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
  • 汤维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644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证据-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理论编3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3

一、关于证据客观性的含义描述4

二、证据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6

三、证据的客观性和证明的相对性9

四、关于证据客观性的讨论12

五、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展开17

六、证据的合法性:作为本文观点的总结26

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概念29

前言29

一、举证责任概念的缘起与演变30

二、举证责任概念的内涵构造35

三、证明责任规范42

四、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53

证明责任的内涵构造与履行证明责任的程序保障67

一、英美法上的证明责任概念68

二、大陆法系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概念78

三、履行证明责任的程序保障85

诉讼证明的构成环节及运行法则92

一、证明的构成环节92

二、证明的原则95

三、证明的方法97

基本问题编103

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过去与现在103

一、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演化轨迹及特征刻画103

二、证据裁判主义的真正确立115

三、起诉证据与答辩责任119

四、举证责任的倒置:配置举证负担的特殊法则124

五、新型的证明标准:优势证据规则129

我国证据立法的模式选择与内容体系133

一、我国证据立法的模式设定133

二、我国证据立法的内容体系与结构136

民事诉讼模式与证据制度的关系初论147

一、诉讼模式:民事证据立法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147

二、两大法系中的证据制度149

三、公众参与审判对证据制度所产生的影响154

四、自由顺序与法定顺序:举证时限的制度契机156

五、口头审理与书面审理:受实体法影响的证人制度158

六、审与判的统一与分离:直接审理主义对证据制度的影响161

重要制度编169

论民事证据契约169

引言169

一、证据契约与诉讼契约的辩证关联170

二、证据契约的内涵界定与类型分析172

三、证据契约的有效性判断177

四、证据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179

五、证据契约制度的适用原则181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183

一、证据交换制度的含义解析与特点分析183

二、证据交换制度的模式类型184

三、证据交换的原则和主持者187

四、与证据交换有关的几个概念及其辨析191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197

一、对举证责任倒置理论范畴的理解198

二、举证责任倒置与相邻概念的辩证关联201

三、举证责任倒置的分类研究205

四、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考察208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刍议213

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根据与立法状况213

二、民事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214

三、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215

四、民事诉讼中应受排除的非法证据216

五、非法取证的法律后果218

六、几种特殊取证行为的合法性问题218

他山之石编223

英美证据法学的理性主义传统223

一、导言:证据与人类的理性发展223

二、英美证据法学的历史考察225

三、对英美证据法学主流思想的捕捉和概括:理性主义传统257

四、《麦克考密论证据》:证据法和程序法的交错263

美国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程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85

一、导言: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制度意义285

二、关于美国证据调查程序和证据交换程序的翻译问题292

三、美国调查取证程序的萌芽、形成与发展295

四、美国证据调查程序的概念和特征描述297

五、调查取证程序的价值取向300

六、调查取证程序的效果与目标301

七、调查取证程序与对抗制的辩证关采304

八、调查取证程序容易出现的弊端及其克服对策305

九、调查程序的适用范围309

十、调查取证的方法314

十一、调查取证的次序与策略319

十二、对调查要求的异议323

十三、审前会议324

十四、证据交换326

十五、美国的证据调查和证据交换程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32

证据的程序法解释——评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339

一、导言:证据法的文化背景339

二、主要观点340

三、基本特征:英美法与大陆法相比较342

四、陪审团是否必然需要证据规则347

五、审判的集中化对证据制度的影响352

六、对抗制对证据制度的塑构机能353

七、制度型转变:三大支柱都处在崩溃之中356

八、结语362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建议稿)363

后记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