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学通史 第1卷·古代文学编 先秦至隋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艺出版社
- ISBN:780039196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5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学通史 第1卷·古代文学编 先秦至隋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代文学编 绪论1
先秦秦汉文学3
第一章 中华原始社会的文学3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起源3
第二节 古代神话和传说6
第三节 神话的宝库《山海经》13
第二章 书写文学的萌芽和散文的开端17
第一节商、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7
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和书写文学的萌芽18
第三节 散文的开端21
第三章 中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5
第一节“诗三百”的编集、应用和流传25
第二节 西周前期的诗28
第三节 西周后期的诗31
第四节 东周的诗34
第五节《诗经》的特色和影响43
第四章 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48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大发展48
第二节 战国时代文学的发展过程51
第三节 战国时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和它的特色55
第五章 史传散文59
第一节 史传散文的兴盛概况59
第二节 编年史的杰作《左传》61
第三节《国语》及《公羊传》、《谷梁传》67
第四节 列国纷争的历史画卷《战国策》73
第六章 百家争鸣和诸子散文78
第一节 诸子散文概述78
第二节《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79
第三节 雄辩精深的《孟子》86
第四节 瑰奇恣肆的《庄子》89
第五节《荀子》和《韩非子》93
第六节《老子》和其他子书100
第七章 爱国诗人屈原107
第一节 屈原的生平和楚国的处境与文化107
第二节 诗家的千古杰作《离骚》110
第三节《九章》、《九歌》和《天问》114
第四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19
第八章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122
第一节 悲秋之祖宋玉122
第二节 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127
第九章 秦及汉初文学129
第一节 秦的统一和秦代文学129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社会变动和汉初政治对文学的影响131
第三节 充满忧患意识的贾谊132
第四节“七”体的创始者枚乘136
第十章 西汉中叶的文学139
第一节 汉武帝时代的文化政策和文学139
第二节 汉赋名家司马相如及其他作家143
第三节 刘安和《淮南子》147
第十一章 史传大家司马迁和他的《史记》151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151
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54
第三节《史记》的流传和影响165
第十二章 西汉后期的文学169
第一节 西汉后期的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169
第二节 王褒及其《洞箫赋》171
第三节 刘向和古典文献整理174
第四节 辞赋家扬雄177
第十三章 东汉文学182
第一节 东汉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对文学的影响182
第二节 班固、班昭兄妹184
第三节 科学家张衡的文学创作189
第四节 蔡邕、赵壹和祢衡193
第十四章 王充及其他散文家198
第一节 思想家王充的散文作品198
第二节 王符和仲长统202
第三节 东汉其他散文家206
第十五章 汉代乐府民歌210
第一节 民歌的收集及其类别210
第二节 乐府民歌的特色和成就212
第三节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223
第四节 乐府民歌的影响227
第十六章 五言诗的成长229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229
第二节 古诗与“苏李诗”230
魏晋南北朝文学241
第一章 汉魏之际的社会变动和建安文学241
第一节 汉魏之际文学的历史背景241
第二节 文风的变革者曹操和曹丕243
第三节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247
第四节 王粲、刘桢及其他建安作家254
第五节 饱经流离的女诗人蔡琰257
第二章 魏末和西晋文学260
第一节 魏末和西晋文学的社会土壤260
第二节 狂放疏旷的嵇康和阮籍262
第三节 陆机和太康诗人268
第四节 左思的诗赋275
第五节 西晋其他作家278
第三章 东晋文学284
第一节 东晋文学概况284
第二节 风格迥异的刘琨和郭璞287
第三节 庾阐及其他诗人293
第四节 孙绰和袁宏296
第五节 庾亮、桓温和王羲之298
第六节 殷仲文和谢混301
第四章 田园诗人陶渊明304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304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文成就307
第三节 陶渊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16
第五章 佛经翻译318
第一节 佛经翻译的概况318
第二节 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321
第六章 南朝作家(上)327
第一节 南朝的社会、政治及其对文学的制约327
第二节 山水诗的创始者谢灵运329
第三节 颜延之与谢庄335
第四节 拟乐府的名家鲍照341
第五节 女诗人鲍令晖与诗僧汤惠休353
第六节 开唐音之先的谢朓356
第七节 沈约、王融372
第八节“永明体”380
第七章 南朝作家(下)388
第一节 诗风转变之际的江淹388
第二节 何逊、吴均与刘孝绰398
第三节 任昉、丘迟、刘孝标与萧衍父子403
第四节 徐陵与阴铿407
第五节江总和陈代其他作家420
第八章《文选》与《玉台新咏》430
第一节《文选》出现的时代背景430
第二节《文选》的编者及成书年代433
第三节《文选》的撰录标准及文体分类437
第四节“文选学”的确立与《文选》的重要版本440
第五节《玉台新咏》的编者及其成书年代443
第六节《玉台新咏》的性质及其文学价值445
第九章《文心雕龙》和《诗品》448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繁荣448
第二节 刘勰的身世与《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452
第三节《文心雕龙》的基本倾向与理论贡献456
第四节《文心雕龙》的著录及主要版本462
第五节 钟嵘的身世与《诗品》的写作年代463
第六节《诗品》的主要倾向及品录标准465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469
第一节 志怪小说469
第二节 志人小说475
第十一章 南方乐府民歌482
第十二章 北方乐府民歌492
第十三章 十六国与北朝文学(上)501
第一节 十六国和北朝的社会、政治和文学501
第二节 前秦及后秦作家508
第三节 前凉和西凉文学511
第四节 北魏初期和中期的文学513
第五节 北魏后期作家515
第六节《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519
第十四章 十六国与北朝文学(下)526
第一节 邢劭、魏收和北齐文学526
第二节 颜之推和他的《颜氏家训》529
第三节 把南朝文风带向关中的庾信532
第四节 王褒及北周文学548
第五节 承前启后的隋代文学550
隋唐以前的少数民族文学557
第一章 隋唐以前的南方少数民族文学(上)557
第一节 古老的民族与古老的文学557
第二节 上古神话560
第三节 创世史诗574
第四节 民间歌谣590
第五节 祝咒经词596
第六节 早期书面文学606
第二章 隋唐以前的南方少数民族文学(下)614
第一节 彝族经籍文学的蔚起615
第二节 早期彝族经籍文学622
第三节 歌场制度与彝族经籍文学的发展走向642
第四节 古代彝族经籍诗学的肇始648
本卷后记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