(二)坚守传媒的社会责任,坚定大局意识97

(三)发挥传媒整合社会功能的积极作用98

(四)坚持批评报道中的善意、理性、建设性99

(五)防止正面报道出现负效应100

五、法律规制原则102

(一)传媒要有权利“边界意识”102

(二)新闻侵权103

(三)新闻审判106

(四)侵犯新闻采访权107

(五)呼唤新闻法108

六、读者为本原则109

(一)寓“教化功能”于“服务功能”中109

(二)和读者“想”到一起,“说”到一起110

(三)在差异性中坚持特色111

(四)反对“新闻八股”113

第五章 检察新闻传播必须遵循的特殊原则115

一、法治化原则115

(二)检察新闻法治化原则的基本要求116

1.时刻牢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16

(一)检察新闻法治化的含义116

2.在报道中体现法律的公正性117

3.在报道中体现法律的严肃性118

4.弘扬法治精神是终极目的119

(三)贯彻法治化原则必须把握的要点120

1.选择检察新闻重大事件,把握正确导向120

2.法眼看社会,挖掘身边的法律新闻121

3.采访写作要体现法治精神,用法律事实说话121

4.采编处理时应注意发挥普法作用123

二、社会化原则124

(一)检察新闻社会化的含义124

1.通俗性125

(二)检察新闻社会化的特点125

2.趣味性126

3.服务性126

(三)检察新闻社会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27

1.坚持宣传与新闻的统一,防止报道正面典型绝对化127

2.用事实说话,强调新闻可读性128

3.注意新闻语言通俗性,避免读者阅读疲劳129

三、化腐朽为神奇原则131

(一)关于化腐朽为神奇原则131

4.整合版面资源,注意与编读互动131

(二)案例报道存在负效应现象132

1.报道案件过分强调细节132

2.报道个别现象用“放大镜”133

3.报道负面新闻导向偏离133

4.引导舆论说理乏力134

(三)化腐朽为神奇原则的采编处理方式135

1.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舆论135

2.借大要案例警示社会135

3.提出建设性意见136

一、从传播模式看检察新闻传播的方法和手段138

(一)检察新闻的单向传播138

第六章 检察新闻传播的方法手段138

(二)检察新闻的双向传播141

(三)检察新闻的多向传播144

二、从传播效果看检察新闻传播的方法和手段150

(一)社会化是检察新闻传播的根本方法和手段150

(二)增大检察新闻传播的信息量153

(三)减少检察新闻传播中的信息偏离和畸变158

第七章 检察新闻的分类164

一、新闻的分类164

(一)新闻的分类标准164

1.西方的分类标准164

1.两类说165

2.其他说165

2.国内的分类标准165

(二)我国新闻的大致分类165

二、检察新闻的分类166

(一)按表达方式划分166

(二)按检察工作性质划分166

1.检察业务新闻166

2.其他检察新闻168

(三)按报道内容划分168

5.综合新闻报道169

4.典型报道169

3.案例报道169

2.检察工作报道169

1.政法类报道169

(四)按传播方式划分170

三、检察新闻的常用文体170

(一)报道类新闻文体170

1.消息170

2.通讯171

3.深度报道173

(二)评论类新闻文体174

1.新闻评论174

2.评论的类型及其在检察新闻中的作用175

四、检察新闻的文体创新179

(一)结构形式不拘一格179

1.消息的变化179

2.其他文体的变化182

(二)写作手法丰富多样183

1.散文式的白描手法183

2.小说式的细节描写183

3.电视场景和画面的生动再现184

4.兼具说书和杂文风格的评论185

2.新闻背景和法律法规等链接成为常见的“附件”186

(三)文体种类花样繁多186

1.图片和表格由报道的辅助手段转为独立手段186

3.新闻评论的表现手段更加灵活多样187

第八章 检察新闻的传播媒介189

一、传播媒介189

(一)传播媒介的种类190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90

1.媒介即信息191

2.媒介:人的延伸192

3.“热媒介”与“冷媒介”192

(一)报纸193

二、新闻传播媒介193

(二)杂志194

(三)广播195

(四)电视195

(五)网络媒介196

(六)手机短信197

(七)彩信200

三、检察新闻传播媒介201

(一)检察新闻传播媒介的种类201

1.报纸201

3.网络202

2.杂志202

4.影视203

5.手机短信204

6.广播204

7.公益广告205

(二)检察新闻的主要传播媒介205

1.《检察日报》205

2.正义网207

3.《人民检察》杂志209

4.《方圆法治》211

5.影视中心213

6.《法制新闻传播》杂志215

第九章 检察新闻传播与法律监督217

一、如何理解和界定检察新闻传播与法律监督217

(一)关于检察新闻传播217

(二)关于法律监督218

(三)研究检察新闻传播与法律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20

二、检察新闻传播和法律监督的关系221

(一)法律监督是检察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221

(二)检察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222

1.显性新闻原料225

(三)法律监督为检察新闻传播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源225

2.隐性新闻原料226

(四)检察新闻传播是推动法律监督的重要一环227

(五)检察新闻传播与法律监督可以相互“借力”230

三、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关系231

(一)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的不同之处231

(二)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的相同之处232

(三)实现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234

1.检察新闻舆论监督为什么要与法律监督相结合234

2.如何实现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的有机结合235

(四)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相互结合中需注意的问题242

第十章 检察新闻传播与舆论监督246

一、舆论监督的政策渊源和法律依据247

(一)舆论监督就是传媒监督吗?247

1.何为舆论?247

2.何为监督?249

3.何为舆论监督?249

4.舆论监督就是传媒监督吗?250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法律政策渊源252

1.简史:从重视批评开始252

2.政策脉络:从十三大到十六大253

3.宪法依据:三项公民权利的具体化254

4.立法保障:地方探索唱主角256

(三)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为主258

(一)检察新闻的职责使然259

二、为什么要在检察新闻传播中开展舆论监督259

(二)与法律监督紧密结合的内在需求260

(三)底层百姓的深层渴望262

三、检察新闻传播中如何开展舆论监督265

(一)基本任务266

1.鞭挞社会丑恶,弘扬社会正气266

2.监督执法活动,维护个案公正267

3.传播法治理念,维护公众利益268

(二)基本原则269

4.排除办案阻力,支持反腐查案269

1.党性原则270

2.法治原则271

3.真实原则271

4.结合原则272

5.平等原则273

(三)基本要领273

1.客观公正,言之有据274

2.与人为善,有具体的改进建议275

3.抓住根本,不纠缠细枝末节276

5.用词规范,注意准确277

4.深入采访,注重平衡277

6.跟踪监督,注重反馈278

四、检察新闻舆论监督中的相关问题279

(一)案件监督必须及时跟进279

(二)不要陷入深挖侦查事实的误区279

(三)侦查阶段新闻侵权的技术防范281

(四)用好评论,谨慎推论282

(五)亟待引入的三个关键词283

1.公众人物283

2.主观恶意284

3.公正评论285

第十一章 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的修养和管理288

一、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的职业特征和社会责任288

(一)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现状288

(二)职业特征289

1.代表性289

2.专业性289

3.公正性290

(三)职业原则291

(四)社会责任292

(五)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的时代要求294

二、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的职业道德294

(一)职业道德评价295

(二)主要道德规范296

(三)职业道德的失衡与错位297

(四)职业道德培养——自律与他律298

1.个人职业素养是检察新闻传播人员自律的基础所在299

2.行业约束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299

3.健全的机制是他律的重要保障300

三、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的基本素养301

(一)基本素养302

1.理论层面303

3.知识层面304

2.道德层面304

4.技能层面305

5.交往层面306

6.身心层面306

(二)获得良好素养的基本途径307

1.励志好学307

2.不断创新307

3.实践磨砺307

四、检察新闻传播人员的管理、考核及培养307

(一)规范管理308

(二)动态考核309

(三)超前培养310

(四)检察新闻传播人才开发的基本原则312

第十二章 检察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315

一、检察新闻传播的现状315

(一)传播主体的传播主动性明显增强315

(二)传播内容形成检察特色317

(三)传播渠道呈多样化、规模化318

(四)传播对象稳步增长318

(五)传播效果日渐增强319

二、检察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320

(一)传播手段缺乏创意点和有效性320

(三)传播体制有待于改革321

(二)传播媒介尚未形成合力321

三、检察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322

(一)提升影响力,实现由新闻报道向新闻传播策划转变322

(二)挖掘新闻的内在附加值,在提供有用信息上做文章323

(三)突出检察特色,走专业化传媒发展之路324

(四)实施品牌推广战略,加快检察新闻传媒产业化进程326

(五)整合传媒资源,增强检察传媒竞争力327

(六)呼唤一支复合型的传媒人才队伍328

参考书目330

后记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