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公法要览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东方法学会编译 著
- 出版社: 泰东图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19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公法要览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平时1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国际法之性质1
第一 国际法之观念1
第二 国际法之性质1
(一)国家间1
(二)文明国间2
(三)文明诸国之承认2
(问题)国际法之法理观2
第三 国际法之名称5
第二章 国际法之渊源6
第一 条约6
第二 惯例6
第三 国内法7
第四 判例7
第五 学说7
第三章 国际法之发达7
第一 古代8
第二 中世8
第三 近世9
第二编 国际主体10
第一章 国家10
第一节 国家之性质10
第一 国家之意义10
第二 国家之性质10
(一)土地10
第三 人民11
第四 政治的团队11
第五 主权11
第六 永续性11
第二节 国家之种别11
第一款 构成上之别12
第一 单一国12
第二 复合国12
(一)君合国12
(二)物合国13
(三)联邦13
(四)合众国14
第二款 主权上之别14
第一 主权国14
第二 一部主权国15
(一)被保护国15
(二)永世局外中立国15
(三)属国15
(问题)被保护国与属国之差异16
第三节 国家之创立16
第一款 创立原因16
第二款 国家之承认17
第一 承认之性质17
第二 承认之方式17
(一)明示之承认17
(二)默示之承认17
第三 承认之条件18
(一)主观条件18
(二)客观条件18
第四 承认权18
第五 承认之效果18
(一)国际主体18
(二)不许取消19
(三)永续性19
(四)遡及效果19
第六 旧国与新国之关系19
(一)人民20
(二)条约20
(三)国际20
第四节 国家之组织变更20
第一 国体政体之变更20
第二 领土变更21
第五节 国家之灭亡21
第一 灭亡原因21
第二 国家之合并22
(一)意义22
(二)效果22
第二章 交战主体22
第一 性质22
第二 承认之条件23
第三 承认之效果23
第三编 国际客体24
第一章 领土24
第一 领土之意义24
第二 国境24
(一)自然的国境24
(二)人为的国境25
第二章 领水25
第一节 国际河川25
第一 意义26
第二 国际河川之使用26
第二节 国际运河26
第一 意义26
第二 使用27
(一)一般原则27
(二)苏彝士运河27
(三)中央亚美利加运河28
第三节 领海28
第一 意义28
第二 领海之范围28
(一)弹着说28
(二)三海里说29
(三)国际法学会之决议29
(四)各国之实例29
第三 内海、海峡29
(一)内海29
(二)海峡30
第四 领水上之主权30
第四节 公海31
第一 公海之性质31
(一)自由说31
(二)闭锁说31
(三)占有说31
第二 公海之电信32
第三 公海之渔业32
第五节 舰船32
第一 领水内32
第二 公海内33
第三章 领空及公空33
第一 研究之必要33
第二 领空与公空33
第四章 版图之取得34
第一节 原始取得34
第一 增添35
第二 先占35
(一)意义35
(二)要件35
(三)先占之抛弃37
第二节 继承取得37
第一 割让37
第二 征服38
第三 时效38
第四编 国际固有权39
第一章 总论39
第一 固有权之观念39
第二 分类39
第二章 独立权39
第一节 独立权之性质39
第一 独立权之意义40
第二 独立权之性质40
第二节 独立权之作用40
第一款 国内作用40
第一 土地40
(甲)一般原则41
(乙)国际地役41
第二 舰船42
(甲)军舰42
(乙)商船43
(丙)特殊之船舶44
第三 人民44
(甲)一般原则44
(乙)外人拒否45
(丙)犯人引渡45
第二款 国外作用48
第一 人民48
(一)在外外人48
(二)在外内人48
(三)在外军队49
第二 国外舰船49
(甲)平舰49
(乙)商船49
第三章 自卫权51
第一节 自卫权之性质51
第一 意义51
第二 性质51
第二节 自卫权发动52
第一款 实力防卫52
第一 对於加害者52
第二 对于第三国53
第二款 干涉54
第一 干涉之意义54
第二 干涉之沿革55
第三 干涉之种类55
第四 正当干涉55
第五 不正干涉55
第三款 门罗主义56
第一 门罗主义之大要56
第二 门罗主义之批评57
第三 全美政策58
第四款 刑事裁判管辖58
第四章 平等权59
第一 平等之性质59
第二 平等之作用60
第五章 交通权61
第一 交通之性质61
第二 交通权之种类61
第五编 国际机关63
第一章 外交机关63
第一节 外务大臣63
第二节 外交使节63
第一款 使节之阶级63
第一 大使63
第二 公使64
第三 席顺65
第二款 外交使节之任命66
第一 任命之形式66
第二 任务终了66
第三款 外交使节之职务67
第一 职务之终始67
第二 职务权限67
(一)与本国之关系67
(二)与本国人之关系68
第四款 外交使节之特权68
第一 不可侵权68
第二 治外法权69
(一)司法权69
(二)租税之免除70
(三)信教之自由70
第三 於第三国之地位70
(一)平时70
(二)战时71
第五款 列国会议71
第一 列国会议之性质71
第二 议事程序71
第二章 通商机关72
第一节 领事馆之阶级72
第一 总领事72
第二 领事72
第三 副领事及随习领事72
第四 代理领事72
第五 事务领事与名誉领事73
第二节 领事馆之任命73
第一 任命之形式73
第二 领事职务之终了74
第三款 领事官之职务75
第一 与本国政府之关系75
第二 与本国人之关系75
第四款 领事官之特权76
第一 国章及国旗76
第二 公用文书之不可侵76
第三 司法权之制限76
第四 行政上之制限77
第五款 领事裁判及混合裁判77
第一 领事裁判77
第二 混合裁判77
第六编 国际条约79
第一章 条约总论79
第一 条约之观念79
第二 条约之性质79
第三 条约遵守之原理79
第二章 条约之要素79
第一 条约主体80
第二 代表权限80
第三 内容正当80
第四 意思表示80
第三章 条约之形式81
第一 议定书81
第二 宣言书81
第三 条约书81
第四 附随条约82
第四章 条约之批准82
第一 批准之性质82
第二 批准之拒绝82
第三 批准之效力83
第五章 条约之解释83
第一 解释机关83
第二 解释方法84
第六章 最惠国条款85
第一 最惠国条款之观念86
第二 最惠国条款之种类86
第三 最惠国条款之效果87
第七章 条约之消灭87
第七编 国际争议89
第一章 总论89
第一 国际争议之观念89
第二 国际争议之解决89
第二章 平要手段90
第一节 外交谈判90
第二节 周旋90
第一 周旋之观念91
第二 周旋手续91
第三节 居中调停91
第一 居中调停之观念91
第一 调停手续92
第四节 国际委员会92
第一 观念92
第二 手续92
第五节 仲裁裁判93
第一 仲裁裁判之性质93
第二 仲裁裁判之种类93
第三 仲裁事件之范围94
第四 仲裁裁判条约94
第五 仲裁裁判之效力94
第六 仲裁裁判之终了95
第三章 强制手段95
第一节 报复(还报)95
第一 报复之观念95
第二 报复之手段96
第三 报复之理由96
第二节 报仇96
第一 报仇之观念96
第二 报仇之手段97
第三节 船舶扣留98
第一 船舶扣留之观念98
第二 扣留之目的98
第四节 平时封锁99
第一 平时封锁之观念99
第二 平时封锁之当否99
第五节 「多拉歌」主义100
第一 「多拉歌」主义之观念100
第二 此主义之当否100
第二部 战时101
第一编 概论101
第一章 绪论101
第一 战争之观念101
第二 战争之原因101
第三 交战权102
第四 战时公法102
第五 永远之平和103
第二章 交战主体103
第一 国家104
(一)原则104
(二)例外104
第二 叛乱团体104
(一)承认条件104
(二)承认之效果104
第二编 交战通则106
第一章 开战之方式106
第一 关战通告106
第二 宣战(manifesto)106
第三 海牙条约106
第二章 开战之时期107
第一 开战定期之必要107
第二 宣战与实战107
(问题)开战时期之学说108
第三章 开战之直接效果109
第一款 对於条约之效果110
第一 列国条约110
第二 交战国间之条约110
第二款 对于通商之效果111
第一 国家间111
第二 个人间111
第三 商船之管理111
第三款 对於人之效果112
第一 沿革112
第二 现代112
第四款 对於财产之效果112
第一 交战国在外之财权113
第二 在交战国之财产113
第三编 陆战114
第一章 陆战人法114
第一节 交战者114
第一款 战斗员114
第一 正兵114
第二 民兵义勇兵114
第三 地方防御兵115
第二款 非战斗员115
第一 意义115
第二 待遇116
第二节 俘虏116
第一 俘虏之性质116
第二 俘虏之资格117
(一)战关员117
(二)非战斗员117
(三)中立员117
第三 俘虏之待遇118
(一)一般原则118
(二)扣留方法118
(三)使役118
(四)给养119
第四 监督及处罚119
第五 俘虏杀戮119
第六 俘虏解除119
第七 俘虏情报局及俘虏救恤协会120
(一)情报局120
(二)俘虏救恤协会121
第三节 病伤死者121
第一 病伤死者之地位121
第二 病伤者之待遇122
(一)病院不可侵122
(二)构成员不可侵122
(三)笃志者不可侵122
(四)患者之保护123
(五)旗章123
第三 死者之保护123
(一)死体不可侮辱123
(二)死体必明示为何人124
(三)死体必为适当之埋葬124
第四节 间谍124
第一 意义124
第二 间谍之待遇124
第三 似间谍而非者125
(一)侦察125
(二)密使125
(三)乘飞行机及飞行船125
(四)军使125
第二章 陆战物法126
第一节 敌财破坏126
第一 原则126
第二 例外126
第二节 战利品(虏获)126
第一 战利品之意义(Beute,butin booty)126
第二 公财127
(一)自治体之财产127
(二)国财127
第三 私财128
第四 押收之效果128
第三节 占领128
第一 占领之性质128
第二 占领之范围128
第三 占领之效果129
第四 徵发129
第五 课金129
第三章 陆战行法130
第一节 总说130
第二节 不法手段130
第一 毒物使用131
第二 欺罔杀伤131
第三 无益苦痛131
第四 背信行为131
第五 有毒煤气131
第六 轻气球上之投下131
第七 无防御地之攻击132
第八 不助命宣言132
第四章 非战交通132
第一节 休停战132
第一 意义132
第二 效力132
第三 终了133
第二节 降伏协约133
第一 降伙之二种133
第二 降伏协约133
第三节 军使133
第一 军使之地位134
第二 军使之形式134
第三 军使接待134
第四编 海战135
第一章 军舰135
第一 军舰135
第二 义勇舰队135
第三 变更军舰商船135
第四 御用船136
第二章 海战人法136
第一节 敌人137
第一 敌性之意义137
第二 敌人之标准137
(一)战斗员137
(二)非战关员137
第二节 俘虏138
第一 军舰船员138
第二 商船船员138
(一)中立人138
(二)敌国人138
第三 卫生员教法者138
第三节 伤病难船者138
第一 病伤者之地位139
第二 引渡之请求139
第三 收容者之责任139
第四 死者139
第三章 海战物法139
第一节 敌物139
第一 在敌人支配下之私财140
第二 敌船货物140
第三 敌之护送140
第四 武装商船货140
第二节 敌船140
第三节 拿捕之免除141
第一 沿岸渔业船141
第二 公益船141
第三 病院船141
第四节 邮便电信142
第一 邮便142
第二 海底电信142
第四章 海战行法143
第一节 捕获143
第一款 捕获者143
第二款 捕获物143
第一 船舶143
(一)敌船143
(二)中立船144
(三)帝国船144
第二 载货145
(一)敌船敌货145
(二)敌船中立货145
(三)中立船之载货145
第三款 拿捕程序145
第四款 捕获审检146
第一 国内捕获审检146
第二 国际捕获审检所146
第二节 沿岸礮击及自动触水雷146
第一 沿岸礮击146
第二 自动触水雷146
第五编 局外中立148
第一章 总论148
第一节 中立之观念148
第一 中立之定义148
第二 中立之由来148
第三 中立主体148
第二节 中立之始终149
第一 中立始期149
第二 中立宣言149
第三 中立之终期150
第二章 与中立国之关系150
第一节 中立国之权利150
第一款 领土不可侵150
第一 军用通过150
第二 军用通信150
第三 军队遁人151
第二款 领海不可侵151
第三款 交通不可侵151
第一 公之交通151
第二 私之交通152
第二节 中立国之义务152
第一款 公平义务152
第二款 不援助义务152
第一 军资金供给152
第二 军用品供给152
第三 兵员供给153
第三款 版图使用排斥之义务154
第一 抗敌行为154
第二 武装及舰装154
第三 军用品贮藏155
第四 军用营造物155
第五 军舰之碇泊及出港(二十四时间规则)155
第六 军舰扣留156
第七 俘虏收容156
第八 捕获船156
第三章 与中立人之关系156
第一节 禁制品输送156
第一款 禁制品156
第一 禁制品之观念156
第二 绝对的禁制品157
第三 相对的禁制品158
第四 非禁制品159
第二款 输送之制裁161
第一 一般原则161
第二 绝对的禁制品161
第三 条件附禁制品161
第四 连续航海主义161
第二节 军事的帮助162
第一 军事的帮助之观念162
第二 军事的帮助之种类162
(一)第一种162
(二)第二种163
第三 军事的帮助之制裁163
第三节 封锁163
第一款 封锁之性质163
第一 封锁之观念163
第二 封锁之目的163
第二款 封锁之条件164
第一 实力之存在164
第二 封锁之场所164
第三 封锁之宣言及通知164
(一)宣言164
(二)通知165
第三款 封锁165
第一 一般规定165
第二 封锁要件165
第三 拿捕区域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