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科论集 感性教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朱小平,陈书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08986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科论集 感性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教师的素养9
第一章 教师的专业知识9
一、学科专业知识9
(一)知识与分科教学9
(二)分科教学的最早实践者11
(三)西欧中世纪及随后的分科教学与学科分类12
(四)当今的知识分类与学科领域13
(五)教师怎样掌握或把握自身学科的知识与发展动态13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14
(一)教育学的一般知识15
(二)德育的知识16
(三)教学的知识16
(四)美育的知识16
(五)教育与教学技能——教育实习17
第二章 教师的综合知识18
一、大脑思惟结构18
(一)认知结构与认知学说18
(二)左脑思惟与右脑思惟19
(三)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同步或同构21
二、综合知识构成22
三、文学艺术知识30
第三章 教师的心理素养58
一、教师的爱心58
二、教师的热心68
三、教师的耐心69
(一)耐心是一种品质69
(二)耐心是一种价值取向70
(三)耐心是一种意志70
(四)耐心是一种风度71
第四章 教师的性格与个性73
一、性格73
(一)性格类型73
(二)性格形成的原因74
(三)性格修养法74
(四)性格的多样性75
二、个性75
(一)个性内涵75
(二)个性与人格76
(三)生活个性76
(四)教学个性78
第五章 道德基础80
一、道德内含与范畴80
二、家庭道德84
三、社会公德87
四、政治理念与道德87
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道德89
一、教师的职业品性89
二、学生的眼光92
三、教师的职业道德97
(一)优生差生问题97
(二)男生女生问题97
(三)科学精神与严谨作风98
(四)分数权问题99
(五)不体罚学生99
第七章 能力概述101
一、能力的定义101
二、能力分类说103
三、能力测量104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106
五、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08
第八章 教师能力的诸方面111
一、德育与育人111
(一)德育的内涵111
(二)德育的艺术114
(三)育人面面观119
二、交际121
(一)交际是一门学问121
(二)交际是一种才能121
(三)交际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而获得的122
(四)教师的交际122
三、领导才能123
(一)教师的领导才能123
(二)领导的艺术127
(三)校长的十二条能力131
四、写作132
(一)论文写作132
(二)材料写作133
(三)文学写作133
下篇 感性教学论137
第九章 教师的感性与理性137
一、教师的感性138
(一)感性所指138
(二)感性的作用138
(三)感性的表现138
二、教师的理性140
(一)理性的范畴140
(二)理性的作用140
(三)理性的运用141
第十章 感性教学的美学基础146
一、美学是关于美、美感和美的规律的科学146
(一)关于美146
(二)关于美感148
(三)关于美的规律148
二、教育美学149
(一)教育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美的现象、美与审美及其规律的科学149
(二)教育美学是教育学与美学的嫁接151
三、课堂美学152
(一)课堂教学中有美152
(二)教与学的美的关系之确立152
(三)课堂教学的和谐美153
四、美学初步或入门154
(一)美学人物、观点或流派154
(二)美学名著与美学初读156
第十一章 感性教学与美育158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美育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58
二、学校美育160
(一)美育的特点和功能160
(二)美育的内容161
(三)美育的途径162
(四)美育的方法163
(五)美育的原则163
第十二章 教师的备课164
一、备课164
(一)备教材164
(二)备学生169
(三)备教法172
(四)备情绪179
二、写教案180
(一)学年计划180
(二)学期计划181
(三)单元计划181
(四)课时计划181
第十三章 感性教学法(上)185
一、感性地组织教学185
二、感性的教学语言191
(一)语言的清晰191
(二)语言的形象191
(三)语言的节奏193
(四)语言的幽默194
(五)语言的情感195
(六)语言的含蓄196
三、启问答问的艺术196
四、教态与教学机智198
(一)教态198
(二)教学机智201
第十四章 感性教学法(下)203
一、板书的艺术203
二、教学辅助手段206
三、课外辅导207
(一)中小学的课外辅导207
(二)大学的课外辅导209
四、教学原则210
(一)中外教育史上的教学原则210
(二)常用教学原则212
(三)美感性教学原则215
第十五章 课堂教学美222
一、教学美、教学的愉悦与最优化教学效果222
(一)教学的美无处不在222
(二)教学美能带来师生巨大的心灵愉悦223
(三)教学美能带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23
二、课堂教学美的标准及实现途径223
(一)课堂教学美的标准223
(二)课堂教学美的实现途径224
三、教学的境界225
附录一:温暖227
附录二:林有祥主要论文、论著及作品目录231
主要参考文献235
后记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