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医院院长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医院院长手册
  • 武广华,于宗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30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22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1288页
  • 主题词:医院-管理-中国-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医院院长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坚持人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1

(二)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1

第一章 院长的职责和权力1

第一节 院长概要1

一、院长的中心地位1

二、院长必须具备的条件1

(一)领导者首先应是观念的先导2

三、院长在改革中的使命和责任2

(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2

(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2

(五)知识结构要合理2

(六)注重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2

(二)应确立任期目标责任制3

(一)现行医院领导体制的共性特点4

二、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4

(三)提高认识,严格管理,促进行风建设4

第二节 医院领导体制4

一、现行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4

(二)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与个人负责的原则5

(一)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5

(二)现行领导体制的个性特点5

三、完善现行医院领导体制的方向和基本原则5

(六)院长负责制6

(五)院长负责制势在必行6

(三)必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6

(四)配备领导干部要注意与体制相适应6

(二)院长的权限7

(一)院长的职责7

第三节 院长负责制下的党政工职权划分7

一、院长的职责与权限7

(三)医院党委对院长实行监督保证的形式8

(二)医院党委的权限8

二、党委的职责和权限8

(一)医院党委的主要职责8

(二)院长与党委书记的关系9

(一)院长与党委的关系9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和权限9

四、院长负责制要处理好的关系9

(三)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的领导体制与院长的职责和权力10

(二)一级医院的规模和任务10

(三)院长与职代会的关系10

(四)院长与副院长的关系10

第四节 中国的各级各类医院院长10

一、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院长10

(一)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的办院方向10

(三)二级医院的领导体制与院长的职责权力11

(二)二级医院的规模和任务11

二、二级医院院长11

(一)二级医院的办院方向11

(三)三级医院领导体制与院长的职责权力12

(二)三级医院的规模和任务12

三、三级医院院长12

(一)三级医院的办院方向12

(一)军队医院的办院方向13

五、军队医院院长13

四、民族地区医院院长13

(一)民族地区医院的办院方向13

(二)民族地区医院的规模和任务13

(三)民族地区医院的领导体制和院长的职责、权力13

(三)军队医院的领导体制和院首长职责14

(二)军队医院的规模和任务14

(三)专科医院的领导体制与院长的职责和权力15

(二)专科医院的规模和任务15

六、专科医院院长15

(一)专科医院的办院方向15

第一节 知识素质17

第二章 院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7

第二节 技能素质18

二、掌握相关知识18

一、熟悉医院管理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18

(一)创新能力19

二、岗位胜任能力素质19

一、政治素质19

(一)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

(二)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成熟度19

(三)养成优良的政治作风19

(六)团队建设能力20

(五)知人善任能力20

(二)战略决策能力20

(三)复杂局面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20

(四)领导影响力20

(三)自信21

(二)公平与公正21

(七)沟通能力21

第三节 品质素质21

一、基本品质21

(一)诚信21

(三)成就导向22

(二)全局观念22

(四)尊重他人22

二、关键品质22

(一)公众服务意识22

(二)计划决策的内容23

(一)计划决策的概念23

第三章 院长的领导才能和艺术23

第一节 院长的领导才能23

一、能预能决的计划决策才能23

(三)计划决策的要求26

二、有权有威的组织指挥才能27

(二)组织指挥的内容28

(一)组织指挥的概念28

(三)组织指挥的要求30

三、善调善控的协调控制才能31

(二)协调控制的内容32

(一)协调控制的概念32

(三)协调控制的要求33

(二)协调的艺术36

(一)面对的关系36

第二节 院长的领导艺术36

一、各种关系的协调艺术36

(一)能多谋39

二、多谋善断的决策艺术39

三、分层负责的用权艺术40

(二)可善断40

(二)用权的艺术41

(一)院长的权力41

(一)用人的意义42

四、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42

(二)用人的艺术43

(一)演讲的概念45

五、形象生动的演讲艺术45

(一)激励的概念和方式46

六、善奖敢罚的激励艺术46

(二)演讲的艺术46

(二)激励的艺术47

(一)医院战略化管理的特点49

一、院长的行政领导方法49

第四章 院长的工作方法和作风49

第一节 院长的工作方法49

(三)医院战略化管理设计的类型50

(二)医院战略化管理设计的步骤50

(一)学科建设51

二、院长的业务领导方法51

(二)人才建设52

三、院长的学术领导方法53

(四)设备建设53

(三)基本建设53

(三)以抓管理为核心54

(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54

四、院长的一般领导方法54

(一)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领导方法54

(四)深入调查研究56

(五)注重效率和效益57

(一)权威影响59

五、院长的主要行事方法59

(六)民主管理59

(四)信息获取61

(三)效率概念61

(二)时间支配61

一、实事求是62

第二节 院长的工作作风62

二、联系群众63

(五)领导者应主动进行自我批评64

(四)领导者要有批评的艺术64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64

(一)批评的必要性64

(二)批评的作用64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64

四、敢于决策65

(七)要真诚帮助犯错误的同志65

(六)要贯彻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65

五、勤政、廉洁66

(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抵制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袭67

(一)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身免疫力67

一、管理理论中的管理者角色68

第一节 传统的医院管理者角色68

第五章 医院管理者的角色68

(二)管理者与领导者的概念69

(一)经典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应该做什么69

(二)中国传统的医院管理者70

(一)西方传统的医院管理者70

二、传统的医院管理者70

(一)管理者的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角色71

一、管理者定义的变化—管理者应该做什么71

三、传统角色的问题71

第二节 现代的医院管理者角色71

(四)决策制定角色72

(三)信息传递角色72

(二)人际关系角色72

(五)中国管理者的角色实践73

(一)人力开发和客户参与74

二、医院管理者的主要职责74

(三)领导医院组织变革75

(二)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75

(一)医院院长的社会角色76

三、中国医院管理者角色的变化76

(四)改善系统、组织和医院绩效76

(三)医院院长的官与学77

(二)医院院长的专业角色77

(一)管理学的新视角78

一、展望未来的视角78

第三节 未来的医院管理者角色78

(二)经济学的新视角79

(四)社会学的新视角80

(三)政治学的新视角80

(二)管理学和实践发展的影响81

(一)社会价值和信仰导致的期望81

二、促成医院管理者角色变化的因素81

(三)卫生系统发展带来的要求82

一、培训的定义84

第一节 管理培训概述84

第六章 医院管理人员培训84

二、管理培训的意义85

(一)管理培训是为了提升医院管理绩效87

三、管理培训的目的87

第二节 管理培训的需求分析88

(三)提升医院绩效与管理者职业发展有机整合战略88

(二)管理者通过培训以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88

三、个人层面89

二、工作层面89

一、组织层面89

第三节 管理培训的设计和计划90

一、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91

(一)在职培训92

二、培训方式92

(二)脱产学习93

(三)学习方法94

一、选择合适的培训教师95

第四节 管理培训的实施95

三、学员考评95

三、对培训过程的监控96

二、培训的组织和准备工作96

(一)反应层(一级评估)97

一、四层评估模型97

四、培训转换97

第五节 管理培训的评估97

(四)结果层次(四级评估)98

(三)行为层(三级评估)98

(二)学习层(二级评估)98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评估99

二、投资回报层评估(五级评估)99

二、医院发展史101

一、医院概念101

第七章 医院概论101

第一节 医院概念和医院发展史101

二、医院的任务102

一、医院的性质102

第二节 医院的性质和任务102

一、医院工作的特点103

第四节 医院工作的特点和方针103

第三节 医院的属性和地位103

一、医院的属性103

二、医院的地位103

二、医院的工作方针104

第六节 医院设置的认可与注册105

第五节 医院的类别及所有制形式105

第八节 现代医院发展趋势106

第七节 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106

(二)专科医院组织机构模式108

(一)综合医院组织机构模式108

第八章 医院机构108

第一节 医院组织机构108

一、我国医院组织机构一般模式108

二、职能机构设置模式109

(二)医院组织机构的特征113

(一)医院组织机构的概念113

第二节 医院机构设置113

一、医院组织机构的概念和特征113

(三)专业化分工与整体协调的原则114

(二)责、权对等原则114

(三)医院组织机构的主要功能114

二、医院组织机构设置原则114

(一)集中决策与层次管理的原则114

(三)矩阵组织115

(二)直线职能式机构“直线参谋组织”115

(四)继承与发展的原则115

三、医院组织机构的分类115

(一)直线组织115

(一)我国医院现行的人员编制及比例116

四、人员编制116

(二)医师和护理人员工作量117

(五)医技人员配备118

(四)护理人员和助产士的配备118

(三)临床科室负责人的配备118

(二)以需要定编制119

(一)扩大医院在人事管理上的自主权119

(六)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配备119

五、人事管理的改革119

第二节 医院管理的基本职能120

第一节 医院管理基本知识120

第九章 医院管理概述120

(二)组织的具体作用121

(一)组织包含的内容121

一、计划121

二、组织121

四、指导与教育122

三、控制122

(三)建立组织应遵循的原则122

(四)组织授权原则122

(二)步骤123

(一)定义123

五、协调和服务123

第三节 医院管理的基本方法123

一、PDCA循环管理123

(四)目标管理的基本方法124

(三)目标管理的一般原则124

(三)功能124

二、目标管理124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论点124

(二)目标管理的特征124

(八)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125

(七)目标管理的先决条件125

(五)目标管理的特点125

(六)目标管理的作用125

三、标准化管理126

(五)常用的T.Q.C技术127

(四)T.Q.C要求127

四、全面质量管理127

(一)定义127

(二)实施T.Q.C的科学管理办法127

(三)实施T.Q.C的必备条件127

一、医院管理的基本任务128

第四节 医院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28

二、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129

二、医院分级管理的目的130

一、医院分级管理概念130

第五节 医院分级管理130

(二)以理论为基础的原则131

(一)与国际接轨的原则131

三、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制定原则131

(一)成立评审机构132

四、医院分级管理实施132

(三)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32

(四)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132

(三)巩固发展评审成果133

(二)评审133

第六节 医院质量管理与体系认证134

二、为什么要制定规划和计划136

一、什么是规划136

第十章 院长与医院的规划136

第一节 长远规划与五年计划136

七、长远规划的特点137

六、计划成功的因素137

三、计划的层次137

四、计划的种类137

五、计划失败的原因137

第二节 长远规划的阶段性和连续性138

九、长远规划与五年计划的关系138

八、五年计划的特点138

一、怎样组织制定长远规划139

第三节 长远规划的制定和内容139

三、制定长远规划的主要内容140

二、制定长远规划的前提140

四、制定长远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1

一、院前急救管理146

第一节 急诊医疗管理146

第十一章 医疗管理146

(一)急诊科的结构和设置147

二、院内急救管理147

(二)急诊科的制度建设148

(三)急诊科工作质量管理149

(四)门诊工作量的调节150

(三)门诊工作量安排150

第二节 门诊管理150

一、门诊设置与规模150

(一)门诊设置150

(二)门诊规模150

(三)门诊科室设置151

(二)门诊的组织体制151

二、门诊科室管理151

(一)门诊工作特点151

(五)门诊业务管理152

(四)门诊环境设置152

(六)门诊质量管理153

一、病区管理的特点154

第三节 住院病区管理154

(七)专业门诊管理154

(八)专家门诊管理154

(二)基本内容及要求155

(一)组织形式155

二、病区医疗管理155

(三)病历质量检查157

五、医疗质量和效率管理评价158

四、随访工作158

三、晨会与值班制度158

(一)重危病房的管理159

七、科室管理159

六、病区的标准化管理159

(一)病区管理制度化159

(二)医疗技术的规范化,操作技术的常规化159

(三)病区设置规格化159

(二)内科病房的管理160

(一)护理管理的概念162

一、护理管理概述162

第四节 护理管理162

(四)我国护理组织的管理体制163

(三)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163

(二)护理管理的特点163

(二)护理人力资源的特点164

(一)护理人力资源的概念164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64

(三)护理人员的素质及角色165

(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66

(一)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74

三、护理质量管理174

(五)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74

(二)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175

(三)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76

(四)护理质量控制180

(二)专科护理管理182

(一)基础护理管理182

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182

(三)护理照护模式183

五、临床护理教育管理185

(四)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185

(三)继续护理学教育186

(二)护士规范化培训186

(一)新护士岗前培训186

(四)护生临床教学187

(一)护理安全的重要性190

六、护理安全管理190

(五)护理进修生培训190

(六)美国的护理教育体系190

(三)护理安全的控制191

(二)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191

(一)护理成本管理192

七、护理经营管理192

(二)护理预算管理195

(三)护理服务营销管理198

(二)护理信息管理202

(一)护理信息系统202

八、护理信息管理202

(一)护理管理主要依据的法律规范203

九、护理管理与法203

(二)依法管理204

第五节 传染病的管理与消毒隔离206

(二)医务管理207

(一)建筑环境设置207

一、传染病的管理207

(一)消毒管理208

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208

(二)隔离管理209

(一)职工保健210

一、院内预防保健工作210

第六节 预防保健管理210

(一)健康教育211

二、院外预防保健工作211

(二)传染病报告工作211

(三)其他211

(五)健康检查及疾病普查普治212

(四)保健咨询检查212

(二)社区预防保健212

(三)指导基层医疗单位212

(三)预防措施种类和作用213

(二)预防工作内容213

三、预防工作213

(一)初级卫生保健213

(四)预防措施制定的依据与原则214

(三)妇幼工作的任务215

(二)计划生育管理手段215

四、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幼工作管理215

(一)计划生育管理机构215

(二)确定医疗风险监控点216

(一)医疗风险的确定范围216

第七节 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216

一、概述216

(五)医疗风险成因分析217

(四)医疗风险收集与分类方法217

(三)医疗风险收集途径与来源217

(七)医疗风险的管理防范218

(六)医疗风险管理战略218

(三)医疗纠纷的处理219

(二)医疗纠纷的分类与原因219

二、医疗纠纷219

(一)基本概念219

(一)基本概念220

三、医疗事故220

(四)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技能220

(四)医疗事故的处理221

(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及技术鉴定221

(二)构成医疗事故的基本条件221

(六)医疗事故的防范222

(五)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222

(二)举证责任倒置223

(一)基本概念223

四、医疗诉讼223

(二)造成医疗意外的因素224

(一)基本概念224

五、医疗过失、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缺陷224

(一)医疗过失224

(二)医疗过失行为224

(三)医疗缺陷224

六、医疗意外224

八、医疗服务合同225

(三)医疗损害赔偿适用的法律225

七、医疗损害225

(一)基本概念225

(二)医疗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225

十二、负性事件226

十一、警戒事件226

九、病案管理和病案回顾226

十、医疗并发症226

(一)医院内感染的原因227

二、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和途径227

第八节 医院内感染管理227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种类227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227

(二)医院感染的种类227

(一)监测目的229

三、医院内感染监测229

(二)医院内感染的途径229

(三)医院内感染的分布229

(四)医院内感染的危害229

(三)监测内容230

(二)监测类型230

(一)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231

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231

(三)医院内感染的措施管理232

(二)医院内感染的制度管理232

(三)医院内感染疫源地的消毒233

(二)医院内感染者的隔离233

(四)医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管理233

五、医院感染的控制233

(一)医院内感染者的调查233

(二)医技科室工作特点234

(一)医技科室的发展趋势234

(四)医院内感染接触者的检疫234

第九节 医疗技术部门管理234

一、概述234

(三)医疗技术部门的管理特点235

(二)医院药事管理的组织236

(一)医院药事管理的概念与任务236

二、医院药事管理236

(三)药品供应管理237

(五)医院制剂管理240

(四)药品质量监督管理240

(六)加强药剂科经济管理241

(八)药学服务242

(七)药物经济学242

(一)营养治疗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244

三、营养科管理244

(九)临床药学244

(四)营养科的主要任务与业务管理245

(三)营养科的组织和人员编设245

(二)营养科管理特点245

(五)营养科室的工作制度管理246

(二)影像科室的设置和设备247

(一)影像科室的科室设置和人员编设247

四、医学影像科管理247

(三)影像科室的管理248

(一)功能检查的种类和任务249

五、功能检查和内镜诊疗科室管理249

(三)功能检查及内镜诊疗室业务管理250

(二)功能检查及内镜诊疗室的设置与人员编制250

(二)检验科室管理251

(一)检验医学科的设置251

六、医院检验科管理251

(二)病理科业务管理253

(一)病理科的设置与人员编制253

七、病理科的管理253

八、输血科的管理254

(二)输血科工作管理255

(一)输血科的组织和任务255

(一)手术室设置256

(二)手术室的业务管理256

九、手术室管理256

(一)人员编设与要求257

十、消毒供应科管理257

(二)建筑设置与设备258

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259

二、康复医学的诊疗对象259

第十节 康复医学管理259

一、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259

五、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260

四、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260

(一)诊疗场所261

六、康复医疗机构的设施261

(二)诊疗设备与器材262

七、康复医学科业务技术管理263

(三)康复科室人员配备263

(四)理疗室的安全工作管理264

(三)治疗室的业务技术管理264

(一)康复医学科工作管理264

(二)诊察室的业务技术管理264

(一)医院质量管理的任务266

二、医院质量管理的任务和特点266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266

第一节 医院质量管理的定义、任务和内容266

一、质量管理的一般概念266

四、医疗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六要素267

三、医院质量管理的内容267

(二)医院质量管理的特点267

(三)医疗质量自主管理268

(二)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268

第二节 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与评估268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268

(一)院级质量管理组织268

(一)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方法269

三、主要医疗标准269

二、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269

(一)质量的控制方法269

(二)医疗质量的评价内容269

(三)医疗质量评价方法269

(二)医疗质量评价方法272

一、医院标准化的概念276

第三节 质量标准化管理276

(二)医院管理标准277

(一)医院技术标准277

二、医院标准化的原理及其主要形式277

三、医院标准化的分类277

四、医院标准化体系278

五、医院标准化管理的原则279

(三)标准的评价280

(二)标准的贯彻执行280

六、医院标准化管理程序280

(一)制定标准280

七、医院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281

(四)修订标准281

(三)病种质量单元标准化管理282

(二)医院的“双合格”标准化管理282

八、医院标准化管理的应用282

(一)医院分级管理282

二、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内容283

一、PDCA循环的重要意义283

第四节 医院质量管理的方法283

四、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体系284

三、质量管理循环的特点284

一、全球患者安全工作现状286

第一节 WHO全球患者安全联盟286

第十三章 患者安全286

(四)探索患者安全解决方案287

(三)患者安全研究287

二、关于全球患者安全联盟287

三、全球患者安全联盟面临的任务与挑战287

(一)清洁医护287

(二)患者参与287

第二节 评审在患者安全中的作用288

(五)患者安全问题的报告288

(二)建立有效的国家报告系统289

(一)制定警讯事件政策289

一、制定和实施国家患者安全目标的作用及意义289

二、推进国家患者安全目标的主要工作289

(四)运用失败模式及影响分析合理规划安全290

(三)加强警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290

一、患者安全文化要素291

第三节 患者安全文化的发展和运作291

三、推进患者安全国家目标的成效291

(一)建立了警讯事件资料数据库291

(二)揭示了各类警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291

(三)确立患者安全的目标和重点291

三、患者安全文化障碍292

二、患者安全文化机构特征292

四、患者安全文化改变293

二、正确理解和认识质量问题与患者安全294

一、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全球现状294

第四节 制定质量改进的策略294

(一)美国慢性病系统管理模式295

四、有效的“系统”模型及框架295

三、推进质量改进的基础与思路295

(二)卫生机构策略296

(一)国家卫生战略296

(二)危险分层的三角形模式296

五、提高质量的卫生战略与机构策略296

第一节 组织绩效、医疗质量、病人参与和满意度调查之间的逻辑关系298

第十四章 医院病人的满意度测量298

第二节 满意度监测的政策和技术价值299

(四)建立群体间和个体间相互信任300

(三)以病人为中心确定政策优先重点300

一、政策上的影响300

(一)政府说明公立医疗服务绩效的证据300

(二)帮助政府完善医疗服务管制300

(三)完善投诉管理301

(二)提供自身比较和同行学习的机会301

(五)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301

二、技术上的影响301

(一)有助于减少医疗负性事件301

二、保证满意度监测工具技术上的可靠性302

一、坚持满意度监测为医疗质量改善服务的目的302

第三节 病人满意度监测的原则302

四、保证充分的信息交流和畅通的信息反馈303

三、保证满意度监测工具实践上的可行性303

第四节 满意度监测工具的结构304

五、独立的满意度研究组织保证调查的公正性304

一、确定调查医院范围305

第五节 监测数据的采集305

二、确定抽样框架和抽样306

一、满意度指标和指数的计算307

第六节 满意度监测数据的分析307

三、分发和回收问卷307

四、整理数据307

二、满意度监测结果的基准调整308

一、医院的个体报告309

第七节 监测数据的沟通309

三、统计学检验309

四、开展培训活动310

三、年度报告310

二、阶段报告310

第一节 医院危机及其管理的概念311

第十五章 医院危机管理311

二、医院危机的分类312

(三)破坏性312

第二节 医院危机的特征和分类312

一、医院危机的特征312

(一)突发性312

(二)潜在性312

二、健全医院危机管理组织体系313

一、树立危机意识313

第三节 医院危机预防管理313

四、制订危机管理预案314

(四)危机再评估314

三、建立危机预测机制314

(一)信息收集314

(二)调查和发现潜在危机314

(三)解决潜在的危机314

六、做实服务品牌降低危机几率315

五、危机模拟演习315

三、危机时期的决策及其实施316

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316

第四节 危机暴发时的应对策略316

一、启动危机预案316

(一)新闻发言人的培养317

五、设立新闻发布制度317

四、危机时期的人力安排317

二、从危机中获利318

(二)消除心理应激障碍318

(二)应对媒体的态度318

第五节 危机后管理318

一、危机后恢复重建318

(一)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318

(三)实习医院319

(二)教学医院319

第十六章 教学管理319

第一节 管理体制及各部门职责319

一、管理体制319

(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319

(一)医院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和类型320

一、研究生320

(四)实习基地320

二、临床教学基地各部门职责320

(一)教务科320

(二)学生科320

(三)教研室(系)320

第二节 各类医学生的管理320

(二)医院研究生教育的管理321

(三)制定教学大纲322

(二)制定教学计划322

二、本科生322

(一)教师选派及计划安排322

(五)临床实习323

(四)医德、医风、学习方法323

四、定期考核和检查324

三、基本功训练和业务讲座324

第三节 进修医生的管理324

一、制定招生计划和生活管理制度324

二、岗前教育324

三、学分制管理325

二、内容和形式325

五、进修生管理注意事项325

第四节 继续医学教育325

一、管理机构325

四、教师管理的激励政策326

三、师资外语培训326

第五节 师资培训和质量管理326

一、师资梯队建设326

二、对新教员的教学基本功训练326

一、建立教学评估制度327

第六节 教学质量控制327

五、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档案329

四、建立健全考试制度329

二、任课教师名单的审查制度329

三、备课、试讲及听课制度329

(一)培训基地应具备的条件330

一、培训基地与管理330

第七节 教学的档案管理和试题库330

第八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330

(四)培训基地的管理331

(三)培训基地的经费331

(二)培训基地的申报331

(二)培训对象、时间与内容332

(一)培训目标332

二、培训与考核332

(二)市地卫生局及医院相应机构的职责333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相应机构的职责333

(三)培训方法333

(四)考核333

三、组织领导及管理333

(三)建立、完善培训工作运行的激励与制约机制334

(三)是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提高医院学术地位的需要335

(二)是培养医学人才和提高科学素质的需要335

第十七章 科研管理335

第一节 医院医学研究的意义、任务和特点335

一、医院医学研究的意义335

(一)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需要335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336

(一)临床医学研究336

(四)是促进医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实现科技兴院的需要336

(五)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及加快中西医结合的需要336

二、医院医学研究的任务336

(三)临床研究常常需要多专业、多学科的协作337

(二)临床研究的不可控因素多337

(三)基础医学研究337

(四)医院管理研究337

三、医院医学研究的特点337

(一)临床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病人337

(二)管理机构职能338

(一)组织机构338

第二节 医院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与实施338

一、医院科研的组织管理338

(一)计划制定依据339

二、计划管理339

(三)医院科研的管理原则和指导思想339

(三)计划制定的程序和基本内容340

(二)原则340

(四)目标管理341

(一)科研选题的原则342

三、课题管理342

(二)投标343

(三)课题实施的管理344

(二)科研经费的使用345

(一)经费的来源和构成345

四、科研经费管理345

(四)财务监督的程序346

(三)课题经费管理程序346

(二)科研仪器设备管理347

(一)物质条件管理的任务347

五、物质条件管理347

(三)实验物品管理348

(二)科技人才的管理原则349

(一)科技劳动特点349

(四)实验动物管理349

六、科技人才管理349

(二)鉴定的主要内容350

(一)科技成果鉴定350

七、科技成果管理350

(四)医学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和途径351

(三)科技成果评价351

(一)专利352

八、知识产权352

(一)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特征353

九、科技合作与交流353

(二)科技开发353

(一)情报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354

十、医院科技信息管理354

(二)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原则354

(三)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形式354

(二)科研管理过程中情报信息的一些获取方式355

(三)医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356

(三)医院科技档案的分类357

(二)医院科研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357

十一、医院科技档案管理357

(一)医院科技档案的概念357

(一)科研伦理学的原则358

十二、医学科研与医学伦理358

(四)科技档案的管理和利用358

(四)研究的监督359

(三)研究者的人道主义素质359

(二)实施医学研究的责任359

(二)原则361

(一)意义361

第十八章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361

第一节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医院人员编制)361

一、人员编制的意义和原则361

(三)影响人员编制的因素362

二、医院人员的组成363

(二)按工作量计算临床人员编制364

(一)确定劳动量的基本方法364

三、人员编制的测算方法364

第二节 医院人力资源培训367

二、制定培训计划368

一、医院员工培训的流程368

一、概念369

第三节 招聘与面试技术369

(七)提问370

(六)建立和谐气氛370

二、结构化面试的步骤370

(一)工作分析370

(二)制定面试问题370

(三)制定面试问题的基准答案370

(四)组成面试小组370

(五)面试准备370

(二)个性因素371

(一)动机因素371

(八)结束面试371

(九)回顾面试371

三、面试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71

(一)用结构化表格371

(二)推迟决策371

(三)面试中能准确地得到评价求职者的特征371

(四)让求职者说话371

(五)面试偏倚的发生371

四、面试要获得求职者的哪些信息371

(四)知识经验因素372

(三)智力因素372

二、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基本过程373

一、绩效评估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373

第四节 绩效考核与评价373

(四)增强与员工的沟通374

(三)全方位、立体考评374

三、医院绩效评估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374

(一)完善岗位说明书,增强评估标准的客观性374

(二)让员工充分参与374

二、设计并实施一种人力资源信息系统375

一、选择一种人力资源信息系统375

(五)注意考评中存在的错误375

(六)对绩效评估体系不断改进完善375

第五节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375

六、目前医院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376

五、系统切换376

三、安全性能376

(一)备份376

(二)准入控制376

四、培训376

二、福利制度377

一、薪酬制度(工资制度)377

第六节 医院薪酬、福利和劳资关系377

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意义378

第七节 激励378

三、劳动合同378

(三)提高激励的有效性379

(二)注重自我激励379

二、医院管理中激励手段运用的方法379

(一)注重精神激励379

(四)更多地做到事前激励380

(二)群众性381

(一)政策性381

第十九章 医院财务经营管理381

第一节 医院财务管理概述381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概念381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特征381

四、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382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382

(三)多样性382

(一)医院预算的概念383

一、医院预算概述383

第二节 医院预算管理383

(三)医院预算编制原则384

(二)医院预算的内容384

(二)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385

(一)编制财务预算的准备工作385

二、医院财务预算编制方法385

三、医院财务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和调整386

(四)政府采购预算386

(三)预算编制及审批程序386

(二)医院筹资的原则387

(一)医院筹资的概念387

第三节 医院筹资管理387

一、医院筹资概述387

(三)医院筹资的渠道388

(二)筹资风险389

(一)筹资成本389

二、医院筹资成本与风险的控制389

(二)医院收入管理的内容390

(一)医院收入的概念390

第四节 医院收支管理390

一、医院收入管理390

(三)医院支出控制391

(二)医院支出管理原则391

(三)医院收入管理的原则391

二、医院支出管理391

(一)医院支出管理概念391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做好的工作392

(一)固定资产概念及分类392

第五节 财产物资管理392

一、固定资产管理392

(一)库存物资的概念和分类393

三、库存物资管理393

二、药品的管理393

(一)全面分析394

二、财务分析形式394

(二)库存物资的管理394

第六节 财务分析394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及内容394

(二)因素分析法395

(一)比较分析法395

(二)部分分析395

(三)专题分析395

(四)典型分析395

三、财务分析方法395

(四)反映工作量的指标396

(三)反映偿债能力指标396

(三)结构分析法396

四、财务分析指标396

(一)反映病人经济负担的指标396

(二)反映工作效率的指标396

一、医院的财会机构397

第七节 财务人员管理397

(五)反映药品管理的指标397

(六)反映资金使用效果指标397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397

三、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398

二、医院财务人员的职责398

第八节 医院经营管理概述399

五、财务人员的奖惩399

四、医院财务人员的考核399

(一)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399

(二)会计专业知识399

(一)医院成本的构成400

一、医院成本核算概述400

一、医院经营管理的原则400

二、医院经营管理内容400

第九节 医院成本核算400

(一)直接成本的初始归集401

二、医院成本费用的归集及核算401

(二)成本的分类401

(三)成本核算原则401

二、医院作业成本法的分摊方法及步骤402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402

(二)直接成本的分配归集402

(三)间接成本费用的分配归集402

第十节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402

一、作业成本法简介402

(一)作业成本法的有关概念402

(一)定量预测法404

三、医院成本预测的方法404

第十一节 医院成本预测404

一、医院成本预测的内容404

二、医院成本预测的程序404

一、医院成本决策的程序405

第十二节 医院成本决策405

(二)定性预测法405

(三)利用本量利分析预测成本405

三、医院成本控制的内容406

二、医院成本控制的程序和方法406

二、医院成本决策的方法406

第十三节 医院成本控制406

一、医院成本控制的定义406

(二)建立医院工资总量宏观调节机制407

(一)分配的基本原则407

第十四节 科室经济核算与分配407

一、科室经济核算407

(一)科室经济核算定义407

(二)科室经济核算的步骤407

二、绩效分配407

(二)工作效率指标体系408

(一)医疗质量指标体系408

第十五节 医院效益透视408

一、医院效益总述408

二、医院效益评价体系408

(三)综合比较法409

(二)单项指标相对比较法409

(三)经济效益指标409

(四)资金利用和开发指标体系409

(五)社会监督指标评价体系409

三、常用医院效益评价方法409

(一)标准值比较409

一、按服务项目付费410

第一节 医院费用的支付方式410

第二十章 医院费用的支付方式410

三、按人头预付411

二、按天数411

五、按病种付费、病例组合与按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412

四、总额预算412

六、按预算条目414

第二节 不同付费方式利弊比较415

第三节 付费方式展望416

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及产生423

第一节 医院市场营销及整合营销传播的产生423

第二十一章 医院市场营销423

二、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424

三、医院市场营销的产生425

一、宏观环境426

第二节 医院市场环境分析426

四、医院整合营销传播426

(三)政治环境427

(二)经济环境427

(一)人口环境427

(一)医院428

二、微观环境428

(四)技术环境428

(五)自然环境428

(六)文化环境428

(六)公众429

(五)竞争对手429

(二)供应商429

(三)市场中介429

(四)顾客429

一、确定调研的问题和目标430

第三节 医院市场调研430

(一)二手信息的收集方法432

二、制定调研计划和信息收集方法432

(二)原始信息的收集方法433

三、信息整理、分析与结论434

(二)医疗保健市场细分的方法435

(一)医疗保健市场细分的意义435

第四节 医院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与产品设计435

一、医疗保健市场细分435

二、医院SWOT分析437

(三)医疗保健市场细分应注意的原则和要求437

三、医院目标市场选择438

四、医院市场定位439

(四)有较稳定的社会环境439

(一)目标市场要有适当的规模和增长程度439

(二)目标市场在结构上具有吸引力439

(三)目标市场是医院自身有能力开发的439

(二)市场定位的策略440

(一)市场定位的步骤440

(三)医疗产品的利润441

(二)医疗产品的分类441

五、医疗产品——服务的设计与定价441

(一)医疗产品的特性441

(五)医疗附加产品442

(四)医疗产品的组合442

(一)医院公关的意义443

一、公共关系443

第五节 医院整合营销手段443

(四)医院危机公关444

(三)医院公关的方式444

(二)医院公关的对象444

(二)制订广告计划应注意的事项445

(一)广告是把双刃剑445

二、广告445

三、人员销售447

四、促销448

第六节 医院客户关系管理449

六、内部营销与全员营销449

五、网络营销449

(三)审查范围的广泛性452

(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452

第二十二章 医院审计管理452

第一节 医院内部审计概述452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概念452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452

(一)审计对象的单一性和审计目的的内向性452

(二)评价职能453

(一)监督职能453

(四)审计实施的及时性和经常性453

(五)医院内部审计的局限性453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分类453

四、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453

七、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454

六、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454

(三)服务职能454

五、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454

(一)审计准备阶段455

二、一般审计程序455

八、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455

第二节 医院审计的程序455

一、医院内部审计程序455

(四)审计后续阶段456

(三)审计报告阶段456

(二)审计实施阶段456

(三)审计证据的内容457

(二)审计证据的作用457

第三节 医院内部审计的方法457

第四节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457

一、审计证据457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457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458

一、审计报告458

(四)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458

二、审计工作底稿458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458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458

(三)审计工作底稿应具备的条件458

第五节 审计报告和审计档案458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459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459

(二)审计报告的总体结构459

(四)审计档案的立卷组合方法460

(三)审计档案的立卷原则460

二、审计档案460

(一)审计档案的概念460

(二)审计档案归档文件材料的范围460

一、公开、公平和有效竞争的原则461

第二节 招投标的原则461

第二十三章 医院招投标管理461

第一节 招投标的意义461

四、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462

三、防腐倡廉原则462

(一)公开462

(二)公平462

(三)有效竞争462

二、物有所值原则462

第四节 招投标的种类463

第三节 招投标的范围463

一、招标464

第五节 招投标的程序464

第六节 博弈论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应用和招投标的注意事项465

六、评价与反馈465

二、投标465

三、开标和评标465

四、招标结果的公示465

五、合同的授予、签署与执行465

(二)制定计划的原则467

(一)计划管理的意义467

第二十四章 医疗设备物资管理467

第一节 医疗设备的计划管理与审批467

一、医疗设备的计划管理467

(四)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468

(三)制定计划的程序468

(三)卫生部第一批公布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品目469

(二)申请材料及主要内容469

二、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审批469

(一)申请配置的程序469

(二)国际招标470

(一)医疗设备进口审批470

三、医疗设备的进口470

一、医疗设备的财产账目管理471

第二节 医疗设备使用管理471

(三)外汇使用471

(四)关税减免的审批471

(二)档案内容472

(一)建档范围472

二、医疗设备技术档案管理472

三、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管理473

(二)提高设备使用率474

(一)使用率的统计方法474

四、医疗设备的使用率474

(二)设备的定期保养和检查475

(一)医疗设备维修组织475

第三节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475

(四)设备的完好率476

(三)设备维修476

(五)留有扩建余地478

(四)接近公用管网478

第二十五章 医院建筑设计与管理478

第一节 医院建筑设计基础478

一、医院建筑基地环境的选择478

(一)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478

(二)保证环境安静478

(三)交通便畅478

(一)迁址、新建医院的总体规划及设计布局479

二、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及设计布局479

(六)避免医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479

(七)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与贮存区,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479

(二)改、扩建医院的总体规划和布局480

(三)设计原则481

(二)两类人、两类物品流线481

三、医院建筑的交通、流线设计原则481

(一)医院的主要交通流线481

(一)分散式482

四、医院建筑的形态构成482

(三)综合式483

(二)集中式483

(一)医院建筑的消防及疏散484

五、医院建筑的设备及其他要求484

(二)医院设备防灾485

(一)门诊部的位置、规模及组成486

一、门诊部486

第二节 医院建筑中各类用房的设计原则486

(二)门诊部公用部分设计489

(三)候诊室的设计490

(四)各诊室的设计491

(一)手术部的位置、规模与平面组合496

二、手术部496

(五)急救中心的设计496

(二)手术室的设计497

(三)手术部附属用房设计499

(二)护理单元的分类设计500

(一)住院部的规模及入院处设计500

三、住院部500

(三)各科病房的设计502

(一)放射科504

四、辅助医疗用房504

(三)检验科、血库及机能诊断室505

(二)理疗科505

(四)药房506

(六)高压氧舱治疗室507

(五)中心供应部507

(一)行政用房的设计508

五、行政、后勤用房的设计508

(七)新的医疗设备的引进及其用房508

(三)洗衣房509

(二)营养厨房的设计509

(五)其他用房510

(四)停尸房(太平间)510

(三)项目维修阶段511

(二)项目实施阶段511

第三节 医院建筑的管理511

一、医院建筑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程序511

(一)项目前期阶段511

二、医院管理体制与医院建筑设计的关系512

三、现代化医院建筑的管理要求512

二、地产管理514

一、房产管理514

第二十六章 医院后勤管理514

第一节 医院房屋土地的管理514

二、电梯的管理515

一、车辆的管理515

第二节 医院运输设备的管理515

一、制冷和空调516

第三节 医院制冷和空调的管理516

二、医院部分场所的温度和湿度要求517

三、制冷和空调的管理518

一、医院的给水和排水519

第五节 医院给水和排水的管理519

第四节 医院医疗用气的管理519

二、供水管理520

第六节 医院供电系统的管理521

三、排水管理521

二、节约用电522

一、安全用电522

一、蒸气523

第七节 医院供汽采暖系统的管理523

三、制度和管理523

三、医院供汽采暖系统524

二、采暖524

二、洗涤质量管理525

一、衣被用量管理525

四、锅炉房的管理525

第八节 医院洗衣房的管理525

四、医院理发室的管理526

三、医院浴室的管理526

三、洗衣房内部管理526

第九节 医院食堂、浴室和理发室的管理526

一、职工食堂管理526

二、病员食堂的管理526

二、医院绿化美化527

一、医院环境保洁527

第十节 医院环境保洁和绿化管理527

二、污物处理528

一、污水处理528

第十一节 医院污水污物的管理528

第十二节 医院太平间(停尸房)的管理529

(二)医院信息的作用530

(一)医院信息的特点530

第二十七章 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建设530

第一节 医院信息管理概述530

一、医院信息的特点和作用530

(一)医院信息的分类531

二、医院信息来源及处理531

(四)信息的存贮、利用和反馈532

(三)信息的传输532

(二)信息的采集532

第二节 医院统计533

三、医院信息部门的设置533

(五)医院信息的处理533

三、医院统计的特点534

二、医院统计对医院管理的作用534

一、医院统计的任务534

五、医院统计工作范围535

四、医院统计工作制度535

(三)固定资产统计536

(二)人力资源统计536

(一)医院业务统计536

(一)统计设计537

六、医院统计工作程序537

(四)物资消耗统计537

(五)医院费用和经济效益统计537

(六)资料、情报、科研及其他统计537

(四)统计资料分析538

(三)统计整理538

(二)统计调查538

(一)医院工作效率指标分析与评价539

七、医院主要统计指标的分析与评价539

(二)医院工作质量指标的分析与评价541

(三)医院经济效益和经济收益指标的分析与评价542

二、医院图书与情报资料管理内容545

一、医院图书馆(室)的任务和特点545

第三节 图书与情报资料管理545

第四节 档案管理546

(二)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548

(一)医院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548

第五节 医院信息系统的意义与作用548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意义548

(一)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展开医疗护理工作549

二、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49

(三)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与卫生改革的必然要求549

(二)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550

(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工作质量551

(四)加强经费全程管理,提高卫生经济效益552

(六)提高医院信誉和增强竞争能力553

(五)辅助决策分析,提高管理水平553

(一)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功能554

一、HIS的基本功能554

(七)提高全员素质554

第六节 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组成554

(五)信息的提供555

(四)信息的传递功能555

(二)信息的存储功能555

(三)信息的加工处理功能555

(六)按系统前后台分析:HIS有两大类功能556

(五)按运作阶段分析:H1S有四个阶段的功能556

二、HIS的业务功能体系556

(一)按处理的信息大类分析:HIS有两大类功能556

(二)按功能的层次分析:HIS有三个层次的功能556

(三)按专业深度分析:H1S有三个级别的功能556

(四)按任务分工(职能)分析:HIS有四大类功能556

一、实施HIS的一般步骤557

第七节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557

(七)按空间范围分析:H1S有两大类功能557

(八)按运行环境分析:HIS有两大类功能557

三、医院信息系统组成557

(二)挑选供应商558

(一)准备项目计划书558

(四)系统设计与软件客户化559

(三)需求分析559

(六)系统测试560

(五)数据准备560

三、实施的组织与领导561

(二)确定系统规模和类型561

(七)用户培训561

二、实施HIS的基本策略选择561

(一)规划系统预期目标561

(二)成立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组(办公室)562

(一)成立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领导小组562

(三)人员培训564

(一)HIS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65

一、HIS评价简介565

(四)医院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监理565

第八节 医院信息系统的评价565

(三)HIS评价的复杂性566

(二)HIS评价的内容和基本方法566

(二)一般的打分评价方法567

(一)一般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567

二、HIS评价的基本方法567

(三)软件实施效果评价568

一、系统安全的重要性569

第九节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与防范569

(四)评审方法分析569

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防范570

一、需要和需求的概念572

第二节 医院项目计划中的需要和需求572

第二十八章 医院的项目开发572

第一节 医院项目设计的概念572

一、医院项目572

二、医院项目与日常工作的关系572

三、医疗需要的四个维度573

二、区分需要和需求的意义573

二、项目设计的时间概念574

一、项目设计的人群概念574

第三节 人群、时间、空间574

一、信息的概念类型575

第四节 医院项目设计的信息支持/循证计划575

三、项目设计的空间概念575

四、医院服务活动信息576

三、流行病学信息576

二、人口和社会学信息576

第五节 医院项目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