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赣文化通典 地理及行政区划沿革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赣文化通典 地理及行政区划沿革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633954.jpg)
- 袁礼华主编;郑克强总主编;王德保,文师华,宋三平副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499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文化史-江西省;政区沿革-江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赣文化通典 地理及行政区划沿革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自然概貌与资源1
第一章 地质3
第一节 地层3
一、古元古界3
二、中元古界3
三、新元古界4
四、下古生界5
五、上古生界6
六、中生界8
七、新生界8
第二节 地质构造9
一、构造运动10
二、断裂11
三、构造分区12
四、地质构造演化13
第三节 岩浆岩和变质岩15
一、岩浆岩15
二、变质岩21
三、混合岩23
第四节 矿产资源24
一、江西矿产资源特点24
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25
第二章 地貌28
第一节 江西省地貌基本格局28
一、省区边境山地29
二、省区中南部丘陵36
三、鄱阳湖平原37
四、河流37
五、湖泊39
第二节 江西省地貌类型40
一、地貌形态类型40
二、地貌成因类型41
三、地貌形态成因类型42
第三节 江西省地貌分区46
一、赣西北中、低山与丘陵区46
二、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区47
三、赣东北中、低山与丘陵区47
四、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48
五、赣西中、低山区49
六、赣中南中、低山与丘陵区49
第四节 江西省地貌形成与演化51
一、影响地貌发育的自然因素51
二、古地貌形成53
三、新构造运动对古地貌的再塑造54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55
第三章 气候56
第一节 气候特征56
一、中亚热带季风气候56
二、四季气候56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56
第二节 气候要素57
一、气温57
二、降水60
三、蒸发62
四、湿度63
五、气压64
六、风64
七、日照65
八、太阳辐射66
第三节 主要灾害天气67
一、寒潮67
二、暴雨和洪涝69
三、干旱与高温71
四、台风72
五、大风与冰雹73
第四章 水文76
第一节 河流76
第二节 湖泊83
第三节 泉86
第五章 土壤94
第一节 土壤形成与类型94
一、土壤形成94
二、土壤类型95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97
一、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97
二、土壤地域性分布97
三、土壤中域性分布97
四、土壤微域性分布98
五、土壤垂直分布99
第六章 植被102
第一节 植被分类标准102
第二节 植被类型102
第七章 生物资源107
第一节 植物资源107
一、孢子植物107
二、种子植物108
三、主要资源植物108
四、珍稀濒危植物110
第二节 动物资源113
一、无脊椎动物类群113
二、脊椎动物类群116
三、珍稀濒危动物123
第八章 自然灾害126
第一节 气象灾害126
一、洪涝灾害126
二、干旱130
三、风雹灾害131
四、雷击灾害134
五、低温冷害135
第二节 地震灾害136
第三节 地质灾害138
第四节 病虫灾害140
中编 江西人口与民族147
第一章 历代人口149
第一节 古代人口149
一、先秦时期149
二、秦至南北朝时期150
三、隋唐五代时期151
四、宋元时期153
五、明及清前期154
第二节 近代人口156
一、清后期156
二、民国时期158
第三节 当代人口159
一、自然变动160
二、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167
第二章 人口分布174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174
一、地形类型分布174
二、行政区域分布175
三、人口密度177
第二节 城镇人口179
第三节 农村人口183
第三章 人口构成188
第一节 江西人口的年龄与性别构成188
一、年龄构成188
二、性别构成191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193
一、婚姻194
二、家庭197
第三节 劳动人口199
一、劳动适龄人口199
二、在业人口201
三、不在业人口208
第四章 民族和宗教信仰210
第一节 人口的民族结构210
第二节 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211
第三节 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和家庭构成213
第四节 民族人口的文化程度、行业和职业构成216
第五节 宗教信仰220
第五章 人口素质222
第一节 身体素质222
一、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222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223
三、残疾人口225
第二节 文化素质225
一、人口文化程度225
二、在校学生229
三、专业技术人员232
下编 行政区划沿革237
第一章 江西省级建置变迁239
第一节 先秦时期江西的政区勾勒239
一、远古时期江西众多的文化遗址239
二、商周时期江西灿烂的青铜文化244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江西地区248
第二节 秦汉时期江西的郡县设置254
一、秦代江西的县邑254
二、西汉时期豫章郡的设立259
三、王莽新朝时郡县的更名265
四、东汉时期的豫章郡26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州的设立及郡县的增置268
一、孙吴时期江西郡县的增置268
二、两晋时期江州的设立与郡县变动273
三、南朝时期江西行政区划的变动278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江南西道的设立及州县的发展286
一、隋代江西郡县的裁并286
二、唐代江南西道的设置及州县的变动289
三、杨吴、南唐时期江西的州县及军的设置298
第五节 两宋时期江西州县的增置307
一、宋代行政区划体制的变化308
二、北宋时期江西州军县的大量增加310
三、南宋时期的江西政区317
第六节 元朝的江西行省323
第七节 明朝的江西布政使司328
一、三司与南赣巡抚328
二、五道的划分与类别329
三、十三府一州七十七县330
第八节 清代江西省的十四府州333
一、统辖制度的变易333
二、十四府州的分辖336
第九节 民国时期江西的行政区划339
一、道的设立与州厅的改县339
二、行政区的设置与划分341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的特殊行政区划342
四、苏维埃区域的江西行政区划343
五、抗日期间江西省行政区域的变更344
六、南昌市的建立及婺源、光泽的改隶347
第十节 当代的江西行政区划378
一、地区专署的划分与调整379
二、地级市的设置与增设384
三、县级市的增设388
四、县的废置和增减393
五、市管县体制下的江西省行政区划变迁397
第二章 江西省各市县行政区划沿革405
第一节 南昌市及所辖各县沿革405
一、南昌县414
二、新建县418
三、安义县419
四、进贤县420
第二节 景德镇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422
一、乐平市423
二、浮梁县426
第三节 萍乡市及所辖各县沿革428
一、上栗县429
二、芦溪县429
三、莲花县430
第四节 九江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432
一、九江县434
二、瑞昌市436
三、武宁县437
四、修水县438
五、永修县440
六、德安县443
七、星子县444
八、都昌县445
九、湖口县447
十、彭泽县450
第五节 新余市及所辖县沿革451
分宜县453
第六节 鹰潭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453
一、贵溪市454
二、余江县455
第七节 赣州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456
一、赣县457
二、南康市458
三、信丰县460
四、大余县461
五、上犹县463
六、崇义县465
七、安远县466
八、龙南县467
九、定南县468
十、全南县470
十一、宁都县471
十二、于都县472
十三、兴国县473
十四、瑞金市474
十五、会昌县475
十六、寻乌县476
十七、石城县477
第八节 宜春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478
一、丰城市480
二、高安市482
三、樟树市483
四、奉新县486
五、万载县488
六、上高县489
七、宜丰县490
八、靖安县492
九、铜鼓县493
第九节 上饶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495
一、上饶县497
二、广丰县500
三、玉山县501
四、铅山县502
五、横峰县503
六、弋阳县504
七、余干县506
八、鄱阳县507
九、万年县508
十、德兴市510
十一、婺源县511
第十节 吉安市及所辖各县(市)沿革514
一、吉安县517
二、吉水县518
三、峡江县519
四、永丰县520
五、泰和县522
六、遂川县523
七、万安县524
八、安福县525
九、新干县526
十、永新县528
十一、井冈山市529
第十一节 抚州市及所辖各县沿革530
一、南城县532
二、黎川县533
三、南丰县534
四、崇仁县536
五、乐安县537
六、宜黄县538
七、金溪县539
八、资溪县543
九、东乡县544
十、广昌县545
参考文献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