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工建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水工建筑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730289.jpg)
- 张楚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5423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54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水工建筑物-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工建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1
1.1.1 水资源1
1.1.2 水能资源2
1.2 水利工程4
1.2.1 防洪工程4
1.2.2 农村水利工程4
1.2.3 水力发电工程5
1.2.4 航道工程6
1.2.5 跨流域调水工程7
1.2.6 水土保持8
1.2.7 生态水利工程8
1.3 水工建筑物与水利枢纽9
1.3.1 水工建筑物分类9
1.3.2 水工建筑物的特点9
1.3.3 水利枢纽10
思考题12
第2章 水利水电工程引论13
2.1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与设计准则13
2.1.1 水利水电工程分等13
2.1.2 水工建筑物分级14
2.1.3 设计准则15
2.2 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条件、荷载(作用)效应与设计方法16
2.2.1 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条件16
2.2.2 水工建筑物的重力作用16
2.2.3 水流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17
2.2.4 水工建筑物与地基相互作用17
2.2.5 水工建筑物的温度作用18
2.2.6 地震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19
2.2.7 荷载作用效应组合与设计方法21
2.3 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与风险管理23
2.3.1 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23
2.3.2 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24
2.3.3 水工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25
2.4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概要27
2.4.1 河流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7
2.4.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27
2.4.3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研究28
2.4.4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地质与建筑材料勘测研究29
2.4.5 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30
2.4.6 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措施30
2.4.7 经济评价30
2.4.8 水工建筑物设计要点30
2.4.9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31
2.4.10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运行与管理31
2.5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河流生态的影响32
2.5.1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河流生态的有利影响32
2.5.2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河流生态的不利影响33
2.5.3 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理想目标——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37
2.6 水工建筑物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37
2.6.1 概述37
2.6.2 高坝建设的主要前沿科学技术问题38
2.6.3 结语与展望41
思考题41
第3章 重力坝42
3.1 概述42
3.1.1 重力坝的工作条件与特点42
3.1.2 重力坝的建设发展历程43
3.1.3 重力坝的分类和主要设计内容45
3.2 作用荷载及其组合46
3.2.1 作用荷载46
3.2.2 荷载的组合54
3.3 重力坝的应力分析55
3.3.1 应力分析方法综述55
3.3.2 材料力学法56
3.3.3 有限元法58
3.3.4 影响重力坝应力的主要因素64
3.4 重力坝的抗滑稳定分析68
3.4.1 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分析69
3.4.2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72
3.4.3 坝体与厂房联合作用的抗滑稳定分析75
3.4.4 岸坡坝段的抗滑稳定分析75
3.4.5 抗滑稳定分析的有限单元法76
3.4.6 提高坝体抗滑稳定性的工程措施77
3.5 重力坝的剖面设计79
3.5.1 重力坝的基本剖面79
3.5.2 重力坝的实用剖面81
3.5.3 重力坝体形的优化设计81
3.6 重力坝的极限状态设计84
3.6.1 重力坝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84
3.6.2 重力坝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85
3.7 泄水重力坝86
3.7.1 重力坝的泄水布置86
3.7.2 溢流重力坝87
3.7.3 坝身泄水孔95
3.7.4 泄水重力坝下游的消能防冲设计99
3.7.5 泄水重力坝的高速水流问题108
3.8 重力坝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113
3.8.1 拟静力法地震反应分析113
3.8.2 动力法地震反应分析113
3.8.3 库水附加质量的计算118
3.8.4 重力坝的抗震措施120
3.9 重力坝的材料120
3.9.1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配合比121
3.9.2 坝体混凝土材料的分区125
3.10 重力坝的裂缝及温度控制127
3.10.1 裂缝的种类和防止措施127
3.10.2 坝体温度场的计算127
3.10.3 坝体温度应力的计算130
3.10.4 坝体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标准132
3.10.5 温度控制的措施133
3.11 重力坝的分缝分块和坝体构造134
3.11.1 重力坝的分缝分块134
3.11.2 重力坝的坝体构造138
3.12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141
3.12.1 坝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141
3.12.2 坝基处理的内容142
3.13 其他类型的重力坝152
3.13.1 浆砌石重力坝152
3.13.2 堆石混凝土重力坝153
3.13.3 宽缝重力坝154
3.13.4 空腹重力坝156
3.13.5 预应力锚索重力坝157
3.13.6 土基上的重力坝158
3.14 碾压混凝土坝159
3.14.1 概述159
3.14.2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材料设计和分区160
3.14.3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构造设计162
3.14.4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164
3.14.5 碾压混凝土坝今后的发展165
3.15 支墩坝166
3.15.1 支墩坝的特点和类型166
3.15.2 大头坝167
3.15.3 平板坝169
3.15.4 连拱坝170
思考题173
第4章 拱坝174
4.1 概述174
4.1.1 拱坝的特点174
4.1.2 拱坝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175
4.1.3 拱坝的类型177
4.1.4 拱坝的发展简况179
4.1.5 我国拱坝枢纽布置的特点182
4.2 拱坝的荷载及其组合185
4.2.1 自重186
4.2.2 温度荷载186
4.2.3 水荷载188
4.2.4 地震荷载188
4.2.5 拱坝的荷载组合189
4.3 拱坝的体形设计和布置189
4.3.1 拱坝体形设计的步骤190
4.3.2 拱坝拱端的布置原则193
4.3.3 拱坝坝体倒悬的处理193
4.3.4 拱坝体形的评估193
4.4 拱坝的体形优化设计195
4.4.1 给定参数和设计变量195
4.4.2 体形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197
4.4.3 拱坝体形优化的约束条件197
4.4.4 拱坝体形优化求解方法198
4.4.5 拱坝体形优化设计的展望198
4.5 拱坝的应力分析198
4.5.1 拱梁分载法199
4.5.2 拱坝应力的有限元法分析216
4.5.3 拱坝设计的应力控制指标217
4.6 拱坝的抗滑稳定分析218
4.6.1 刚体极限平衡法218
4.6.2 拱坝坝肩抗滑稳定的有限元法分析227
4.6.3 拱坝坝肩抗滑稳定非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分析228
4.6.4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230
4.6.5 拱坝设计的抗滑稳定指标230
4.7 拱坝的地震动力法反应分析和抗震措施231
4.7.1 有限元法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231
4.7.2 拱梁分载法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234
1.7.3 拱坝的抗震措施237
4.8 拱坝的材料与构造237
4.8.1 拱坝的材料237
4.8.2 常规混凝土拱坝的构造237
4.8.3 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特殊构造243
4.8.4 浆砌石拱坝245
4.9 拱坝的建基面与基础处理247
4.9.1 坝基的开挖248
4.9.2 固结灌浆与接触灌浆249
4.9.3 帷幕灌浆249
4.9.4 坝基排水250
4.9.5 断层破碎带和软弱构造面的处理251
4.9.6 工程高边坡的处理252
4.10 拱坝的坝身泄水建筑物252
4.10.1 表孔泄流253
4.10.2 坝身泄水孔泄流258
4.10.3 拱坝泄洪的消能防冲262
4.10.4 高拱坝泄流的高速水流问题265
4.11 拱坝破坏实例的分析和启示268
4.11.1 拱坝破坏、失事的典型实例268
4.11.2 拱坝破坏、失事实例对设计工作的启示273
思考题274
第5章 土石坝275
5.1 概述275
5.1.1 土石坝的类型275
5.1.2 土石坝的新发展及其特点276
5.1.3 土石坝设计的基本要求278
5.2 土石坝的基本剖面、构造及筑坝土石料278
5.2.1 土石坝的基本剖面278
5.2.2 土石坝的构造及筑坝材料280
5.3 土石坝的渗流分析290
5.3.1 土石坝中的渗流特性290
5.3.2 二维渗流分析的基本方程和主要分析方法291
5.3.3 土坝的渗流变形及其防护299
5.4 土石坝的稳定分析301
5.4.1 稳定分析方法301
5.4.2 碾压式土石坝稳定分析标准306
5.4.3 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和选择307
5.5 土石坝的应力应变分析310
5.5.1 非线性弹性体模型310
5.5.2 弹塑性模型313
5.6 土石坝的沉降与裂缝分析318
5.6.1 沉降分析318
5.6.2 土石坝的裂缝控制320
5.7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324
5.7.1 岩基处理324
5.7.2 砂砾石坝基处理325
5.7.3 细砂、软黏土和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331
5.8 土石坝的抗震设计332
5.8.1 土石坝的地震震害332
5.8.2 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判断334
5.8.3 土石坝的抗震稳定分析335
5.8.4 土石坝的抗震措施338
5.9 现代堆石坝339
5.9.1 堆石坝的特点339
5.9.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340
5.9.3 其他型式的堆石坝349
5.10 土石坝的坝型选择350
思考题352
第6章 水闸353
6.1 概述353
6.1.1 水闸的功能、分类和等级353
6.1.2 水闸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355
6.1.3 水闸的工作特点356
6.1.4 水闸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所需的基本资料356
6.2 闸址及闸孔型式和尺寸的选择356
6.2.1 闸址的选择356
6.2.2 闸孔型式和尺寸的选择357
6.3 水闸的地下轮廓和防渗、排水设计360
6.3.1 水闸的地下轮廓布置360
6.3.2 水闸地下轮廓的渗流计算361
6.3.3 地下轮廓的构造365
6.3.4 水闸的侧向绕渗及其防渗、排水设施367
6.4 闸室的布置和构造369
6.4.1 底板369
6:4.2 闸墩与闸门371
6.4.3 胸墙372
6.4.4 交通桥及工作桥372
6.5 闸室的结构分析373
6.5.1 底板的结构计算373
6.5.2 闸墩的结构计算377
6.5.3 胸墙的结构计算379
6.5.4 工作桥与交通桥的结构计算380
6.6 水闸的抗滑稳定和沉降分析380
6.6.1 水闸承受的荷载及其组合380
6.6.2 闸室的抗滑稳定分析381
6.6.3 水闸地基的沉降计算384
6.7 水闸的地基处理385
6.8 水闸的消能防冲设计389
6.8.1 过闸水流的特点390
6.8.2 底流水跃消能设计390
6.8.3 海漫393
6.8.4 防冲槽及末端加固395
6.8.5 土工合成材料在水闸工程中的应用395
6.9 水闸与两岸的连接建筑物396
6.9.1 连接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396
6.9.2 连接建筑物的破坏形式和稳定计算内容398
6.10 其他型式的水闸398
6.10.1 装配式水闸398
6.10.2 橡胶袋水闸399
6.10.3 灌注桩水闸400
6.10.4 浮运水闸401
6.10.5 水力自控翻板水闸403
6.10.6 岩基上的水闸403
思考题405
第7章 岸边溢洪道406
7.1 概述406
7.1.1 岸边溢洪道的主要型式406
7.1.2 岸边溢洪道的适用条件406
7.1.3 岸边溢洪道的发展趋势及问题408
7.2 正槽式溢洪道408
7.2.1 引水渠408
7.2.2 控制段409
7.2.3 泄槽412
7.2.4 出口消能段及与下游河道的衔接421
7.3 侧流式溢洪道423
7.3.1 侧流式溢洪道的断面设计424
7.3.2 侧槽的水力计算426
7.3.3 侧流式溢洪道的设计步骤426
7.3.4 侧流式溢洪道的泄槽、消能及与下游衔接的布置427
7.4 其他型式的溢洪道427
7.4.1 井式溢洪道427
7.4.2 虹吸式溢洪道428
7.4.3 非常溢洪道430
7.5 岸边溢洪道的总体布置及型式选择431
7.5.1 地形、地质条件431
7.5.2 总体布置及安全运行管理431
7.5.3 施工条件432
思考题432
第8章 水工隧洞433
8.1 概述433
8.1.1 水工隧洞的类型和功能433
8.1.2 水工隧洞的特点433
8.1.3 水工隧洞的组成434
8.1.4 水工建筑物中的洞群435
8.2 水工隧洞的布置436
8.2.1 水工隧洞总体布置及要求436
8.2.2 水工隧洞中的闸门布置437
8.2.3 多用途隧洞的布置438
8.2.4 隧洞群的布置440
8.3 水工隧洞进口建筑物441
8.3.1 进水口的型式和计算要点441
8.3.2 进口建筑物的组成444
8.4 水工隧洞洞身结构446
8.4.1 洞身断面形式446
8.4.2 洞身断面尺寸446
8.4.3 洞身的支护与衬砌447
8.5 水工隧洞的出口建筑物及消能设施450
8.5.1 出口建筑物布置450
8.5.2 消能设施450
8.6 高流速泄水隧洞的空蚀及减蚀措施453
8.6.1 脉动压力、空化与空蚀453
8.6.2 减蚀措施454
8.7 水工隧洞围岩的应力和稳定分析457
8.7.1 岩体与围岩的基本概念457
8.7.2 岩体初始应力场458
8.7.3 隧洞开挖后的洞周围岩应力459
8.7.4 影响隧洞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462
8.7.5 隧洞围岩失稳的主要形式463
8.7.6 隧洞围岩稳定的分析方法465
8.7.7 小结467
8.8 水工隧洞衬砌计算467
8.8.1 荷载及其组合468
8.8.2 衬砌的内力和应力计算471
8.9 新奥法与隧洞的喷锚支护474
8.9.1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474
8.9.2 喷锚支护的作用与类型475
8.9.3 喷锚支护设计476
8.9.4 水工隧洞喷锚支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478
思考题479
第9章 取水及输水建筑物480
9.1 取水建筑物480
9.1.1 无坝取水枢纽480
9.1.2 有坝取水枢纽482
9.1.3 取水防沙设施486
9.2 输水建筑物490
9.2.1 渡槽490
9.2.2 渠道493
9.2.3 倒虹吸管496
9.2.4 涵洞500
9.2.5 跌水与陡坡502
思考题504
第10章 过坝建筑物505
10.1 通航建筑物505
10.1.1 船闸505
10.1.2 升船机510
10.1.3 通航建筑物的规划布置及型式选择512
10.2 过鱼建筑物513
10.2.1 过鱼建筑物的分类513
10.2.2 鱼道513
10.2.3 鱼闸516
10.2.4 升鱼机及人工孵化场517
10.2.5 鱼类的下行问题518
10.2.6 过鱼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布置518
10.3 过木建筑物518
10.3.1 筏道519
10.3.2 漂木道520
10.3.3 过木机521
10.3.4 过木建筑物型式的选择521
思考题521
第11章 水工闸门522
11.1 概述522
11.1.1 水工闸门的组成和类型522
11.1.2 闸门的设计要求525
11.2 平面闸门525
11.2.1 平面闸门的组成、布置与提升方式526
11.2.2 平面闸门结构受力计算527
11.2.3 平面闸门的行走支承530
11.2.4 平面闸门的止水534
11.2.5 平面闸门的启闭力536
11.2.6 闸门启闭机536
11.2.7 反钩门——一种新型的平面闸门538
11.3 弧形闸门539
11.3.1 总体布置539
11.3.2 结构选型及结构计算540
11.3.3 支承铰540
11.3.4 止水和止水座埋件541
11.3.5 启闭机、吊耳544
11.3.6 启闭力545
11.4 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的比较与选用545
11.5 阀门548
11.5.1 高压平面滑动阀门548
11.5.2 蝴蝶阀549
11.5.3 锥形阀549
11.5.4 空注阀550
思考题551
参考文献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