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 增订9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 增订9版
  • 吴庚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777022701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61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7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 增订9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之基本概念1

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法1

第一节 行政之意义1

第二节 行政之种类10

一、公权力行政10

二、私经济行政12

三、干涉行政17

四、给付行政18

五、计画行政20

六、行政之其他分类23

第三节 行政法之概念24

一、行政法之意义24

二、行政法之分类26

三、行政法与私法28

四、行政法与宪法36

第二章 行政法之法源39

第一节 法源之涵义与种类39

第二节 行政法之成文法源40

一、宪法40

二、法律41

三、国际法43

四、命令45

五、自治规章50

第三节 行政法之不成文法源51

一、习惯法51

二、解释与判例55

三、行政法之一般原则57

第四节 法源位阶问题72

一、法源位阶之意义72

二、法源位阶与适用顺序75

第三章 行政之羁束性与自由性77

第一节 概说77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81

一、消极的依法行政(法律优越原则)81

二、积极的依法行政(法律保留原则)84

三、依法行政原则在我国之实践91

第三节 行政裁量与不确定法律概念111

一、概念之起源与分辨111

二、羁束处分、裁量处分及不确定法律概念114

三、我国实务之状况125

第四节 行政保留与相关问题133

一、「行政保留」之概念133

二、各种「行政保留」理论135

三、我国法制下之「行政保留」问题137

第四章 行政法关系141

第一节 行政法关系之发生141

一、概念之界定141

二、行政法关系发生之原因142

第二节 行政法关系之主体147

一、权利能力相关问题147

二、行政法上行为能力148

第三节 行政法上之权利及义务150

一、概说150

二、公法上权利之态样153

三、关於公法上之义务158

第四节 行政法关系之消灭160

第二编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法165

第五章 法律对行政组织之规范165

第一节 组织之概念165

一、概说165

二、行政组织之意义166

三、组织之分类167

第二节 行政组织之结构174

一、行政主体174

二、行政机关175

三、公营事业机构179

四、营造物180

五、其他组织体及公权力之委托行使185

第三节 行政组织权与行政机关188

一、行政组织权之归属188

二、行政机关之类别191

三、行政机关之管辖197

第四节 公物及其法律关系205

一、公物之定义205

二、适用於公物之法规206

三、公物之种类206

四、公物之特征207

五、公物之利用关系209

六、公物之成立及管理210

七、公物之消灭212

第六章 公务员法213

第一节 公务员之概念213

一、学理上之公务员概念213

二、法律上之公务员概念214

第二节 公务员关系之特质—兼论「特别权力关系」216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216

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之演变221

三、我国之突破与发展225

四、特别权力关系之存废问题235

第三节 公务员之分类239

一、普通职公务员与特别职公务员239

二、任命人员与民选人员241

三、政务官与事务官241

四、行政官与司法官243

五、文官与武官244

第四节 公务员之考试与任用245

一、各种公务员考试245

二、任用之积极条件246

三、任用之消极条件247

四、任用之过程248

五、公务员之升迁248

第五节 公务员关系之内容249

一、公务员之权利249

二、公务员之义务255

三、公务员之保障262

第六节 公务员之责任266

一、行政责任266

二、民事责任274

三、刑事责任275

第三编 行政作用277

第七章 行政命令277

第一节 各种行政命令之区别277

一、紧急命令与普通命令277

二、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278

三、授权命令与职权命令281

第二节 行政命令之合法要件289

第三节 行政命令之瑕疵及适用问题297

一、欠缺合法要件之行政命令297

二、法规命令之适用问题298

三、行政规则之适用问题299

第八章 行政处分305

第一节 行政处分之概念305

一、行政处分之法律上定义305

二、行政处分之要素307

第二节 行政处分之种类343

一、以处分之内容为区分标准343

二、以对关系人之效果为区分标准346

三、以是否须当事人或其他机关之协力为区分标准351

四、以有无法定方式为区分标准356

五、以所受法律羁束之程度为区分标准358

六、其他分类358

第三节 行政处分之附款362

一、附款之意义362

二、附款之容许362

三、附款之种类364

四、其他相关问题之检讨368

第四节 行政处分之效力369

一、概说370

二、存续力与信赖保护372

三、构成要件效力与确认效力378

四、拘束力381

五、执行力382

第五节 行政处分之合法要件383

一、概说384

二、关於机关管辖权之要件384

三、关於机关组成之要件386

四、关於处分方式之要件388

五、关於处分程序之要件388

六、关於处分内容之要件391

第六节 行政处分之无效撤销及废止394

一、行政处分之瑕疵态样395

二、行政处分之无效396

三、行政处分之撤销404

四、行政处分瑕疵分级及其法律效果408

五、行政处分之废止409

六、处分失效之返还义务411

七、瑕疵处分之治疗及转换412

八、行政程序重新进行413

九、请求权之时效416

第九章 行政契约419

第一节 行政契约之概念419

第二节 依法行政与契约自由421

第三节 行政契约之一般理论426

一、行政契约之容许426

二、行政契约之特征427

三、行政契约之主要类型433

四、行政契约之合法要件435

五、行政契约之瑕疵437

六、行政契约之终止、调整及履行440

第四节 我国行政契约之理论与实际442

一、一般教科书对行政契约认知之商榷442

二、行政契约不发达之原因446

三、现行法制下之行政契约448

四、解决行政契约争执之途径452

第十章 事实行为455

第一节 事实行为之概念455

第二节 事实行为之合法性459

第三节 事实行为之救济途径:463

第十一章 行政罚469

第一节 行政罚与相关概念469

一、行政罚之定义469

二、行政犯与刑事犯470

三、行政罚之立法缘起475

第二节 行政罚法之特色及原则476

一、行政罚法之特色476

二、行政罚法之立法原则477

第三节 行政罚之种类及责任482

一、处罚种类482

二、责任能力485

三、责任条件487

四、法人及其他组织之责任条件488

五、违法认识488

六、违法阻却489

第四节 行为态样与处罚规定490

一、行为人与行为490

二、单一行为与数行为490

三、共同违法行为493

四、既遂与未遂494

五、自然人与法人及其他组织之并同处罚495

六、其他私法组织之准用496

七、关於公法组织之规定497

八、行政罚成立要件之综合说明497

第五节 裁处之审酌及加减500

一、裁处罚锾之审酌500

二、罚锾之加减501

三、其他种类行政罚之加减501

四、免予处罚501

五、追缴及没入502

第六节 时效制度503

一、概说503

二、时效期间505

三、时效起算505

四、时效停止进行507

第七节 行政罚与其他处罚507

一、各种竞合情形507

二、行政罚与刑罚之竞合508

第八节 管辖及程序510

一、属地主义510

二、管辖机关511

三、裁罚程序512

四、物之扣留514

五、裁处书之制作515

六、过渡条款515

第十二章 行政执行517

第一节 行政执行之意义517

第二节 行政执行法之内容519

一、行政执行之范围520

二、行政执行之一般规定521

三、关於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之执行526

四、关於行为或不行为义务之执行540

五、即时强制543

六、行政执行与便宜主义546

第十三章 行政程序547

第一节 行政程序之意义547

第二节 行政程序之功能550

一、贯彻依法行政550

二、维持处分之正确性551

三、提供人民参与决策之机会551

四、代替行政争讼程序552

五、保障人民权益553

第三节 行政程序之立法例553

一、奥国554

二、瑞士556

三、德国558

四、日本559

第四节 行政程序之一般原则561

一、以适用於公权力行政为原则561

二、职权主义561

三、自由心证主义562

四、当事人参与之原则564

五、效能原则565

第五节 我国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经过565

一、立法缘起566

二、最后定案567

第六节 行政程序法之适用范围570

第七节 行政程序之当事人574

一、当事人之范围574

二、当事人能力与程序行为能力575

第八节 程序之开始及进行578

一、程序之开始578

二、回避事由579

三、调查事实及证据580

四、资讯公开及抄阅卷宗581

五、期日、期间及回复原状583

六、费用及送达585

第九节 听证程序586

一、听证之通知587

二、听证之主持588

三、听证公开原则590

四、当事人之异议权590

五、预备听证590

六、听证纪录591

七、听证之终结591

第十节 作成行政处分之程序592

一、标准记载之处分、略式记载之处分及其他书面处分593

二、经听证之处分及不经听证之处分601

三、行政处分之生效607

第十一节 缔结行政契约之程序607

一、本法总则之适用608

二、缔约手续适用民法规定608

三、缔约资格与对象之选择610

第十二节 订定行政命令之程序611

第十三节 其他程序614

一、行政计画614

二、行政指导程序615

三、处理陈情事项616

第四编 行政救济617

第十四章 行政争讼法要义617

第一节 行政争讼新制之特色617

一、行政法院采二级二审619

二、废止再诉愿620

三、增加诉讼种类620

四、创设暂时权利保护途径621

五、程序严格化及民事诉讼化622

第二节 诉愿之提起623

一、提起诉愿之要件623

二、诉愿之管辖631

三、诉愿当事人能力及诉愿行为能力637

四、共同诉愿638

五、诉愿参加639

六、诉愿代理人及辅佐人641

第三节 诉愿之审议及决定641

一、原处分机关对诉愿案件之处理642

二、诉愿管辖机关之审议643

第四节 诉愿之停止承受终结及其他653

一、诉愿程序之停止653

二、承受诉愿653

三、和解与诉愿程序之终结654

四、停止原处分之执行655

五、再审656

第五节 行政诉讼之种类及其实体判决要件657

一、撤销诉讼658

二、怠为处分之诉661

三、拒绝申请之诉663

四、确认行政处分无效或违法之诉664

五、确认法律关系存否之诉666

六、一般给付诉讼670

七、合并请求财产上给付之诉讼675

八、其他类型之诉讼676

第六节 诉讼当事人及诉讼参加678

一、当事人之认定678

二、当事人能力及当事人适格679

三、诉讼权能680

四、诉讼行为能力681

五、共同诉讼682

六、诉讼参加—兼述诉讼标的理论683

第七节 第一审程序690

一、起诉690

二、言词辩论692

三、停止原处分之执行693

四、裁判696

五、其他事项702

第八节 简易诉讼程序702

一、节易事件之范围703

二、简易程序之特别规定704

第九节 上诉抗告再审及重新审理705

一、上诉之要件705

二、原判决违背法令之事由706

三、上诉审之审理及裁判707

四、抗告程序709

五、再审710

六、重新审理712

第十节 暂时权利保护程序713

一、假扣押713

二、假处分714

三、停止执行716

第十一节 行政法院审查权之范围716

一、概说716

二、行政法院对裁量处分之审查717

三、行政法院对不确定法律概念之适用及判断馀地之审查718

第十五章 国家责任723

第一节 国家责任与公法上之请求权723

第二节 损失补偿733

一、征收补偿原则733

二、特别牺牲为独立之损失补偿原因734

三、损失补偿之共同成立要件736

第三节 国家赔偿法739

一、现行制度概说739

二、公务员违法行为之国家赔偿责任740

三、公共设施瑕疵之国家赔偿责任748

四、国家赔偿之范围及方法750

五、国家赔偿请求权之行使750

六、国家之求偿权752

参考书目7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