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与粮食安全预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佑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23377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耕地-土地资源-研究-中国;粮食-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与粮食安全预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预警研究现状与趋势1
第一节 耕地数量及变化研究1
一、耕地数量监测发展过程1
二、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析3
三、耕地资源数量研究现状3
第二节 耕地质量及变化研究4
一、耕地质量评价的内涵4
二、耕地质量及其变化研究方法5
三、耕地质量及其变化研究现状7
第三节 粮食安全预警8
一、预警的含义8
二、粮食安全预警8
三、耕地预警10
四、粮食安全预警研究现状11
第四节 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预警研究趋势12
一、耕地数量研究12
二、耕地质量及其变化研究13
三、粮食安全预警研究14
第二章 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预警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16
第一节 理论基础16
一、系统论16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17
三、人地关系理论17
四、地域分异理论18
五、土地稀缺理论18
六、区域发展控制理论19
七、尺度与层次理论19
八、收益最大化理论20
九、投入产出理论20
十、生态经济理论21
十一、供需平衡原理21
十二、信息理论22
十三、统计学理论2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体系23
一、遥感技术(RS)23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25
三、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26
四、地理空间统计方法27
五、数理统计分析方法28
六、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法30
七、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30
八、预警方法31
九、数据库管理技术32
十、NET网络技术32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框架33
一、研究内容33
二、技术路线36
第三章 东北地区概况41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41
一、地理区位41
二、地形地貌41
三、气候条件42
四、土壤状况43
五、水文资源44
六、生物资源45
第二节 社会人文概况45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状况45
二、经济状况47
三、农业发展47
四、对外贸易48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地位与作用48
第四章 东北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监测与评价49
第一节 数据获取49
一、原始影像选择和预处理49
二、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分类系统51
三、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52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状况分析54
一、1993年土地利用现状54
二、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74
第三节 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分析91
一、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分布91
二、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分布92
三、耕地面积变化原因分布94
第四节 近十年耕地坡度变化分析97
一、1993年耕地坡度分级构成及其分布97
二、2003年耕地坡度分级构成及其分布98
三、近十年耕地坡度变化分析99
第五节 后备耕地资源评价99
一、概述99
二、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及分布100
三、后备耕地资源适耕性评价102
四、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前景和存在问题105
第五章 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监测及变化特征分析107
第一节 数据采集与分析107
一、基础数据107
二、野外土壤采样与室内分析数据107
三、高光谱遥感土壤有机质监测109
第二节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20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20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121
第三节 耕地质量评价过程128
一、单要素评价图层的形成128
二、耕地质量评价要素标准化129
三、综合评价要素图层的形成129
四、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图的形成130
第四节 耕地质量评价和变化分析130
一、耕地质量现状分析131
二、近十年耕地质量变化分析135
第六章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148
第一节 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148
一、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148
二、对粮食总产的影响149
第二节 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152
一、耕地质量与粮食单产的相关性分析152
二、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单产影响分析153
第三节 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55
一、耕地质量不同等级的粮食单产分析155
二、耕地质量不同等级的粮食总产分析156
三、耕地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分析156
第四节 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159
一、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的影响160
二、地域差异分析160
第七章 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162
第一节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状况分析162
一、粮食生产变化趋势162
二、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63
第二节 基于产量变化的粮食安全综合指数预警172
一、预警指标选择172
二、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指标预警172
三、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预警196
四、粮食安全综合指数预警208
第三节 基于耕地及其他投入因素的粮食安全模型预警214
一、耕地数量预警指数模型214
二、耕地质量预警指数模型220
三、基于耕地的粮食安全模型预警231
第八章 耕地资源评价与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建设235
第一节 系统建设目标和内容235
一、建设目标235
二、建设内容235
第二节 区域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236
第三节 中国区域性耕地资源评价及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237
一、系统设计原则237
二、系统框架结构237
三、系统开发环境238
四、系统界面设计239
五、系统功能和实现240
第四节 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预警信息网247
一、网站设计247
二、网站主要内容248
第九章 区域性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战略250
第一节 政策建议250
一、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切实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250
二、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实现对耕地的集约利用和全面保护251
三、建立有效的耕地变化监管体系251
四、加强宣传,提高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252
第二节 技术与工程措施252
一、改良耕作制度,提高土地生产力252
二、合理施肥,改良土壤,保护地力253
三、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有计划地开发并保护好有限的宜农荒地资源254
四、建设基本农田,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资源生产效率254
五、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建立生态农业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55
六、搞好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工程,把村镇改造和土地复垦有机地结合起来255
七、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实施高效节水栽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56
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变区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257
九、加强生态治理与建设,保护土地利用环境257
参考文献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