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研报告 凯里市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研报告 凯里市卷
  • 陈奎元总顾问;王伟光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651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研报告 凯里市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苗岭新城——凯里市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1

一 如何看待新一轮的城市化?2

二 如何看待新一轮的工业化?3

三 如何看待新一轮的市场化?5

四 结论6

第一部分 经济结构转型调查研究9

第一章 凯里市:工业化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9

一 问题的提出9

二 关于工业化研究文献的简要回顾9

三 凯里市经济结构现状11

(一)所有制结构11

(二)产业结构12

(三)就业结构18

四 凯里市经济结构特征18

(一)人均GDP20

(二)产业结构20

(三)城市化水平22

(四)就业结构23

五 结论24

第二章 凯里市的城镇化及其路径选择26

一 凯里市城镇化路径的选择26

二 凯里市发展历程26

(一)凯里市的历史沿革26

(二)凯里市的城镇发展概况27

(三)近10年来凯里经济及城镇化发展建设情况28

三 “增长极”理论在凯里市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过程中的指导参考意义32

(一)“增长极”理论32

(二)当下凯里市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实践35

(三)“增长极”理论映射下的凯里城镇化建设37

(四)“增长极”理论指导下的城镇化实践矛盾与对策39

四 凯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人口迁移和生态保护40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40

(二)人口迁移理论与凯里人口城镇化核心41

(三)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理念43

五 结论44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凯里市少数民族城市文化产业化转型再构45

一 问题提出:“四化”并推和经济理性驱动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城镇化45

二 国内外文化产业及西南民族文化产业研究述评46

三 凯里市民族文化产业化转型过程48

(一)凯里市民族传统文化资本空间结构48

(二)乡村旅游的兴起和苗族文化旅游业发展49

(三)凯里市成为黔东南州第三产业发展核心区和文化旅游聚散地50

(四)凯里市第三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产业化深化53

四 凯里市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59

(一)民族文化事业供给公益性文化产品59

(二)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61

(三)政策制度决定民族文化产业的格局63

(四)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多维视角65

(五)民族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66

(六)民族民间文化的多重困境67

五 民族文化产业化转型动因分析68

(一)经济全球化席卷到民族地区68

(二)文化消费市场延伸拉动民族文化资本化69

(三)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性转型69

六 民族文化产业化转型再构70

(一)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复兴70

(二)民族文化“民族性”的再构71

(三)民族文化的“公共性”兼“经济性”71

七 结论72

第四章 民族医药的制度创业:苗侗医药及其理论探讨74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74

(一)问题的提出74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意义75

二 理论回顾、分析框架和资料来源77

(一)理论回顾77

(二)分析框架80

(三)资料来源80

三 制度创业及其过程:对苗侗医药的分析81

(一)苗侗医药的基本情况81

(二)苗侗民族医药制度创业的动因84

(三)苗侗医药的制度创业主体100

(四)苗侗医药的制度创业过程103

(五)苗侗医药的制度创业成果111

四 结论114

第五章 劳务输出30年——凯里的外出打工及其对家乡影响117

一 问题的提出117

二 相关文献综述117

(一)国外文献综述117

(二)国内研究现状118

(三)简单的评述119

三 分析框架:把国家(政府)、市场和社会当作三种资源配置119

(一)推拉理论120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制度主义120

(三)社会网络理论121

四 凯里外出打工30年122

(一)发展历程122

(二)外出打工者对家乡的影响135

(三)外出打工者的回流:值得重视的人力资本138

五 结论140

第六章 凯里市农村贫困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减贫成效141

一 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简述142

(一)贫困与反贫困的基本理论142

(二)有关中国及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研究143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144

(一)数据、资料来源144

(二)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144

三 凯里市农村贫困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47

(一)凯里市的基本情况147

(二)凯里市农村贫困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55

四 凯里市农村反贫困的实践、成效和对策建议181

(一)凯里市的扶贫开发历程181

(二)凯里市扶贫开发实施效果的评估187

(三)凯里市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195

第二部分 社会结构转型调查研究201

第七章 凯里市的社会结构转型201

一 问题的提出201

(一)凯里市社会结构研究的现实意义201

(二)国内外关于社会结构的相关研究202

二 凯里市的社会结构现状与变迁204

(一)人口和家庭结构204

(二)就业结构211

(三)收入分配结构216

(四)消费结构220

三 凯里市社会结构总体评析228

(一)凯里市社会结构228

(二)凯里市社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229

第八章 凯里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231

一 研究背景231

(一)文献梳理231

(二)凯里市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简介233

二 凯里市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及其分析233

(一)凯里市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233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239

三 凯里市的养老保障及其分析244

(一)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244

(二)老龄补贴/高龄津贴制度248

(三)对凯里市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评价253

四 凯里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255

(一)凯里市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255

(二)凯里市五保供养制度运行情况257

(三)凯里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257

(四)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258

五 凯里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运行的总体评价262

(一)凯里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运行的总体特点263

(二)凯里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挑战及相应建议264

第九章 凯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衍变和现代建构267

一 引言267

(一)问题的提出267

(二)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综述268

二 凯里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历史衍变271

(一)凯里市苗族传统文化基础体系271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文化事业(1978—1992年)274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文化事业(1992—2002年)275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构(2002年至今)277

三 凯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构建279

(一)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279

(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内容280

(三)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条件281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284

四 全球化下的凯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征分析287

(一)民族性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287

(二)地域性的凯里公共文化服务全球289

(三)在市场消费中彰显民族文化经济的主体性291

五 凯里少数民族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分析292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层次需求短缺292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杂糅293

(三)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缺乏活力294

(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295

六 结论295

第十章 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凯里市的教育工作296

一 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296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296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297

(三)夯实基础,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99

(四)规范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300

(五)加强督政督学,促进教育健康发展300

二 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01

(一)各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工作丰富多彩301

(二)开展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影响303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304

(一)普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304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305

四 结论306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06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07

(三)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309

(四)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311

五 建议313

(一)教育要为凯里经济的后发赶超储备人才和培养人才313

(二)切实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313

(三)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314

第十一章 转型时期凯里市的民族关系315

一 凯里市民族概况315

二 把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一部分加以解决的实践318

(一)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318

(二)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319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320

(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321

(五)帮助人口较少民族村寨建设,构建民族和谐321

三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22

(一)关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问题322

(二)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323

四 结论325

五 建议328

第十二章 现代视域下凯里市苗族的婚姻变迁332

一 引言332

(一)问题的提出332

(二)关于婚姻的相关理论思考332

(三)本研究的主题和设想333

二 凯里市苗族的分布:支系与婚姻圈334

(一)凯里市苗族的地理分布334

(二)凯里市苗族的支系与婚姻圈335

三 游方活动的变迁336

(一)游方的传统336

(二)游方的变迁339

(三)小结341

四 婚姻仪式的简化343

(一)传统苗族婚姻仪式343

(二)现代婚姻仪式346

(三)小结347

五 缓落夫家的消亡348

(一)缓落夫家348

(二)缓落夫家不再349

六 舅权的弱化351

(一)舅权的实质351

(二)舅权的衰弱354

(三)舅权仪式化的解读354

七 婚姻纠纷的解决355

(一)传统婚姻纠纷的解决办法355

(二)现代婚姻纠纷的解决办法356

八 结论与分析357

结语359

关键词索引360

后记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