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乡之路 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回乡之路 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0791925.jpg)
- 南木子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12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生态学: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回乡之路 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4
第二节 课题的理论基础、宗旨、新突破及其意义10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15
第四节 研究方法17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21
第一节 国内外生态美学基础性学术研究综述21
第二节 国内外生态美学相关性学术研究综述28
第三节 国内“人性”问题与生态文化思潮研究综述37
第四节 国内外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45
第五节 老庄生态美学研究的特点与局限性53
第三章 “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58
第一节 “返朴归真”思想的基本内涵60
第二节 “返朴归真”思想审美进路的基点63
一、“虚极”——“天道”审美进路64
二、“静笃”——人类之德审美进路65
第三节 “返朴归真”思想的审美维度66
一、“自然而然”天道说67
二、“无为而为”人性论75
第四节 “返朴归真”思想的审美境界82
一、万物“和合共生”的审美境界83
二、人类“诗意栖居”的审美境界95
三、“朴真”与“本真”的审美存在境界107
第四章 “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111
第一节 “道性同构”的立论之维112
一、老子顺道宇宙存在观112
二、庄子齐物审美生存观117
第二节 “道性同构”的审美之维123
一、老庄审美思想的神妙境界124
二、逸士审美生存的清玄旨趣128
第三节 “道性同构”的存在之维132
一、“有形”与“无象”的存在133
二、“迷幻”与“本真”的存在136
三、“功利”与“虚己”的存在142
第四节 “道性同构”的理论框架148
一、“道性同构”范式生成论基础149
二、“道性同构”范式整体观视野151
三、“道性同构”范式信仰说境界152
第五节 “道性同构”范式的审美特点155
一、自然:一体万化之道156
二、无为:生生不息之德157
三、平等:齐物和合之境159
四、自由:游心太玄之域161
第五章 “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164
第一节 “天人合一”审美生存的本原与精神165
一、审美生存的本原167
二、人性化的自然精神176
第二节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观照的存在境界182
一、“天人合一”审美宇宙观183
二、“天人合一”审美生态观186
三、“天人合一”审美人生观188
第三节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观照的自我范式191
一、人性的异化与自我的迷失192
二、人性的返归与自我范式的重塑205
三、人性的升华与自我范式的确立218
第四节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对人类生存的启示226
一、在绿色生态文化中审美生存227
二、在社会现实中实现生态自我230
三、在本然生活中持守生态情怀232
第六章 “浙中绿岛”——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实践范例236
第一节 “浙中绿岛”生态禀赋生成说237
一、“浙中绿岛”内涵与实质238
二、“浙中绿岛”生成条件240
第二节 “浙中绿岛”的基本模式242
一、生态农业模式242
二、生态旅游模式244
三、生态工业模式247
四、生态人居环境模式249
第三节 “浙中绿岛”生态效应价值说250
一、“绿岛效应”的形成251
二、“浙中绿岛”价值分析252
第四节 “浙中绿岛”的文化定位255
一、生态文化定位256
二、生态本位提出的历史背景257
三、生态本位的立论依据261
四、生态本位论的理论基石266
五、生态本位论的基本框架272
第五节 “浙中绿岛”给生态美学的启示274
一、确立人与自然和合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存在整体观275
二、确立“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存在价值观277
三、确立完善自我精神与关切生态现实相结合的生态存在实践观279
第七章 结论282
第一节 本研究的优点、创新点和局限性283
一、本研究的优点与创新点283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288
第二节 本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构想与愿景290
一、生态自我范式的确立291
二、审美生存家园的寻找与构筑295
三、皈依在诗与思的桑梓里301
参考文献311
后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