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行政法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行政法 下
  • 应松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934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29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977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行政法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971

第二十一章 行政契约971

第一节 行政契约存在之必然及其在各国的理论与实践972

一、行政契约理论之争972

二、行政契约——现代行政发展之必然975

三、行政契约在各国的理论与实践980

第二节 行政契约的概念及特征987

一、行政契约是一种行政性(或公法上的)契约行为988

二、行政契约是一种借助契约手段实现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996

三、行政契约是一种具有浓厚“纵向”色彩的法律行为1000

第三节 行政契约的分类及形式1002

一、西方国家行政契约的分类及形式1002

二、我国行政契约的分类及形式1006

三、几种特殊的行政契约1010

第四节 行政契约的缔结、履行及救济1018

一、行政契约的缔结1020

二、行政契约的履行1022

三、行政契约的救济1028

第二十二章 行政规划1033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概念和特征1034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1034

二、行政规划的特征1038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分类与性质1041

一、行政规划的分类1041

二、行政规划的性质1044

一、行政规划的历史背景1046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历史背景及其功能1046

二、行政规划的功能1047

第四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规划法制化概况1049

一、行政规划与法治主义1049

二、行政规划的立法模式1050

三、行政规划制定程序及其法律效果1052

四、行政规划的实施、变更及废止1054

五、行政规划的法律救济1055

第五节 我国行政规划法制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057

一、我国行政规划法的现状梳理及其分析1057

二、我国行政规划法制化涉及的主要问题1060

三、我国行政规划法制化的若干对策1063

第二十三章 行政事实行为1070

一、事实行为在两大法系的不同境遇1071

第一节 行政事实行为研究概述1071

二、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事实行为1072

三、我国内地行政法学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研究概况1073

第二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事实行为1075

一、法国1075

二、德国1076

三、日本1077

四、我国台湾地区1078

五、我国内地1080

第三节 行政事实行为界定的前提——法律行为的确切内涵1084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1084

二、行政(法律)行为对民事法律行为实质内涵的吸收1084

坚持实例1087

三、法律行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行政行为理论的1087

第四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1088

一、相关部门法学对事实行为的界定1088

二、界定行政事实行为须考虑的因素1089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1091

第五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1094

一、权力性事实行为1095

二、非权力性事实行为1097

第六节 行政事实行为与依法行政1098

一、行政活动须受法律支配1098

二、行政事实行为与法律规制1098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1099

第二十四章 行政裁决1103

第一节 行政裁决概况1104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1104

二、行政裁决的特征1106

三、行政裁决与相关制度的区别1107

四、行政裁决的种类1110

五、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1113

第二节 国外与行政裁决相关制度介绍1114

一、英国的行政裁判所1115

二、美国的行政裁决制度1118

三、日本的当事人争讼1122

第三节 行政裁决程序1124

一、行政裁决程序概说1124

二、行政裁决案件的申请和立案1127

三、行政裁决案件的审查1128

四、行政裁决案件的调解和裁决1131

五、行政裁决的执行1132

第四节 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1133

一、行政裁决诉讼的性质1133

二、行政裁决接受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35

三、行政裁决司法审查的内容1137

四、行政裁决司法审查的裁判1141

第二十五章 行政指导1145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法律定性1148

一、两个方向的理论选择1148

二、代表性定性理论1153

三、行政指导应属非强制性行政行为1158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构成要件1168

一、行为目的1169

二、行为依据1173

三、行为主体1175

四、行为方式1180

五、诱导利益1184

第三节 行政指导的功能1188

一、抑制、助成与协调1188

二、通过积极行政弥补立法空白1189

三、节约行政成本、节减交易费用1191

四、推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民主化与理性化1192

第四节 行政指导的合法性危机1194

一、行政指导的行为依据普遍不足1194

二、行政指导内容的含糊不清1196

三、行政指导决策程序的不透明1197

四、对行政指导的监督救济乏力1199

第五节 行政指导的法治化1201

一、行政指导应遵循行政法治原则1201

二、行政指导程序的法定化1204

三、完善行政指导权利救济制度1210

第四编 行政程序1219

第二十六章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1219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的本质1221

一、从行政程序法现行的定义说起1221

二、行政程序法现行定义存在的问题1222

三、怎样理解行政程序法的“程序”1223

四、给法律意义上的程序下一个新的定义1225

五、给出行政程序法的一个新的定义1229

六、关于行政程序法的本质1230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价值1234

一、对行政程序法价值的现行看法1235

二、对两种价值观的简要评说1236

三、实体究竟是什么1236

四、程序与实体的关系1238

五、程序“服务价值说”的错误1241

六、程序的独立价值1243

七、行政程序法的独立价值1250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方法1252

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矛盾1253

二、对行政程序法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分析1258

三、平衡是解决行政程序法基本矛盾的总方法1261

四、平衡行政程序法基本矛盾的具体方法1264

第二十七章 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69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1270

一、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阶段1270

二、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1275

三、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动力1279

第二节 外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1

一、奥地利行政程序法1281

二、美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2

三、德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4

四、日本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6

第三节 中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7

一、澳门地区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7

二、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88

三、中国内地行政程序法的变迁1290

第二十八章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1294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概述1295

一、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界说1295

二、现有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之评述1296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之确立1298

第二节 行政公开原则1299

一、行政公开的蕴意1299

二、行政公开原则确立的社会背景1301

三、行政公开的基本内容1303

四、行政公开原则支持的法律制度1305

第三节 行政公正原则1310

一、行政公正的蕴意1310

二、行政公正原则确立的社会背景1313

三、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内容1316

四、行政公正原则所支撑的基本制度1320

第四节 行政参与原则1324

一、行政程序参与界说1324

二、行政程序参与权的基本内容1328

三、行政程序参与权的保障1334

第二十九章 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1337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概述1338

一、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界说1338

二、现有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之评述1338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之确立1340

第二节 行政管辖制度1340

一、行政管辖权的界说1340

二、行政管辖权的内容1344

三、行政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1348

第三节 行政回避制度1351

一、行政回避何以重要1351

二、行政回避的基本内容1353

三、我国行政回避制度之检视1359

第四节 行政程序的证据1362

一、证据及其合法性1362

二、法律程序与证据1365

三、中国行政程序中的证据制度1368

第五节 行政告知制度1373

一、行政行为告知的释义1373

二、行政行为告知的合法要件1375

三、行政行为告知的基本内容1378

四、行政行为告知的瑕疵及其法律救济1381

第六节 说明理由制度1385

一、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界说1385

二、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依据1389

三、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内容及其规则1391

四、不说明或错误说明理由的行政行为效力1396

第三十章 行政听证1399

第一节 行政听证概述1400

一、行政听证的含义1400

二、行政听证的种类1401

三、行政听证的功能1403

第二节 外国行政正式听证1405

一、适用范围1405

二、正式听证程序主体1407

三、正式听证程序的初步措施1411

四、正式听证程序进行中的几个问题1413

五、决定的作出1418

第三节 中国行政正式听证1419

一、中国行政正式听证制度概况1419

二、行政决策正式听证1424

三、行政决定正式听证1436

第四节 行政非正式听证1446

一、外国行政非正式听证1446

二、中国行政非正式听证1449

第三十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1453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概述1454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界定及其宪法基础1454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1456

三、政府信息公开立法1461

一、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公开内容的规定1465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1465

二、国内对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定1469

三、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立法建议1472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1475

一、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概述1475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体系构成1476

三、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适用情形1481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1486

一、国外信息公开立法关于公开程序的规定1486

二、国内地方立法中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程序的规定1492

三、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应考虑的问题1493

一、现有法律救济模式在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上的适用局限1499

第五节 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法律救济1499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法律救济方式的更新1512

第五编 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法1519

第三十二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1519

第一节 违法行政行为1520

一、违法行政行为概述1520

二、行政主体违法1523

三、行政超越职权1525

四、行政滥用职权1529

五、行政不作为违法1536

六、行政行为内容违法1538

七、违反法定(行政)程序1539

八、事实问题瑕疵1543

九、行政适法错误1548

第二节 行政法律责任1556

一、行政法律责任的定位1556

二、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566

三、行政法律责任的责任形式1579

第三十三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1583

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理论1584

一、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宪政理论1584

二、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监督关系1591

三、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必要性1591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方式1594

一、对政府工作的宏观监督1594

二、对政府财政的监督1597

三、对行政执法的监督1601

四、对行政责任的监督1604

五、对政府工作的评议1608

六、行政行为的违宪监督1611

七、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613

八、对政府的人事监督1615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监督的评述1617

一、对人大监督争论的焦点和主要问题1617

二、对监督现状的评述1620

三、改革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建议1624

第三十四章 行政系统监督1630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1631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1631

二、行政监督的特点1634

三、行政监督的主要类型1635

四、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1637

五、外国行政监督1639

第二节 行政层级监督1641

一、行政层级监督概述1641

二、行政层级监督的体制与权限1643

三、行政层级监督的制度及其措施1644

四、行政层级监督的法律体系及其完善1646

第三节 行政监察1647

一、行政监察概述1647

二、行政监察的原则1650

三、行政监察的体制1652

四、行政监察的对象及其职责与权限1654

五、行政监察程序1660

第四节 审计监督1663

一、审计监督概述1663

二、审计监督的体制1666

三、审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1668

四、审计程序1670

五、审计法律责任1673

第三十五章 行政复议1675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要1677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1677

二、行政复议的性质1677

三、行政复议的功能1679

第二节 行政复议制度中外比较1680

一、英国的行政复议制度1680

四、行政复议的优势1680

二、美国的行政复议制度1683

三、法国的行政复议制度1684

四、德国的行政复议制度1688

五、日本的行政复议制度1694

六、中国台湾地区行政复议制度1702

七、我国行政复议法的发展历程1711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718

一、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概念1718

二、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特征1719

三、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作用1719

四、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范围1720

五、行政复议的一般原则1722

六、行政复议的特有原则1726

七、行政复议制度的原则体系1731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1733

一、行政复议范围概述1733

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1734

三、对行政复议范围的理解1735

第五节 行政复议的管辖1739

一、一般地域管辖1740

二、特殊地域管辖1740

三、转送管辖1740

四、指定管辖1741

第六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1741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1741

四、行政复议代理人1742

三、行政复议第三人1742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1742

第七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1743

一、申请1743

二、受理1743

三、审理1744

四、决定1745

第三十六章 行政诉讼1748

第一节 行政诉讼概述1749

一、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1750

二、行政诉讼与行政裁判1751

三、行政诉讼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1751

一、行政诉讼目的界说1752

第二节 行政诉讼目的探讨1752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1753

三、权利救济说、行政法治维持说与纠纷解决说1754

四、多元目的的选择1756

五、我国行政诉讼目的之简单评判1758

第三节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重构1759

一、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界定1760

二、合法性审查原则1762

三、有限度职权主义原则1766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分析1771

一、长久困扰我国法学界的受案范围1771

二、症结之所在1774

三、受案范围特殊性的限度1777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1780

第五节 行政诉讼原被告研究1780

二、我国行政诉讼被告反思1787

第六节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析1793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1793

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确定1795

三、行政机关举证的要求1801

第七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分析1802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点1803

二、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存在问题1804

三、行政诉讼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1807

第八节 行政诉讼审查强度初论1808

一、行政诉讼审查强度的意义1808

二、行政诉讼审查强度与受案范围的关联1810

三、研究行政诉讼审查强度的意义1811

四、两类不同的行政诉讼审查强度模式1812

五、在我国有待深入的课题1815

第九节 行政诉讼判决研究1816

一、履行判决分析1816

二、变更判决的完善1823

第三十七章 国家赔偿1827

第一节 国家赔偿概述1828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1828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历史1829

三、国家赔偿的基础理论1832

四、国家赔偿法1833

第二节 国家赔偿范围1836

一、国家赔偿范围1836

二、国外的国家赔偿范围1841

三、问题与建议1843

第三节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1845

一、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1845

二、外国制度中的归责原则1847

三、问题和建议1850

第四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1852

一、国家赔偿责任构成的概念1852

二、主体要件1853

三、行为要件1854

四、结果要件1857

五、因果关系要件1858

一、国家赔偿标准的概念1859

第五节 国家赔偿标准1859

二、我国国家损害赔偿的标准1861

三、外国国家赔偿标准1865

四、问题与建议1867

第六节 国家赔偿的程序1869

一、行政赔偿程序1869

二、刑事赔偿程序1874

第三十八章 行政上之损失补偿1878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概念1880

一、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1880

二、征用补偿1882

三、其他特别牺牲补偿1887

四、社会补偿1888

五、行政补偿概念1888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1889

一、范围概说1890

二、特别牺牲补偿1892

三、社会补偿1895

四、我国行政补偿范围的现状与问题1896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宪法基础和依据1905

一、外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和依据1905

二、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和依据1906

第四节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1907

一、关于行政补偿理论基础的几种主要学说1907

二、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1910

第五节 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1913

一、外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立法实践1913

二、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立法实践1914

一、行政补偿方式概述1917

第六节 行政补偿方式1917

二、我国行政补偿的方式1919

第七节 行政补偿的标准1920

一、国外行政补偿的标准1920

二、我国行政补偿的标准1922

三、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的思考1923

第八节 行政补偿程序1924

一、行政补偿程序概述1924

二、行政补偿的一般程序1925

第九节 行政补偿诉讼1927

一、行政补偿诉讼概述1927

二、健全行政补偿诉讼的途径1928

后记19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