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首都经济圈生态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首都经济圈生态区研究
  • 梁昊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419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首都经济圈生态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主要内容5

理论篇9

第二章 生态理论基础下的都市圈空间演化9

第一节 生态区与生态区划理论9

一 生态区的概念9

二 生态区划的内涵与意义10

三 生态区划标准与指标体系13

四 都市圈生态区概念辨析16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18

一 生态位理论18

二 互利共生理论18

三 协同进化理论19

四 耗散结构理论与混沌理论19

五 环境承载力理论20

第三节 都市圈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演化机理21

一 都市圈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21

二 都市圈生态系统演化机理22

第四节 都市圈生态空间构建与优化25

一 城市生态空间的组织与特征25

二 国外都市圈生态空间建设案例27

三 都市圈生态空间组织优化理论30

第五节 都市圈生态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协调机制36

一 都市圈的生态功能36

二 都市圈生态功能的影响因素37

三 都市圈生态功能的协调机制41

第三章 贫困问题理论与贫困测度45

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及其类别45

一 贫困的概念45

二 贫困的界定——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46

三 贫困的类别47

第二节 贫困的测度及其指标49

一 贫困的测度49

二 贫困测度的若干指标51

第四章 二元结构理论与区域非均衡发展57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区域经济57

一 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58

二 结构不平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1

三 发展经济学的复兴65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及其进展66

一 理论解释67

二 现实解释68

三 刘—费—拉模型70

四 乔根森模型和托达罗模型73

五 二元经济结构出现原因和解除路径76

六 多元结构的实践路径82

七 结构效应的深化研究83

第三节 区域均衡发展与结构转型理论85

一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85

二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适用性87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93

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94

寻因篇99

第五章 环京津区域经济、人口、城乡发展基本现状99

第一节 环京津区域经济总量特征102

一 经济发展102

二 居民生活水平103

三 外资、外贸发展103

第二节 经济结构特征104

一 环京津地区产业结构104

二 环京津地区经济结构变动趋势105

第三节 人口与城乡分布特征112

第六章 环京津区域贫困产生的自然因素117

第一节 环京津贫困带形成的自然原因117

一 特殊的区位因素119

二 恶劣的自然因素119

三 严重超采和退化的资源条件122

四 自然生态空间碎片化明显123

五 水资源匮乏,水污染日益严重125

第二节 生态环境系统破坏的影响127

一 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水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127

二 湿地减少、湖泊萎缩、地圈干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131

第三节 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和沙尘暴的影响132

一 坝上草原过度开垦,土壤风蚀沙化严重132

二 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沙化、水库淤积134

三 污染物汇聚,水资源污染严重135

四 海洋海岸及污染137

第四节 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138

第七章 环京津区域贫困产生的产业和经济因素144

第一节 转型时期环京津区域部门二元结构的影响144

一 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147

二 京津冀地区的人口流动与聚集147

三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149

四 贫困区域的农民收入差异分析152

五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分工与竞争156

第二节 环京津区域经济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158

一 第一产业结构特征158

二 第二产业结构特征159

三 第三产业结构特征166

四 京津冀主导产业结构比较167

五 京津冀经济圈行政区划经济梯度分析167

第三节 环京津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影响170

一 河北省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171

二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需求的演变172

三 天津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需求的演变176

四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需求的演变179

五 结论183

第四节 环京津区域资源空吸与极化的影响183

一 二元户籍制度是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184

二 缺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186

三 环京津区域农村的极化层级影响188

第八章 环京津区域贫困产生的政策及制度因素191

第一节 环京津区域非均衡态势的历史考察191

一 第一阶段:1949—1978年192

二 第二阶段:1979—1995年193

三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6

第二节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致贫原因199

一 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形成和产生的后果200

二 贫困型失地农户的情况分析205

三 土地失衡制造新的贫困人口209

第三节 水资源贡献与使用制度“占补失衡”的影响210

一 环京津区域的滦、潮河流域生态及水资源情况210

二 上游地区遭受的旱涝损失及巨大影响211

三 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212

四 滦、潮河流域生态与水环境问题213

五 生态环境效益与建设保护成本共担的机制215

第四节 环京津带生态友好型发展研究216

一 环京津带二元结构突出的态势:相关变量217

二 构建生态型经济和社会功能体系218

三 生态型产业发展对生态性发展的促进219

四 人口控制和劳动力优化是生态性发展的重要措施220

五 城镇发展对生态性的影响221

六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221

政策篇225

第九章 贫困问题缓解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225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角度的国际贫困问题225

一 国际上贫困形成理论与评价225

二 世界贫困状况概述227

三 中国贫困状况的国际比较228

第二节 国外缓解贫困的实践230

一 美国的“南部地区政府和国会实施扶贫计划”230

二 法国的“山区建设计划”231

三 欧盟的“基金援助”231

四 德国的“拨款和贷款政策”233

五 印度的“看东北政策”234

六 日本的“发展农业基础建设”235

第三节 缓解贫困措施的借鉴与启示236

第十章 首都经济圈生态区的政策思考238

第一节 促进环京津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239

一 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239

二 自然保护区建设242

三 公益生态建设的机制与措施243

第二节 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效率245

一 产业发展的体系245

二 产业发展的合作246

第三节 调整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与决策体制248

一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251

二 区域治理的协调机制254

建设篇263

第十一章 首都经济圈建设目标——世界级大城市群263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新动势263

一 知识、技术型服务业的新动向263

二 “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地位的提升265

三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66

四 以产业集聚为依托的世界城市群267

五 产业融合与大服务268

六 “世界工厂”全球迁移与控制力集中269

第二节 我国应对挑战的战略调整269

一 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转型269

二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国21世纪的重要举措270

三 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软实力的复兴270

第三节 世界城市功能结构的演变271

一 城市功能结构形成演变的基础理论273

二 世界城市功能结构形成演变机制研究275

第四节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空间特征278

一 北京城市功能结构研究278

二 中国城市化基本进程280

三 城市蔓延与扩散思想282

四 我国新城发展的基本特征284

第十二章 首都经济圈生态区的经济发展286

第一节 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发展286

一 在经济全球化中区域经济突起286

二 产业群与产业集群战略286

三 以区域产业集聚为依托的世界城市群288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290

一 首都经济圈功能定位290

二 关于首都经济圈产业链与产业带发展291

第三节 首都经济圈就业变动趋势293

一 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变动趋势293

二 首都经济圈将进入产业结构有序递升的新时期295

第四节 首都经济圈2020年的就业、人口规模与空间布局296

一 京津冀地区的人口流动与聚集296

二 2020年首都经济圈就业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的人口规模298

三 城镇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动态趋势305

第十三章 首都经济圈生态区的功能布局308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对城市群的带动308

一 21世纪初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309

二 空间布局的调整与结构郊区化315

三 北京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318

四 前瞻北京经济与城市建设的政策性取向324

第二节 轴带拓展与城市结构的趋势326

一 人口职业空间布局与区县功能分析327

二 人口昼夜流动的评价332

三 影响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336

四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338

五 推进城市多中心的发展格局342

第二节 城市圈层重构与城市发展的转型346

一 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特点346

二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适度347

三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理性预期348

第三节 首都经济圈世界级大城市群的顶层设计352

一 首都经济圈与京津冀大城市群的形成机制352

二 促进首都圈与京津冀大城市群加速形成的顶层设计355

参考文献362

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