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体中青 媒体视角中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媒体中青 媒体视角中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张树辉主编;毛赟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6230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新闻报道-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媒体中青 媒体视角中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特别报道1

【光明日报·1994年】“中青院现象”1

【中国青年报·199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喜庆10岁生日4

【中国青年报·199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10周年胡锦涛的贺信5

【中国青年报·1996年】李克强袁纯清与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座谈6

【文汇报·1997年】英姿飒爽,沐浴时代朝露——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8

【光明日报·1997年】“中青院现象”在延伸12

【中国青年报·199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 中青院一次过关14

【中国青年报·1998年】加速培养复合型人才——写在中青院通过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之后15

【中国青年报·1998年】继承好传统 谱写新篇章——写在中央团校成立五十周年之际18

【人民日报·1998年】纪念中央团校五十周年座谈会举行19

【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大学校长面对面:(一)中青院的“秘诀”就这么简单(二)不合格就拿掉你的教鞭24

【光明日报·2003年】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褚平26

【中国教师报·2003年】“非典”时期的温情校园28

【中国青年报·2003年】中央团校举行建校五十五周年纪念座谈会33

【中国青年报·2004年】周强勉励大学生 志存高远 不断学习 锤炼品德35

【中国青年报·2005年】“中青院现象”凸显“共青团”、“青年”品牌优势团属高校招生火爆引发思考35

【人民日报·2005年】王兆国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考察时强调 努力培养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7

【中国青年报·2005年】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院20周年座谈会上王兆国的讲话38

【北京教育·2006年】围绕特色 科学发展——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41

【中国青年报·2006年】宋德福与中青院首届毕业生座谈46

【光明日报·2007年】读书 科研 实践——中青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三个支点46

【中国青年报·2007年】胡春华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勉励毕业生 坚持理想 脚踏实地 不断学习49

【中国信息化·2007年】你的校园幸福吗?50

【中国青年报·2008年】陆昊勉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 树立精神追求 坚持继续学习 勇于面对困难62

【教育与职业·2008年】承载重望 再展宏图——热烈祝贺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校60周年63

【光明日报·2008年】走精、特、强的科学发展之路——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66

【中国青年报·2008年】沐浴春晖向未来——写在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之际69

【中国青年报·2008年】陆昊参加中央团校、中青院建校六十周年座谈会时强调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有五个目标追求73

【光明日报·200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74

【北京晨报·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政治人才的大本营75

【人民日报·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把社会当成一个大课堂77

【中国教育报·2012年】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社会精英培育的殿堂79

【光明日报·2012年】实习:从“学校人”变为“社会人”80

【中国青年报·2012年】团中央、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中青院 中青院获教育部多项扶持82

【中国青年报·2012年】陆昊参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二○一二年新生开学典礼并与经济系师生代表座谈83

【光明日报·2013年】他们的精神气质从何而来?——探寻中青院人才培养的“秘诀”85

【中国青年报·2013年】中青院:以社会责任感培育“校园红人”88

【中国青年报·2013年】秦宜智出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典礼时勉励毕业生高扬理想旗帜 把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90

【新华网·2013年】当代青年注定与实现中国梦的征程同行——秦宜智与中青学子在一起91

【中国青年报·2013年】秦宜智勉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级新生 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可堪大用的青年人才92

【北京教育·2013年】凝练大学精神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新清94

教育教学99

【光明日报·2001年】扩招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中青院建立评估体系加大监控力度99

【光明日报·2001年】漂江泊海育俊才——记发展中的中青院玉溪函授站100

【光明日报·2002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贵探索——中青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纪实102

【中国青年报·200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表彰优秀教师104

【人民日报·2002年】加大投入改善环境 中青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04

【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中青院学生给老师写评语 学生评审淘汰5%教师105

【现代教育报·2003年】为有源头活水来——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106

【中国教育报·2003年】教学评估:一招激活全盘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出“重拳”抓教学质量108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让学生给老师打分 提高教学质量水平110

【中国青年报·2003年】中央团校、中青院建立“西柏坡教学实践基地”112

【人民日报·2003年】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教学经验受关注113

【中国青年报·2004年】团属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中青院首批研究生入学114

【中国青年报·2006年】中央团校安吴堡教学实践基地挂牌114

【中国青年报·2006年】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正式挂牌115

【现代教育报·2006年】中青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能引人入胜115

【中国青年报·200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116

【中国青年报·200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社会工作学院118

【北京教育·2007年】KAB,把创业教育引入大学课堂——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KAB培训师刘帆博士118

【大公报·2007年】三内地社工来港实习122

【中国教育报·200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借力社会资源办社工专业123

【中国教育报·200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施教育质量监控纪实125

【中国青年报·2008年】中央团校打造青年干部成才高地127

【北京日报·2008年】新学期 大学生热选KAB创业课129

【现代教育报·200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正式成立131

【现代教育报·2008年】北京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131

【中国青年报·2009年】中央团校广西培训基地成立132

【中国教育报·2009年】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132

【北京考试报·2009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批为法硕培养单位133

【中国青年报·2009年】创业教育在中青院生根开花134

【中国青年报·2011年】中青院:“智慧星火”教会学生如何“念大学”135

【中国教育信息网·2011年】中青院2011年招生访谈138

【北京晨报·2011年】新闻专业“开门”办141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中央编译局中青院合作成立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142

【中国青年网·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90后”解读90年团史142

【中国青年报·2013年】国图团中央分馆在中青院揭牌143

学术研究145

【光明日报·2001年】以德育人 整体育人——以德治国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综述145

【光明日报·2001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35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146

【光明日报·2004年】首届中国青年发展论坛在京举行146

【中国教育报·2004年】完善青少年司法保护政策是关键147

【中国教育报·2004年】学子研讨“青年与艾滋病” 大学生艾滋病关怀志愿网络网站同时开通149

【中国青年报·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主题论坛149

【中国青年报·2005年】北京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当代大学生整体评价下降150

【中国青年报·2007年】艾滋病比其他疾病更难被公平对待152

【中国教育报·2007年】中国志愿服务信息中心成立155

【检察日报·2007年】首届中日犯罪学学术研讨在京举行155

【人民日报·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与青少年发展”论坛举行156

【光明日报·2009年】新闻教育:媒介素养传播能力并重157

【中国青年报·2010年】首届共青团干部魅力论坛开坛157

【光明日报·2010年】专家研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158

【中国青年报·2010年】首届中国青年论坛举行 为缓解青年就业创业之困献策158

【新华网·2010年】专家探讨中国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159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欧洲文艺复兴史》问世160

【光明日报·2011年】归乡,找寻精神家园——《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访谈161

【中国青年报·2011年】教育部召开第三批名刊工程座谈会164

【光明日报·2011年】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学报怎么办?165

【法制日报·2011年】两岸刑事法前沿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16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新媒介塑造青年亚文化空间167

【新京报·2011年】民政部官员称我国现有社工20万人 缺口达180万167

【中国青年网·201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二届中国青年论坛”举行169

【公益时报·2012年】专家呼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模式170

【新华网·2012年】《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读本》出版172

【新华网·2012年】中俄专家在京研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172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一部研究大学生就业的严谨之作174

【新华网·2012年】海内外专家在京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社会融入”174

【汕头日报·2012年】服务学习 成长自我176

【小康·2013年】走出梁庄,却走不进城市176

【中国青年报·2013年】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成立181

【光明网·2013年】2012年高等院校社会学学科转载论文指数排名公布181

【北京日报·2013年】阎连科:《出梁庄记》拯救报告文学的堕落183

【中国青年报·2013年】“梁庄作品”书写大时代184

【光明日报·2013年】梁鸿:从“进梁庄”到“出梁庄”184

【人民网·2013年】2013年首都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186

【新华网·2013年】北京学者聚焦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青年发展187

人才培养189

【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激励大学新生不忘责任 开学典礼请家长坐主席台189

【新浪网·2003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坦然面对就业分配189

【中国青年报·2003年】到西部志愿服务去190

【中国青年报·2003年】我和西部有约191

【中国青年报·2003年】他们的品格和能力都让人钦佩——同学眼中的首批报名者192

【中国青年报·2004年】中青院29名毕业生报名服务西部193

【中国青年报·2004年】褚平:让年轻人懂国情知民意长才干194

【中国教育报·2005年】中青院学子在浓郁校园文化中增长才干195

【中国教育报·2005年】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196

【中国青年报·2005年】“同心圆”工作坊迷倒新生196

【新京报·2006年】毕业生9万现金物归原主197

【劳动午报·2006年】中青院社会实践改革报名方式199

【中国教育报·2006年】中青院近两成本科生有科研课题200

【北京日报·2006年】文科生就业优势在哪里201

【中国教育报·2008年】“勤奋学习,报效祖国”203

【中国教育报·2008年】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方式 师哥师姐当“导师”203

【现代教育报·2009年】用生命影响生命204

【北京日报·2009年】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成 至少提供160个岗位208

【北京晨报·2009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47名新生获“独立报到奖”209

【中国教育报·2010年】毕业了 到西部去210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1000见习岗位进校园——民生一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启动210

【农民日报·2010年】“村官”李学文创办京郊首家“游客书屋”212

【北京日报·2011年】“村官”为白菜画商标 品牌化蔬菜销路俏213

【中国青年报·2011年】中青院毕业生:回报社会是对母校最好的感恩214

【北京考试报·201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导向工作坊助力学生暑期实习215

【新华网·2011年】一篇学术论文引发的“大学生责任自觉与社会参与”讨论215

【人民网·2011年】透视都市拾荒者的生存状况217

【中国青年报·2012年】大学生与拾荒者同吃同住30天223

【农民日报·2012年】反映村官生活的小说《让青春在田野上飞一会儿》出版227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设“团员成长课”228

【中国青年报·2012年】图片新闻229

【法制晚报·2012年】本报记者陈昆获“北京五四奖章”230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中青院:用真实体验拉近每个人的心理距离232

【中国科学报·2012年】青春做伴好读书234

【中国科学报·2012年】高校迎新进行时:新生成长第一课235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三名央企新人的“工作日记”238

【南国都市报·2012年】2名大学生自制生动漫画视频介绍海南 受网友热捧241

【中国科学报·2012年】在田野中思考全科医疗244

【中国青年网·2013年】见义智为,中青学子勇救落水女245

【人民日报·2013年】中青院人才培养:信念与责任教育并重248

服务社会250

【中国青年报·2003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行动先锋助人助己250

【中国青年报·2003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送温暖到平山251

【新京报·2004年】外来工当防艾志愿者252

【中国教育报·2004年】献出一份爱 生命更精彩253

【中国教育报·2004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春游中青校园254

【中国教育报·2005年】中青院大学生党员进社区254

【中国教育报·2005年】爱心献给民工子弟255

【河北日报·2006年】中青院大学生20余年积攒硬币捐赠希望工程256

【北京青年报·2006年】咨询志愿者昨日练兵256

【大公报·2006年】共青团为非洲培训青年领袖258

【京华时报·2007年】大学生二手电脑半价捐售 将用于农民工培训258

【京华时报·2007年】重阳送温暖259

【现代教育报·2007年】用实践点燃奥运梦想——走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奥运宣讲团260

【竞报·2007年】感触美丽262

【新京报·2008年】人大、中青院与清华等高校师生心系灾区263

【竞报·2008年】奥运志愿者为灾区祈福264

【京华时报·2008年】女大学生宿舍内募药品 托老乡带到灾区265

【中国教育报·2008年】大四学生网上发起“北斗行动”265

【北京日报·2008年】这个钱捐给更需要的人266

【人民日报·2008年】在地铁服务同样精彩267

【经济参考报·2008年】奥运礼仪志愿者:为了奥运,再站多久都值!268

【中国青年报·2009年】让更多青年回农村老家服务父老乡亲269

【北京青年报·2009年】爱心传递热线 建立“教学基地”273

【京华时报·2009年】毕业生物品回收助贫274

【中国共青团网·2009年】把培训课堂搬到基层团干家门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友会打造暑期社会实践新模式275

【北京日报·2009年】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志愿服务277

【中国青年报·2010年】打工子弟学校来了志愿者279

【京华时报·2010年】志愿者为外来工子女当家教282

【中国青年报·2010年】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陈盼和学校学生进行小组活动282

【柳州日报·2010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调研组肯定“行动学习”283

【晶报·2011年】访大运会校园传播大使郑泽豪:我是半个东道主284

【京华时报·2011年】高校学子无偿献血285

【新京报·2012年】“成长向导”一对一陪伴流动儿童286

【新京报·2012年】庆祝“重生”289

【中国青年报·2012年】庄里来信催泪奔290

【新京报·2012年】一场300多个孩子的完美救援292

【新疆日报·2012年】中央团校送培训到新疆294

【中国青年报·2013年】志愿者元旦走进打工子弟小学295

【中国广播网·2013年】23名聋人演员被中青院录取 开创高校为聋人单独开班先河296

【中国青年报·2013年】博士们的“人间情怀”297

【中国青年报·2013年】团中央联合微软培训青年创业就业技能298

校园活动299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永远学雷锋做好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雷锋活动见闻299

【新京报·2006年】22所高校举行象棋邀请赛301

【中国青年报·2007年】中青院座谈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301

【北京日报·2008年】校园数码店 我们来经营302

【北京日报·2008年】“涉农社团”火爆大学校园303

【现代教育报·2008年】为大学生讲述三字经的教育力量305

【中国教育报·2008年】后勤书屋开张啦306

【大学生周刊·2009年】无人监管的“诚信小站”最大考验是收入306

【光明日报·2009年】中青院学生与老青年工作者共话社会责任309

【新京报·2009年】高校学生纪念“5·12”310

【中国青年报·2009年】中青院学子学习交流《六个“为什么”》310

【中国青年报·2009年】至今清晰记得毛主席声音宏亮的致意——85岁老团干忆亲历开国大典311

【中国青年报·2009年】两高校联手发起全国大学生创业挑战赛312

【中国青年报·2010年】用创新手段解决社会问题312

【北京青年报·2010年】大学生创业挑战赛关注农村创业项目314

【新华网·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与大学生促膝谈就业315

【北京日报·2011年】祭英烈316

【新华网·2011年】青年人如何担当重责?朱军等全国政协委员对话大学生316

【北京青年报·2011年】优秀共产党员与大学生面对面318

【中国青年报·2012年】“共享成长——青联委员进校园”活动走进中青院319

【法制晚报·2012年】预演职场 大学生重排“升职记”319

【中国科学报·2012年】青联委员与大学生分享成长真谛320

【中国青年网·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雷锋协会正式成立322

【北京青年报·2012年】大学生创业挑战赛完美落幕323

【光明日报·2012年】大学生迎“世界地球日”324

【中国青年报·2013年】志愿者元旦走进打工子弟小学325

【中国青年网·2013年】青联委员与中青学子面对面畅谈“中国梦·青年梦”325

【中国青年报·2013年】中青院举办毕业证书展327

【中国青年网·2013年】“驴友精神”是一种青春态度328

和谐校园331

【中国青年报·200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意见箱搬上校园网 为学生搭建透明公开平等互动平台331

【新华网·2003年】组图:非常时期正常考试332

【中国教育报·2004年】校园筑起防控网334

【新京报·2004年】中青院设“心理工作室”334

【现代教育报·2004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设立“学生救助基金”335

【中国教育报·2006年】老师,让我们守护在您身旁336

【京华时报·2007年】大学师生捐助重病新生337

【中国青年报·2008年】爱家集团捐资千万在中青院设立教育基金337

【人民日报·200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着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338

【北京晚报·2012年】楼管阿姨贴心话温暖辛苦考研人340

【人民日报·2010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序互动 共学共长340

【中国教育报·201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建教育活动341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建团九十周年专题文献文物展342

【中国青年报·2012年】中青院运用新媒体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342

【中国青年报·2013年】中青院:官方微信成师生网络新宠343

中青人物345

【人民日报·2003年】大学毕业我选择了殡葬业345

【教育与职业·2006年】陆士桢:大爱无疆346

【北京晨报·2007年】“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354

【北京青年报·2008年】漆光鸿:一个期待“合法身份”的社会工作者355

【人民日报·2008年】两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角色——阳光社工357

【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奥运礼仪“姐妹”:期待更多考验358

【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大学生“村官”现实中绽放理想之花361

【教育与职业·2008年】倪邦文:低调做人 潜心做事363

【中国教育报·2008年】大学毕业生:敢教农村换新颜368

【中国青年报·2009年】一个西部志愿者的“另类”成长370

【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努力让学生满意和受益”——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2008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孙广厦372

【公诉人·2011年】印象叶衍艳:如此纯真,又如此凌厉374

【农民日报·2011年】大榛峪村学生村官李学文377

【中国教育报·2012年】黄益彪:深入都市拾荒族的大学生379

【中国青年报·2012年】我在北京当农民380

【中国青年报·2012年】胡宇佳:只要经历了都是财富383

【京九晚报·2012年】杨树军:我有一个梦让家乡大发展385

【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梁鸿:从来没有田园牧歌的乡村388

后记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