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专利法重点问题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专利法重点问题专题研究
  • 罗东川主编;宋建宝,易建雄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483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专利法-研究-中国;专利法-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专利法重点问题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中美专利法比较专题研究3

第一章 中美两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考察3

一、美国专利法的沿革与现状3

(一)美国早期的专利法3

(二)美国1952年专利法及其变革3

(三)美国专利行政与司法机构5

二、中国专利法的沿革与发展7

(一)新中国专利法的孕育与诞生7

(二)中国专利法的历次修订8

(三)中国专利行政与司法机构11

(四)小结13

第二章 中美专利程序法比较研究15

一、专利授权确权程序比较研究15

(一)美国专利授权确权程序15

(二)中国专利授权确权程序19

(三)比较与小结21

二、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程序比较研究22

(一)美国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程序22

(二)中国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程序25

(三)比较与小结27

第三章 中美可专利客体与实质性要件比较研究31

一、可专利客体范围的比较31

(一)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及其实践31

(二)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及其实践32

(三)中美对待新技术的立场33

(四)比较与小结36

二、实用性判断标准的比较37

(一)美国的实用性标准37

(二)中国的实用性标准38

(三)比较与小结40

三、新颖性判断标准的比较40

(一)专利新颖性的定义及标准40

(二)美国专利法中的新颖性41

(三)中国新颖性的规定及实践44

(四)比较与小结45

四、美国的“非显而易见性”与中国的“创造性”46

(一)美国的“非显而易见性”标准46

(二)中国的“创造性”标准49

(三)比较与小结52

第四章 中美专利权侵权判定比较研究54

一、权利要求的解释54

(一)美国权利要求解释的一般规则55

(二)我国权利要求解释的一般规则57

(三)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的解释59

(四)比较与小结62

二、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62

(一)全部技术特征原则63

(二)多余指定原则64

(三)比较与小结66

三、等同原则67

(一)等同原则在美国的适用及其限制68

(二)等同原则在中国的适用及其限制71

(三)比较与小结74

第五章 中美专利侵权法律救济比较研究76

一、美国的禁令与中国的“停止侵害”76

(一)禁令救济在美国的适用76

(二)中国的“停止侵害”救济措施80

(三)比较与小结84

二、损害赔偿85

(一)损害赔偿在美国的适用85

(二)损害赔偿在中国的适用86

(三)比较与小结89

专题二 职务发明权属和奖酬纠纷诉讼专题研究99

导论99

第一章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立法情况101

一、1984年专利法与1992年专利法101

二、2000年专利法与2008年专利法102

第二章 我国职务发明纠纷诉讼情况104

一、职务发明权属纠纷诉讼情况104

二、职务发明人奖酬纠纷诉讼情况114

三、职务发明纠纷诉讼的综合分析119

第三章 发达国家职务发明制度的考察与比较121

一、美国的职务发明制度121

二、日本的职务发明制度124

三、德国的职务发明制度128

四、我国与发达国家职务发明制度的综合比较与分析130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133

一、我们的结论:制度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33

二、我们的建议:重构职务发明制度133

三、对《职务发明条例》的期待134

专题三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专题研究143

导论143

一、设立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时代背景143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价144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44

(二)国内研究现状146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150

(一)研究意义150

(二)研究方法151

第一章 知识产权价值及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基本理论问题152

一、知识产权的价值问题152

(一)劳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152

(二)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154

(三)效用价值理论与知识产权的价值156

二、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民事救济158

(一)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构成要件158

(二)专利侵权中的民事救济问题160

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问题162

四、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哲学分析164

(一)法律制裁理论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提供直接的法哲学基础164

(二)实质法治理论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提供法哲学基础165

(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助推良性法律秩序建构165

五、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166

(一)汉德公式的内涵166

(二)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167

六、损害赔偿的范围及其基本原则168

(一)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168

(二)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168

七、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限制172

第二章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计算方式的比较法研究174

一、英美法系国家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174

(一)英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174

(二)美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176

二、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177

(一)德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177

(二)日本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179

(三)我国台湾地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181

三、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及评价182

(一)我国现行立法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的规定182

(二)对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的评价183

第三章 司法实践中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具体计算方法188

一、权利人的实际损失188

(一)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状况189

(二)司法实践折射出的相关问题193

二、侵权人的非法获利194

(一)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状况195

(二)司法实践折射出的相关问题195

三、专利许可费合理倍数198

(一)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状况198

(二)司法实践折射出的相关问题199

四、法定赔偿200

(一)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状况201

(二)司法实践折射出的相关问题203

五、律师费等合理费用问题204

(一)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状况205

(二)司法实践折射出的相关问题207

第四章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基本问题209

一、专利损害赔偿评估的必要性209

(一)司法对专利损害赔偿评估的需要209

(二)市场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的需要212

二、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与专利资产评估体系的区别213

(一)评估的目的不同214

(二)评估的对象不同214

(三)评估的基准期不同215

(四)评估方法的适用不同216

(五)评估效力的认定不同217

第五章 域外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实践219

一、英美法系国家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和评价219

(一)美国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219

(二)英国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229

(三)英美法系专利损害赔偿评估的评价233

二、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特点和评价235

(一)德国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235

(二)日本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239

(三)台湾地区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242

(四)对大陆法系损害赔偿评估的评价245

第六章 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专业评估体系的构建247

一、我国现有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不足247

(一)法定赔偿占损害赔偿方法的统治地位247

(二)缺少对具体评估可操作性规定247

(三)缺少相关程序法的保障248

(四)缺少具有专业评估知识法官248

(五)专业损害赔偿评估主体管理混乱249

二、我国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具体模式249

(一)所失利润评估模式250

(二)合理许可费评估模式256

(三)非法获利评估模式257

(四)模式的选择261

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的方法261

(一)市场法261

(二)差额收益法262

(三)经济模型法264

四、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的案例运用265

五、我国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构建建议269

(一)完善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法律制度269

(二)完善专利损害赔偿评估体系的社会制度272

结论274

专题四 美国专利司法最新进展专题研究285

一、美国方法可专利性司法裁判标准研究——从Bilski v.Kappos案谈起285

二、美国可专利主题除外规则的具体适用——从Mayo案来看297

三、专利权穷竭原则在美国的新发展——以Bowman案为中心307

四、美国专利诉讼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反垄断审查——以Watson案为中心319

五、DNA可专利性问题在美国的新进展——以介评美国Myriad案为中心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