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以陆梁油田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以陆梁油田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63917.jpg)
- 闻玉贵,杨生榛,王志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780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油田开发-研究-新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以陆梁油田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陆梁油田基本情况1
一、基本状况1
二、勘探开发简况1
第二节 油藏主要地质特征3
一、构造类型简单,为低幅度的背斜或断鼻构造3
二、含油层系多、跨度大、油层层数多、单油层薄3
三、储层物性差异大,以中、高渗透储层为主4
四、油层电阻率低、识别难度大4
五、油水关系复杂,具“一砂一藏”的独有特征,且多为边底水油藏4
六、油藏天然能量不足4
第三节 油田建设及管理4
一、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快油田开发进程4
二、依靠科技进步,高速、高效开发建设油田6
三、以油藏研究为中心,精细油藏管理,努力实现油田高效稳产10
第四节 油藏表征及预测关键技术12
一、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储层正演模拟技术12
二、低阻油水层的测录井联合判识技术12
三、精细储层结构分析及流体流动单元研究技术13
四、高精度地质建模技术13
第五节 边底水油藏开发试验13
第六节 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研究及开发关键技术14
一、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研究14
二、边底水油藏开发关键技术15
第七节 开发过程监控与开采技术政策实时调整15
第八节 长远高效稳产开发战略及开发经验16
第二章 油藏表征关键技术及地质特征描述17
第一节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储层正演模拟技术17
第二节 低阻油水层识别技术20
一、低阻油层的特征20
二、LU9井区白垩系低阻油层形成的地质因素21
三、白垩系低阻油气藏侵入特征及测井系列选择24
四、低阻油气层的识别26
五、低阻油气层定量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32
第三节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53
一、构造特征描述53
二、地层与小层划分54
三、沉积相和沉积微相56
四、储层特征68
五、原油性质70
六、温度与压力71
七、油藏特点及油藏类型研究72
第四节 含油单砂体精细解剖及流动单元划分78
一、含油单砂体精细解剖78
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79
三、流动单元研究81
第三章 油藏工程研究85
第一节 油田开发建设原则85
第二节 油藏试油试采特征85
一、纯油层比例较低,油水同层较多85
二、油藏单井产能差异较大85
三、各油藏压力系数较低,油井自喷能力较差86
四、不稳定试井分析86
五、系统试井分析86
第三节 油藏渗流特征86
一、毛管压力86
二、油水相渗曲线特征86
三、储层岩石的水驱油特征86
第四节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87
一、开发层系合理划分和组合的原则87
二、层系划分依据87
三、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88
第五节 井网井距研究88
一、井网控制程度88
二、水驱控制程度88
三、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和经济合理井网密度89
四、油藏数值模拟方法90
五、井排方向90
第六节 开发方式研究90
一、油藏驱动类型及天然能量评价90
二、水驱油效率及水驱采收率90
三、开发方式的确定91
第七节 油藏产能研究91
一、油层产能评价91
二、底水油藏临界产量93
三、注入能力研究93
四、单井最大注入量的确定93
第八节 方案设计及开发指标预测94
一、井网部署原则94
二、油藏布井方案优选94
第九节 油藏开采动态特征描述与评价95
一、压力变化特征95
二、开发潜力分析95
三、含水变化特征96
四、水驱效果评价98
五、产能评价及核实108
六、天然能量综合评价113
第四章 油藏三维建模—数模一体化及开发技术政策119
第一节 三维地质建模119
一、三维油藏地质建模主要研究内容119
二、构造模型研究119
三、三维相模型的建立121
四、储层属性模型建立122
五、属性模型优选评价130
六、模型粗化132
第二节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133
一、数值模拟器的建立133
二、生产历史拟合134
三、边底水油藏数值模拟135
第三节 开采技术政策研究136
一、合理井网136
二、合理产液量137
三、合理注采比140
四、合理采油速度142
五、合理地层压力研究143
六、合理流动压力研究145
七、地层压力恢复速度研究151
八、合理注水时机151
九、合理注水能力研究152
十、油井最大产液界限研究153
第五章 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及开发试验研究158
第一节 水驱油特征规律物理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158
一、水驱油特征规律研究的发展和现状158
二、陆梁薄层底水油藏产水动态规律物理模拟的验证性实验研究159
三、陆梁油田水驱油特征规律研究177
四、陆梁薄层底水油藏水驱油特征规律研究187
五、陆梁薄层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理论研究193
第二节 底水油藏生产过程物理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198
一、物理模拟实验的建立199
二、模拟天然能量驱动下底水上窜实验203
三、注水开发模式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208
第三节 薄层状底水油层注采机理研究213
一、渗流物理特性213
二、射开程度与临界产量213
三、油井产量与压差的理论关系215
四、注水量与注采压差221
第四节 底水锥进控制理论物理模拟228
一、底水锥进可视化物理模拟228
二、底水锥进对油井初期产水率的影响230
三、单井排水采油机理及水锥控制231
四、井组排水采油机理及水锥控制234
第五节 提高驱油效率物理模拟试验240
一均质岩心驱油试验240
二、均质岩心泡沫驱油试验242
三、模拟1/3底水的驱油实验245
四、模拟2/3底水驱油实验247
五、认识249
第六节 边底水油藏开发矿场试验249
一开发试验及评价249
二、早期注水试验250
三、堵水实验251
四、井间化学示踪剂试验255
五、调驱实验及物模研究261
第七节 薄层底水透镜状油藏水平井先导实验277
一、水平井开发可行性研究277
二、水平井部署研究279
三、实施效果分析285
四、结论及认识286
第六章 薄层边底水油藏开发关键技术287
第一节 不完全射孔薄层底水油藏试井解释技术287
一、不稳定试井曲线特征分析288
二、基本渗流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点源解289
三、均质油藏部分打开井渗流特征分析292
四、双重介质油藏部分打开井渗流特征分析298
五、直线型组合外边界影响的部分打开井试井模型及压力动态特征303
六、试井解释方法306
七、薄层底水油气藏试井资料精细解释313
第二节 射孔优化技术315
一、同类油藏开发经验315
二、射孔优化316
三、射孔原则316
四、优化射孔的实施效果316
第三节 早期注水技术317
一早期注水试验317
二、全面转注317
第四节 抑制水锥技术318
一、油井打隔板压水锥技术319
二、排水采油抑制水锥技术326
三、注入水引导技术327
第五节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327
一、水脊理论及开采机理327
二、流动单元划分328
三、水平井开采筛选条件330
四、水平井轨迹控制与合理长度330
五、开采方式及井网331
六、合理产液量控制332
七、应用效果333
第七章 开采过程监控与实时模拟335
第一节 开采动态监测335
一、水驱前缘监测335
二、油藏压力系统动态监测341
三、层系动用状况监测343
四、剩余油监测345
第二节 开采过程控制352
一、油井开采过程控制352
二、注水井开采过程控制353
第三节 油水井自动化实时监控353
一、陆梁油田自动化系统353
二、油水井自动化实时监控355
三、系统应用情况355
第四节 跟踪油藏数值模拟与技术政策界限实时调整356
一、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356
二、已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359
三、技术政策界限实时调整361
第八章 长远高效稳产开发战略365
第一节 天然能量合理利用365
一、天然能量合理利用技术原则365
二、开采方式366
三、调整合理产液量367
四、细化合理注采比370
五、合理采油速度372
第二节 精细注水与调整“三率”372
第三节 提高注入水存水率373
一、影响薄层底水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因素373
二、影响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因素378
三、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方法及隔板半径优选383
四、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工作液386
五、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施工工艺391
六、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效果评价391
第四节 分注合采提高动用储量392
一、单一参数敏感性分析392
二、正交参数匹配及技术界限分析401
三、分注合采的效果预测413
第五节 深部调驱与泡沫驱提高采收率414
一、深部调驱414
二、泡沫驱420
第六节 立体综合调整423
一、概述423
二、总体研究思路424
三、难点及关键技术425
四、部署方案优化研究425
第七节 底水现代化油藏管理431
一、隔板理论下的传统油藏管理模式431
二、国外底水油藏开发管理435
三、陆梁油田现代油藏开发管理436
参考文献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