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书法篆刻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孙洵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07013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汉字-书法-美术史-中国-民国;篆刻-美术史-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书法篆刻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民国书法篆刻的历史背景1
一、“乾嘉学派”的影响1
二、“扬州八怪”的启迪3
三、“西学东渐”的效应3
第二节 民国书法篆刻的时代背景4
一、政治家的态度4
二、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5
三、学术氛围6
四、民国书学学风与印学学风的主要特征10
第三节 民国书法篆刻概观12
一、关于书法的“三大块面”12
二、书法的“两根主线”并非平行发展13
三、症结所在14
四、篆刻创作与理论研究并行不悖15
上编 民国书法史23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书法的社会生活基础与市场23
第一节 出现新问题23
一、钢笔、铅笔的普及23
二、白话文、新体诗与“汉字改革”24
第二节 民俗与书法25
一、红白喜事25
二、过房纸与结干亲26
三、递帖子与拜把子26
四、其他26
第三节 行业与书法27
一、中医与书法27
二、京剧与书法27
三、店铺与书法28
第四节 信札、文稿与书法28
一、信札29
二、文稿30
第五节 名人题字与刻石30
一、戴传贤与考试院30
二、冯玉祥与泰山刻石31
第六节 市场与收藏家32
一、市场32
二、收藏家、鉴赏家33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书法的艺术活动方式与氛围51
第一节 书法展览51
一、观念的改变51
二、书展地点的选择52
三、书展的形式52
四、具有书法展览性质的笔会52
第二节 书法社团与出版物52
一、金石书画兼有的学术性社团53
二、纯书法艺术性质的学术社团55
三、艺术交流兼商业性质的社团58
四、其他类型的出版物59
第三节 中外书法艺术交流60
一、中国书家在国外60
二、外国金石书画家来华64
三、日本出版的书法刊物65
四、关于文化交流机构65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概况与发展80
第一节 私塾80
一、渊源80
二、民国时期的私塾与书法教育81
第二节 中、小学书法教育81
一、新式小学堂81
二、小学校的书法教育82
三、中等学校与中等师范的书法教育82
第三节 高等学校书法教育83
一、高等师范83
二、综合性大学84
三、艺术科(系)与艺术院校85
第四节 业馀书法教育86
一、上海有恒心字社86
二、贞社87
三、上海学友书画社87
四、北京艺光国画社87
五、汉魏笔法研究社87
第五节 具有普及性质的碑帖、报刊与书籍88
一、常见碑拓本88
二、常见法帖88
三、上海有正书局89
四、雅俗共赏的《金石书画》90
五、《中国书学浅说》90
六、《汉字书法大纲》等90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书法研究的发展104
第一节 传统书学研究的延续104
一、碑学104
二、帖学106
三、著录107
四、字书107
五、史传108
第二节 出土新发现带来的书学新成果109
一、殷墟卜辞109
二、西北简牍111
三、敦煌晋唐写经112
四、汉魏南北朝墓志113
第三节 新方法新视角新课题113
一、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实例114
二、崭新的一页115
第五章 民国时期以碑为主的创作风格130
第一节 重要的书法家130
一、以甲骨文入书130
二、以篆隶入书133
三、以南碑北碑入书138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145
一、以篆、隶擅长145
二、以北碑入书147
第六章 民国时期以帖为主的创作风格154
第一节 重要的书法家154
一、以正楷著称154
二、以楷行书闻名156
三、以草书精到161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162
一、楷书162
二、行书165
三、草书169
第七章 民国时期碑帖兼写、碑帖交融的创作风格183
第一节 重要的书法家183
一、碑帖兼写183
二、碑帖交融189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192
一、碑帖兼写192
二、碑帖交融196
第八章 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211
第一节 吴昌硕与“吴派”211
一、形成与影响211
二、艺术特征215
第二节 康有为与“康派”216
一、形成与影响216
二、艺术特征219
第三节 郑孝胥与“郑派”220
一、形成与影响220
二、艺术特征223
第四节 李瑞清与“李派”223
一、形成与影响223
二、艺术特征227
第五节 于右任与“于派”228
一、形成与影响228
二、艺术特征229
下编 民国篆刻史239
第九章 篆刻的渊源与其在民国时期的生存状态239
第一节 沿革239
一、先秦印章240
二、秦汉印章240
三、唐宋印章241
四、元代印章241
五、明清文人流派篆刻艺术之滥觞与形成发展242
第二节 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244
一、印铸局的建制244
二、呈递国书245
三、中医汤剂药方245
第三节 戳子的实用性与普遍性245
一、戳子的材质246
二、戳子的广泛用途246
三、戳子的制造者247
第四节 篆刻家的组成分类与传媒的关联247
一、专业篆刻家247
二、业馀篆刻家248
三、篆刻家与传媒249
第十章 民国时期篆刻社团的组成、活动方式与篆刻专业教育254
第一节 组织构建严密的社团254
一、西冷印社254
二、冰社256
三、龙渊印社256
第二节 较为松散的社团258
一、江苏省金石书画研究会258
二、东池印社258
三、圆台印社258
四、巴山印社258
第三节 师生合组的社团259
乐石社259
第四节 篆刻专业教育260
一、《印存》解读260
二、篆刻社团就是业馀篆刻学校261
第十一章 民国时期篆刻创作相关的出版物与理论研究264
第一节 印谱的辑录264
一、集古印谱264
二、明清名家流派印谱265
第二节 篆刻工具书267
一、前人未见的殷墟卜辞267
二、常用的字书巡礼267
三、浅说《玺印文字征》268
第三节 理论研究268
一、从《美术丛书》说起269
二、以两篇序作对比269
三、版本及收藏鉴赏与书目271
四、美术院校的教科书271
五、有名目众多的刊物272
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篆刻家分类概述277
第一节 重要的篆刻家277
一、篆刻书法国画兼擅277
二、篆刻书法兼擅306
三、以篆刻创作为主346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篆刻家349
一、篆刻书法国画兼擅350
二、篆刻书法兼擅359
三、以篆刻创作为主367
第十三章 民国时期五大篆刻流派378
第一节 前无古人的吴昌硕378
一、形成与影响378
二、桃李满天下381
第二节 渊雅合度的赵时403
一、形成与影响403
二、及门弟子与受沾溉者406
第三节 振兴“浙派”的一支新军415
一、形成与影响415
二、一支新军的传承者422
第四节 黄士陵与“黟山派”427
一、形成与影响428
二、得黄士陵亲炙门人与私淑者429
第五节“胆敢独造”的齐白石448
一、形成与影响448
二、“齐派”传人与私淑者452
附一 民国书法艺术大事年表465
附二 民国篆刻艺术大事年表472
附三 民国书法家篆刻家人名索引491
后记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