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618647.jpg)
- 卢世璧主审;鲁玉来,刘晓光主编;叶启彬,张喜善,刘洪强等副主编;彭金淦,张凤山,齐强等特邀编委;马越,王洪海,叶启彬等编委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752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168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腰椎-椎间盘突出-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第一节 历史的启迪1
第二节 以病人为中心,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3
一、诊断3
二、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优选治疗方法4
三、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评价6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期望6
第三节 客观地认识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6
一、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客观存在6
二、无症不是病,但具有潜在的危险7
三、非手术治疗与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7
第2章 腰椎的形态学10
第一节 腰椎的形态特征10
一、椎骨的组成10
二、腰椎的形态特征10
三、腰椎常见的变异12
第二节 椎骨的发生与组织结构13
第三节 腰椎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13
一、腰椎的动脉13
二、腰椎的静脉14
三、椎间盘的血液供应14
四、腰椎的神经支配14
第四节 椎管和椎管内结构15
一、椎管15
二、椎管内的结构15
第五节 脊柱的构成及腰部的特点16
一、脊柱的构成16
二、椎体连接16
三、脊柱的长度与形态17
第六节 脊神经概述及腰神经的特点17
一、脊神经17
二、腰神经18
第七节 腰丛和骶丛主要神经的组成、分支及变异20
一、腰丛20
二、骶丛21
第八节 脊柱区的神经分布21
一、脊神经后支21
二、窦椎神经22
三、马尾神经22
第九节 腰神经根与腰椎间盘的关系24
第十节 腰骶神经根的显露途径25
第3章 腰、腹部的软组织28
第一节 腰背部的软组织28
一、浅层结构28
二、深筋膜28
三、腰背部的肌肉29
四、背深部的血管和神经32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的软组织32
一、浅层结构32
二、深层结构33
第4章 椎间盘的形态学41
第一节 椎间盘的发生和发育41
一、脊索的形成与功能41
二、体节的形成与分化42
三、椎间盘的发生与发育42
第二节 椎间盘的大体形态44
一、椎间盘的厚度44
二、髓核45
三、纤维环46
四、软骨终板46
五、椎间盘的区域性差别46
第三节 椎间盘的微细结构47
一、胶原蛋白与胶原纤维47
二、弹性纤维48
三、椎间盘的微细结构49
第四节 椎间盘的营养通路及神经支配54
一、椎间盘的营养通路54
二、椎间盘的神经支配57
第五节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60
一、纤维环60
二、髓核60
三、软骨终板61
第六节 椎间盘的年龄性变化61
一、髓核62
二、纤维环62
三、软骨终板62
第七节 椎间盘细胞的凋亡64
一、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64
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64
三、细胞凋亡的途径65
四、诱导细胞凋亡的因素65
五、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67
六、椎间盘细胞凋亡的预防和治疗68
第5章 椎间盘生物化学72
第一节 椎间盘的胶原72
一、正常椎间盘的胶原72
二、应力作用胶原的变化73
三、年龄因素对胶原的影响75
四、椎间盘退变对胶原的影响76
第二节 椎间盘的蛋白多糖76
一、正常椎间盘的蛋白多糖76
二、应力作用下蛋白多糖的变化78
三、年龄因素对蛋白多糖的影响79
四、椎间盘退变对蛋白多糖的影响80
第三节 椎间盘的弹性蛋白82
一、正常椎间盘的弹性蛋白82
二、应力作用下弹性蛋白的变化83
三、年龄因素对弹性蛋白的影响83
四、椎间盘退变对弹性蛋白的影响84
五、椎间盘弹性蛋白五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84
第四节 椎间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85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降解作用85
二、椎间盘退变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基质降解86
第五节 椎间盘含水量的变化87
第六节 椎间盘生物化学与生理功能的关系88
一、髓核的生物化学与其生理功能88
二、纤维环的生物化学与其生理功能88
三、软骨终板的生物化学与其生理功能89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的变化9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变化的作用因素与机制90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变化与病理分型的关系93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变化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94
第八节 椎间盘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94
第6章 脊柱与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分析105
第一节 脊柱的组成及其力学特性105
一、椎体105
二、椎间盘106
三、小关节107
四、韧带107
五、肌肉和胸腰筋膜107
第二节 腰椎的运动力学108
一、腰椎的运动幅度108
二、共轭特征109
三、瞬时旋转轴109
四、腰椎的稳定性和腰椎不稳的含义110
第三节 腰椎的生物力学111
一、腰椎的静力学111
二、腰椎的动力学112
第四节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114
一、椎间盘的压缩特性114
二、椎间盘的拉伸特性114
三、椎间盘的弯曲特性115
四、椎间盘的剪切特性115
五、椎间盘的扭转特性115
六、椎间盘的黏弹特性115
七、椎间盘内压的测定116
第五节 腰椎小关节、肌肉和韧带的生物力学117
一、腰椎小关节117
二、肌肉118
三、韧带118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的改变119
一、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119
二、椎间盘的应力分析119
三、腰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120
四、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生物力学因素120
五、增加腰椎稳定性的治疗方法122
第7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与病理学126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126
一、腰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126
二、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134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135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136
一、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学136
二、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138
三、椎间盘突出的演变过程140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140
五、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疼痛的原因141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吸收142
一、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物质自然吸收的特点143
二、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的病理过程及其发生机制143
三、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的临床意义144
第8章 发病情况、原因和产生腰腿痛的机制150
第一节 发病情况15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150
二、发病年龄和性别150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和类型150
四、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150
第二节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分子生物学因素151
一、生物力学因素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151
二、细胞因子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151
三、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的其他因素151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原因152
第四节 产生腰腿痛的机制153
一、脊神经根的解剖特点153
二、神经根的继发改变及其与疼痛的关系154
第9章 临床表现157
第一节 一般表现157
一、年龄、性别与职业157
二、病史157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158
四、突出的方向与腰腿痛的关系158
第二节 典型症状158
一、腰背痛158
二、坐骨神经痛160
三、间歇性跛行162
四、马尾综合征164
第三节 特殊表现166
一、腰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6
二、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7
三、以腿痛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68
四、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68
五、以下肢肌肉痉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1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男性性功能障碍173
七、下腹部和(或)大腿前内侧痛174
八、下肢麻木174
九、患肢发凉、小腿和足部水肿或足底发凉174
十、脊髓圆锥综合征174
十一、外周圆锥综合征175
十二、骶尾部痛175
十三、肌力等速测试与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175
第四节 体征176
一、步态与姿势176
二、脊柱形态和活动度176
三、压痛与放射性疼痛177
四、患肢肌肉萎缩与肌力减弱179
第五节 神经系统检查180
一、运动功能检查180
二、感觉功能检查180
三、反射182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182
第六节 理学诊断183
一、屈颈试验183
二、颈静脉压迫试验183
三、鞠躬试验184
四、脊柱后伸挤压试验184
五、仰卧挺腹试验184
六、拉塞克征184
七、直腿抬高试验184
八、直腿抬高加强试验186
九、健侧直腿抬高试验187
十、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187
十一、股神经牵拉试验187
十二、健侧股神经牵拉试验189
十三、足尖站立试验189
十四、坐位伸膝试验189
十五、坐位压膝试验189
十六、胫神经紧张试验190
第七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190
一、腰椎穿刺190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191
三、压腹试验192
第八节 直肠压力、膀胱压力和残余尿量测定192
第10章 影像学检查195
第一节 概述195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195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类型195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检查197
一、正常腰椎X线解剖197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征象199
第三节 腰椎椎管的测定201
一、腰椎椎管的X线测定201
二、腰椎椎管的CT测定202
三、椎管测定的其他方法203
第四节 脊髓造影检查203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03
二、造影剂203
三、腰脊髓造影的方法、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204
第五节 硬膜外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206
一、术前准备206
二、造影方法206
三、造影结果分析206
第六节 椎间盘造影检查206
一、椎间盘造影的临床意义206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207
三、造影方法207
四、腰椎间盘造影的诊断与注意事项207
五、CT椎间盘造影209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的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209
一、检查方法210
二、正常CT表现211
三、异常CT表现214
四、CT诊断要点217
五、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217
六、腰椎间盘突出物形态密度分类标准218
七、腰椎间盘突出分级计量标准218
八、注意事项218
第八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219
一、检查方法219
二、正常表现220
三、异常表现224
四、鉴别诊断227
第九节 超声学检查228
一、检查方法228
二、正常超声表现229
三、异常超声显像229
四、B型超声诊断注意事项230
第十节 核素显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230
一、核素显像230
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232
第11章 电生理与其他检查234
第一节 肌电图234
一、概述234
二、正常肌电图235
三、异常肌电图236
四、诱发肌电图237
五、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239
六、肌电图检查的影响因素和肌电图在腰椎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241
第二节 神经生理的术中监测242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技术242
二、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监测技术243
第三节 腰部热像图244
一、红外线热像图244
二、液晶热像图245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245
一、临床实验诊断245
二、血液和组织生化检测246
三、免疫学检查247
第12章 诊断248
第一节 临床诊断248
一、概述248
二、鉴别诊断249
第二节 定位诊断250
一、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要点250
二、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要点251
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要点251
第三节 临床解剖学诊断251
一、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1
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2
三、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2
四、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2
第四节 临床病理分型诊断252
一、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2
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3
三、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3
四、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3
五、Schmorl结节型及经骨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5
第13章 鉴别诊断257
第一节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57
一、病因257
二、临床表现257
三、疼痛的性质257
四、诊断258
五、鉴别诊断259
第二节 与腰骶部损伤性疾病的鉴别261
一、急性腰扭伤261
二、慢性腰肌劳损262
三、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损伤263
四、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症263
五、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264
六、臀上皮神经炎265
七、坐骨神经出口狭窄综合征265
第三节 与退变性疾病的鉴别266
一、腰椎椎弓峡部裂与腰椎滑脱266
二、腰椎管狭窄症269
三、退行性腰椎骨关节病271
四、骨质疏松症272
第四节 与腰骶部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鉴别273
一、移行椎273
二、隐性脊椎裂273
第五节 与间歇性跛行性疾病的鉴别275
一、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275
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277
三、混合性间歇性跛行278
第六节 与下肢神经性疾病的鉴别279
一、神经根异常279
二、神经鞘异常279
三、多发性神经炎279
第七节 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280
一、盆腔内疾病280
二、粘连性蛛网膜炎280
第14章 非手术疗法282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适应证282
一、非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282
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283
第二节 绝对卧床休息、佩戴腰围283
一、绝对卧硬板床283
二、佩戴腰围283
第三节 腰椎牵引284
一、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与不良反应284
二、腰椎牵引的力学基础285
三、腰椎牵引治疗的机制287
四、牵引方法290
五、牵引的重量、时间与频度293
六、牵引治疗效果的评估293
第四节 药物治疗294
一、非甾体消炎药294
二、糖皮质激素296
三、20%甘露醇297
四、β-七叶皂苷钠298
五、复方丹参注射液298
六、甲钴胺299
第五节 经皮阻滞疗法299
一、硬膜外隙阻滞疗法299
二、骶管阻滞疗法303
三、局部阻滞304
四、腰椎小关节阻滞304
五、腰大肌肌沟阻滞305
第六节 关节松动术306
一、作用机制306
二、基本手法306
三、手法分级306
四、关节松动术在腰腿痛中的应用306
第七节 物理疗法307
一、电疗法308
二、光疗法309
三、石蜡疗法309
四、水疗310
第八节 运动疗法310
一、急性期运动疗法311
三、缓解期运动疗法311
四、其他运动治疗方法314
五、运动注意事项314
第九节 中医中药治疗314
一、中医、中药治疗315
二、针刺治疗316
三、灸法治疗316
第十节 推拿疗法317
一、推拿常用基本手法317
二、手法禁忌证318
三、推拿注意事项318
四、手法后处理319
第15章 微创治疗321
第一节 概述321
第二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322
一、病理分型322
二、适应证322
三、禁忌证323
第三节 经皮自动椎间盘切除术323
一、手术方法323
二、并发症325
三、疗效326
四、经皮自动椎间盘切除术的优点326
第四节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326
一、概述326
二、手术方法326
三、疗效328
四、并发症328
第五节 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328
第六节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328
一、概述328
二、技术原理329
三、适应证329
四、手术操作329
五、实施MED技术的要点332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333
第七节 腰椎退行性变中的非融合与动态固定技术333
一、棘突间撑开装置系统334
二、椎弓根螺钉的动态连接装置系统337
第八节 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339
第九节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9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340
二、手术技术——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TLIF融合术340
三、腰椎后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技术的评价342
第十节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342
一、激光种类和特点342
二、治疗作用机制和术中超声监视的独特优点343
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44
四、手术方法344
五、激光辐射参数345
六、疗效及并发症345
第十一节 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345
一、物理和化学性能与治疗机制346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346
三、手术方法347
四、术后康复计划348
五、疗效348
六、并发症348
第十二节 化学溶核术349
一、治疗作用机制349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350
三、手术方法350
四、疗效351
五、并发症352
第十三节 等离子射频消融椎间盘髓核成形术352
一、概述352
二、作用机制与优越性353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353
四、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的设备及方法354
五、注意事项354
六、术后处理355
七、疗效355
八、并发症355
第十四节 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355
一、概述355
二、射频治疗设备356
三、手术方法356
四、各种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方法360
五、注意事项368
六、并发症368
第十五节 重叠疗法368
一、方法368
二、技术重叠应用的特点368
三、重叠疗法的优势与展望369
第十六节 小针刀疗法370
一、小针刀的作用机制370
二、治疗原理371
三、小针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371
四、针刀的松解方法372
第16章 手术疗法378
第一节 概述378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378
二、评价379
第二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379
一、适应证379
二、禁忌证380
第三节 麻醉、体位和体表标志380
一、麻醉380
二、体位380
三、体表标志定位382
第四节 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术382
一、手术显露要点382
二、并发症383
三、术后处理384
四、手术疗效384
第五节 经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384
一、腰椎间盘切除的显微外科手术384
二、椎板间“开窗法”腰椎间盘切除术385
三、半椎板切除术389
四、全椎板切除术390
五、神经根管扩大术391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392
七、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392
第六节 腰椎椎板截骨再植术394
一、概述394
二、腰椎全椎板截骨再植术395
三、半棘突半椎板截骨再植术398
四、棘突半椎板截骨再植术399
五、棘突基底截骨再植术和棘突平铺植骨术399
第七节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400
一、概述400
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401
三、腰椎后方融合术404
四、后方入路椎间融合术406
第八节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408
一、人工腰椎间盘假体409
二、应用全椎间盘置换假体409
三、手术适应证409
四、手术禁忌证410
五、手术方法(以SB Charite第三代假体为例)410
六、术后康复411
七、术后并发症411
八、结论411
第九节 人工髓核置换术412
一、髓核假体412
二、手术适应证413
三、外科技术413
四、术后护理414
五、结论414
第十节 手术失误和探查阴性的原因及其对策414
一、手术失败常见的原因及其对策414
二、手术技术失误及其预防415
三、腰椎间盘探查阴性及其处理418
四、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手术418
第十一节 围术期处理418
一、术前准备418
二、术后处理419
第17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防421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421
第二节 腰椎间盘传统开放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422
一、近期并发症422
二、远期并发症429
第三节 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433
一、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433
二、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434
三、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435
第四节 开放式腰椎间盘手术失败概述与讨论435
一、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的原因436
二、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437
三、腰椎手术失败的预防438
四、腰椎间盘手术后的治疗438
第五节 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症的概述及分析439
第18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446
第一节 康复的重要性446
第二节 康复措施446
一、腰背肌康复训练446
二、腹肌康复训练449
三、躯干侧方肌肉的康复训练450
四、骨盆平衡康复训练451
五、患肢直腿抬高康复训练452
六、下肢肌肉康复训练452
七、肋木上的肌肉综合康复训练453
第三节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仪的康复评价454
等速运动测定仪454
第19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456
第一节 预防措施456
一、加强科普宣传456
二、健康查体456
三、加强锻炼、强身健体456
四、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457
五、认真做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458
六、腰骶部震动引起的腰腿痛及其预防459
七、家务劳动中的预防459
八、切实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卫生保健460
九、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460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复发的预防461
第二节 健康教育462
一、卧位姿势控制462
二、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462
第三节 物理治疗、推拿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中的作用462
一、物理治疗462
二、推拿治疗464
第20章 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66
第一节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466
一、发病机制466
二、临床表现466
三、处理467
第二节 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469
一、发生机制469
二、临床表现469
三、影像学检查469
四、分型471
五、治疗471
第三节 脱出型及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1
一、发病机制471
二、临床表现472
三、影像学检查472
四、处理472
第四节 硬脊膜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3
一、临床表现473
二、治疗473
第五节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473
一、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473
二、影像学检查474
三、治疗475
第六节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75
一、发病机制475
二、临床诊断476
三、处理477
第七节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77
一、概述477
二、影像学检查478
三、治疗478
第八节 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症478
第九节 腰椎间盘肿瘤性突出症479
第十节 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48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480
二、临床表现480
三、影像学检查480
四、治疗481
第十一节 突出椎间盘钙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81
一、诊断要点481
二、发生机制481
三、处理原则481
第十二节 神经根内腰椎间盘突出症481
一、发病机制482
二、诊断482
三、治疗483
第十三节 椎体撕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3
一、发病机制483
二、病理生理483
三、临床表现484
四、诊断484
五、治疗484
第十四节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85
一、发病机制485
二、危险因素485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评估485
四、治疗486
五、问题与展望487
第21章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疾病及处理原则491
第一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491
一、病理生理491
二、临床表现492
三、影像学检查492
四、治疗493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496
一、解剖学基础496
二、病理生理497
三、临床表现499
四、影像学检查与诊断499
五、鉴别诊断500
六、治疗501
第三节 退行性腰椎不稳502
一、病理生理502
二、临床表现503
三、影像学检查503
四、诊断505
五、治疗505
第四节 退行性脊柱侧弯506
一、病理生理506
二、临床表现506
三、影像学诊断506
四、治疗507
第五节 颈、腰椎合并椎间盘病508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508
二、临床表现509
三、鉴别诊断510
四、处理原则512
第六节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12
一、病理生理512
二、临床表现514
三、影像学检查514
四、诊断515
五、鉴别诊断515
六、治疗516
第七节 腰椎峡部裂或腰椎滑脱症517
一、解剖学基础517
二、病因517
三、病理生理518
四、临床表现519
五、影像学表现521
六、诊断522
七、治疗522
第八节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524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524
二、病理生理525
三、临床表现526
四、影像学检查52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26
六、治疗527
七、术后处理527
第九节 腰骶神经后根节异位畸形及其卡压症527
一、解剖与病理生理528
二、临床表现528
三、影像学检查528
四、处理原则528
第十节 腰骶部神经根畸形及其卡压症528
一、腰骶部神经根畸形528
二、腰骶部分叉神经529
三、腰骶部移行椎530
第十一节 脊柱和椎管内肿瘤531
一、脊柱肿瘤531
二、椎管内肿瘤532
三、椎管内蛛网膜囊肿534
四、脊柱肿瘤、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534
第十二节 脊柱炎症性疾病535
一、硬脊膜外脓肿535
二、腰椎结核537
第十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540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540
二、临床表现540
三、影像学检查540
四、实验室检查541
五、强直性脊柱炎修正纽约诊断标准(1984)541
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541
七、治疗542
第十四节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542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543
二、临床表现54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45
四、治疗546
第十五节 糖尿病神经病变54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546
二、病理生理546
三、临床表现546
四、分类546
五、诊断548
六、治疗549
第22章 椎间盘退变及其生物学治疗551
第一节 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生物学特征551
一、概述551
二、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学551
三、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因素及其特征553
第二节 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554
一、目的基因的选择554
二、基因治疗的载体555
三、基因治疗的方式和调控555
第三节 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治疗和细胞治疗555
一、分子治疗555
二、细胞治疗556
第四节 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工程治疗556
一、种子细胞556
二、基质材料557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557
第23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评价562
第一节 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562
第二节 重视治疗后随访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