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先秦史稿
  • 李玉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5634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社会5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化5

一 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5

二 中国猿人与旧石器早期的物质文化7

三 早期智人(古人)与旧石器中期的物质文化10

四 晚期智人(新人)与旧石器晚期的物质文化13

五 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形态16

第二节 新石器早期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形态17

一 中石器文化17

二 新石器早期文化18

三 新石器早期的婚姻形态和社会组织20

第三节 新石器中晚期多元文明的产生23

一 黄河中游早期国家的形成24

1.仰韶文化出现的文明曙光24

2.黄河中游早期国家的产生26

二 黄河下游早期国家的形成28

三 甘青地区的早期文明和国家30

四 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出现文明的曙光31

五 长江下游的文化与文明的曙光33

六 长江中游的文化与文明的曙光34

七 华南地区的贝丘文化和石峡文化35

八 北方草原细石器文化36

九 新石器时期向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社会组织形态37

1.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37

2.农村公社的萌芽38

第四节 黄帝、颛顼、尧、舜早期国家的特征40

一 古史传说的部族首领及其活动区域40

二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早期国家的特征44

三 传子制不是国家产生的特征48

一 夏王朝的建立50

第二章 夏王朝的建立50

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50

二 夏人活动的范围和都邑54

三 夏代早期国家的官制56

四 夏代国家的刑罚、监狱和军队58

五 夏王朝的贡赋制60

六 夏代经济的发展61

第二节 夏王朝的衰落与灭亡63

一 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63

二 夏王朝的灭亡65

三 夏商之际的民族迁徙67

第三章 殷商王朝的兴亡70

第一节 殷商王朝的兴起70

一 殷商民族的起源70

二 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74

三 武丁时期的强盛76

四 殷纣王淫暴亡国80

第二节 殷商王朝的政治制度82

一 殷商王朝的政权机构82

二 殷商王朝的继统制度84

三 殷商国家的社会组织88

四 殷商国家的军队91

五 殷商时期的刑罚93

六 人殉、人祭95

第三节 殷商社会经济的发展99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99

二 手工业的发展100

三 商业与交通106

第四节 殷商社会文化的发展107

一 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108

二 商代的天文历法109

三 商代的宗教意识与祭祖制度110

四 商周之际的民族大迁徒113

第四章 西周封建王朝116

第一节 周人的兴起和建国116

一 周部族的兴起116

二 武王克商119

三 武庚三监之乱与周公东征121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分封122

一 营建雒邑123

二 封建诸侯124

三 周天子与受封诸侯的关系131

第三节 西周王朝的政权机构和政治制度136

一 西周王朝的政权机构136

二 西周王朝的嫡长子承继制度139

三 周人的宗法制度140

四 教育制度143

五 军队和刑罚145

第四节 西周王权的发展147

一 西周王室对国家经济权力的控制147

二 西周王权的进一步神化150

三 敬天保民思想的出现152

第五节 西周王朝的衰微和灭亡154

一 昭王南征和穆王西征154

二 厉王革典和国人暴动155

三 宣王中兴158

四 西周王朝的灭亡和平王东迁161

第六节 西周田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62

一 西周王朝的田制163

二 农业生产的发展168

三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171

四 城市建筑和商业交通174

一 西周时期的哲学思想178

第七节 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178

二 西周的甲骨文和金文180

三 天文历法182

四 西周的文献典籍183

第八节 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礼仪185

一 西周时期的家庭婚姻形态185

二 西周时期的丧葬之礼187

三 西周时期的祭祀之礼191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和小国195

第一节 春秋时期齐国的发展和霸业197

一 齐隶属于周王朝的政治体制197

二 “尊贤尚功”和“因俗简礼”的立国方针198

三 齐僖公时期的发展与驱伐纪国199

四 齐桓公与管仲改革202

五 齐桓公的霸业208

一 晋国“曲沃代翼”,庶支代替正宗213

第二节 晋国的发展和霸业213

二 晋国灭公族任军功的方针216

三 城濮之战和晋国的霸业220

四 春秋霸主、常在晋国222

第三节 楚国在南方的发展和霸业225

一 楚人的兴起与建国225

二 若敖氏之族的执政与覆灭229

三 楚国任人唯亲政治制度的形成233

四 楚县的建立是楚国政治、军事、经济制度变革的基点237

五 楚庄王问鼎周室、称霸中原242

第四节 秦国独霸西戎244

一 秦国的建立与发展244

二 “择勇猛者而立之”的继统制度245

三 秦国的县邑与封邑248

四 秦三置晋君,东进受阻250

五 秦穆公报殽战之仇,独霸西戎253

第五节 春秋时期的诸侯小国257

一 鲁国的“三桓政治”与改制257

二 郑国子产改制259

三 宋襄公图霸失败261

四 卫“复灭国”与工匠起义262

五 陈国和蔡国263

第六节 春秋霸主国与诸侯小国的关系265

一 春秋时期南北霸主和南北两大集团265

二 霸主国与诸侯小国的关系268

第六章 春秋争霸战争的尾声270

第一节 弭兵盟会270

一 弭兵盟会的背景270

二 第一次弭兵之盟272

三 麻隧之战与鄢陵之战273

四 第二次弭兵之盟275

第二节 吴越的兴起和图霸276

一 吴越的兴起276

二 吴楚柏举之战,楚人迁都於鄀278

三 吴国北上图霸与灭亡280

四 越王勾践北上图霸282

第三节 晋国江山改姓——三家分晋283

一 采邑制是晋国大族形成的经济基础283

二 晋国六卿火并与三家分晋286

第四节 齐国江山改姓——田氏代姜289

一 齐国的采邑制度与大族的形成289

二 齐桓公霸业中衰291

三 田氏代姜293

第七章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改革与盛世297

第一节 战国初年的政治形势297

一 三晋、田齐的建侯开始了战国时代297

二 战国初年的诸侯国298

第二节 魏国霸业的兴衰300

一 魏文侯选贤任能与改革301

1.魏文侯任用布衣卿相301

2.李悝改革303

3.吴起在魏国推行武卒制304

4.西门豹治邺305

二 魏灭中山与独霸中原306

三 魏惠王和逢泽之会308

四 魏国摒弃人才的政策与霸业的衰落309

第三节 赵国的“胡服骑射”311

一 赵国废除贵族世袭制311

二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312

三 赵惠文后的执政表明王权的集中313

第四节 韩在战国时期的发展315

一 韩的建国与发展316

二 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以“术”治国317

三 申不害之“术”的弊病320

第五节 齐国的改革与盛世323

一 齐国的强盛和魏国的衰落323

二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324

第六节 楚国的改革与盛世325

一 吴起变法325

二 楚在战国时期的盛世328

第七节 秦国的崛起329

一 商鞅变法329

二 秦败魏国、向东方发展332

第八节 燕国的发展与强盛333

一 燕国的发展333

二 燕国内乱、齐人袭燕335

三 燕昭王招贤纳士337

第九节 诸侯国专制王权的形成337

一 国君对封君权力的限制使用338

二 国君对贤能之士的限制使用340

三 诸侯国君对军权的控制341

四 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的产生343

第八章 诸侯列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346

第一节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格局346

一 “相王”运动346

二 张仪入秦与合纵连横格局的出现348

三 五国合纵攻秦350

四 齐、楚与秦、魏、韩两大政治集团的形成352

第二节 诸侯列国的兼并战争353

一 楚国由盛而衰353

1.蓝田之战353

2.东保陈城356

二 齐、秦称帝357

三 五国合纵伐齐,齐国由盛变衰359

四 伊阙之战,韩魏益弱364

五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366

第三节 秦的统一368

一 山东诸国的最后挣扎368

二 秦国在兼并战争中愈战愈强370

三 秦统一中国371

第九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374

第一节 手工业的发展374

一 青铜冶炼业的发展374

二 冶铁业的产生与发展376

三 漆器和纺织378

四 建筑业的发展379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382

一 铁器牛耕的出现382

二 水利工程的兴修383

一 春秋时期个体工商业者的出现386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386

二 金属货币的出现388

三 城市的发展390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392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392

一 春秋时期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92

二 唯物辩证思想的产生394

三 巫术思想396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397

一 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398

二 道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401

三 墨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墨子404

四 阴阳学说及其代表人物邹衍406

五 兵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孙子407

六 名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409

七 农家学派与许行410

八 承儒启法的思想家荀子411

九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413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415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及其优良传统415

二 灿烂的文学418

三 音乐的发展420

四 天文历法的发展421

五 医学的发展422

六 科学技术的发展424

附录426

三代世系表426

先秦诸侯国世系表428

先秦史大事年表437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440

后记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