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语言习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
  • (美)盖苏珊,(英)塞林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8943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第二语言-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二语言习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

1.2 定义6

1.3 语言本质6

1.3.1 语音系统7

1.3.2 句法8

1.3.3 形态和词汇10

1.3.4 语义10

1.3.5 语用11

1.4 非本族语者语言知识的特点12

1.5 结语13

第二章 相关学科17

2.1 二语习得与相关学科17

2.2 第三语言习得/多语现象18

2.3 继承语习得19

2.4 双语习得21

2.5 第一语言习得26

2.5.1 咿呀之语26

2.5.2 词语28

2.5.3 声音与发音29

2.5.4 句法29

2.5.5 形态30

2.6 结语32

第三章 第二语言和外语语料35

3.1 语料分析35

3.1.1 第一组语料:复数35

3.1.2 第二组语料:动词+-ing标记39

3.1.3 第三组语料:介词41

3.2 语料分析未能发现的问题43

3.3 语料收集45

3.3.1 诱发言语样本52

3.3.2 诱发针对语料的反应54

3.3.3 言语报告语料59

3.3.4 评估非语言信息60

3.3.5 评估总体语言水平:标准化语言考试61

3.4 复制研究62

3.5 语料分析问题62

3.6 什么是习得?69

3.7 结语70

第四章 本族语作用的历史回顾76

4.1 引言76

4.2 行为主义77

4.2.1 语言学背景77

4.2.2 心理学背景79

4.3 对比分析假说81

4.4 偏误分析86

4.5 结语93

第五章 相关已知语言作用的新近视角102

5.1 学习理论102

5.2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103

5.3 儿童第二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107

5.4 成人第二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110

5.5 重新审视母语作用:研究视角的转变115

5.5.1 回避116

5.5.2 不同的学习速度118

5.5.3 不同路径119

5.5.4 过度产出122

5.5.5 可预测性/可选择性123

5.5.6 第二语言加工128

5.6 中介语迁移129

5.7 结语131

第六章 二语习得的语言学视角135

6.1 引言135

6.2 普遍语法136

6.2.1 初始状态139

6.2.2 普遍语法原则142

6.2.3 普遍语法参数144

6.2.4 证伪性147

6.3 迁移:普遍语法视角149

6.3.1 表征层次149

6.3.2 群集特征150

6.3.3 可学性150

6.4 语音151

6.4.1 标记差异假说152

6.4.2 相似与相异:言语学习模型155

6.4.3 优选论156

6.4.4 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模型158

6.5 结语162

第七章 二语习得的类型学与功能学视角164

7.1 引言164

7.2 语言类型的普遍性164

7.2.1 检验案例之一:可及性层级假说170

7.2.2 检验案例之二:问句习得173

7.2.3 检验案例之三:浊辅音与清辅音174

7.2.4 证伪性177

7.2.5 类型普遍性:结论177

7.3 功能主义视角178

7.3.1 时和体:体假说179

7.3.2 语篇假说182

7.3.3 概念指向论184

7.4 结语184

第八章 中介语的加工过程189

8.1 引言189

8.2 联结论和浮现论模型189

8.3 语言加工理论195

8.3.1 可加工理论195

8.3.2 信息加工理论:自动化、重构和U形学习效应198

8.3.3 输入加工205

8.4 知识类型208

8.4.1 习得与学习208

8.4.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度性知识209

8.4.3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209

8.4.4 表征与控制210

8.5 不同知识类型的接口212

8.5.1 无接口212

8.5.2 弱势接口212

8.5.3 强势接口213

8.6 心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213

8.6.1 注意213

8.6.2 工作记忆215

8.6.3 监控218

8.7 结语219

第九章 语境中的中介语222

9.1 引言222

9.2 语言变异222

9.3 系统性变异225

9.3.1 语言语境226

9.3.2 与本族语有关的社会语境229

9.3.3 与对话人、任务类型和会话话题有关的社会语境231

9.4 社会互动论242

9.4.1 会话分析242

9.4.2 社会文化理论244

9.5 交际策略246

9.6 中介语语用研究247

9.7 结语:二语习得与相关学科253

第十章 输入、互动与输出263

10.1 引言263

10.2 输入263

10.3 理解269

10.4 互动279

10.5 输出288

10.5.1 反馈292

10.5.2 假设验证302

10.5.3 自动性307

10.5.4 从基于意义的加工到基于语法的加工307

10.6 输入和互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307

10.6.1 注意316

10.6.2 对比理论317

10.6.3 元语言意识319

10.7 输入的局限320

10.8 结语321

第十一章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327

11.1 引言327

11.2 课堂语言327

11.3 加工教学法331

11.4 可教性与可学性334

11.5 语言形式教学法337

11.5.1 时间性342

11.5.2 形式教学344

11.5.3 输入操控与输入强化345

11.6 语言教学的独特作用346

11.7 教学效能347

11.8 结语349

第十二章 语言之外351

12.1 引言351

12.2 二语习得的研究传统351

12.2.1 语言学352

12.2.2 心理学353

12.2.3 心理语言学353

12.3 情感353

12.3.1 语言休克和文化休克354

12.3.2 焦虑355

12.3.3 情感过滤357

12.4 社会距离358

12.5 年龄因素360

12.6 学能369

12.7 动机377

12.7.1 动机与时间和成功密切相关380

12.7.2 随时间改变380

12.7.3 成功对动机和动机丧失的影响382

12.8 个性与学习风格383

12.8.1 外向和内向383

12.8.2 风险承担384

12.8.3 场独立与场依存385

12.8.4 视觉/听觉运动感387

12.8.5 获取学习风格信息387

12.9 学习策略388

12.10 结语393

第十三章 词汇397

13.1 词汇的重要性397

13.2 词汇知识类型:几种二元分类398

13.2.1 产出与接受398

13.2.2 知识与控制400

13.2.3 广度与深度401

13.3 词汇知识、发展和影响403

13.3.1 次语类化403

13.3.2 词语联想和网络404

13.3.3 构词405

13.3.4 词语组合、搭配和用法406

13.4 一语影响408

13.4.1 偶发式词汇学习410

13.4.2 渐进式词汇学习412

13.5 词汇知识的应用412

13.5.1 产出413

13.5.2 感知417

13.6 结语420

第十四章 第二语言习得整合观424

14.1 次领域的整合424

14.1.1 感知输入427

14.1.2 理解输入428

14.1.3 吸收430

14.1.4 融合431

14.1.5 输出433

14.2 结语434

注释444

词汇表453

参考文献4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