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俄罗斯学者看世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俄罗斯学者看世界
  • (俄)В.Л.伊诺泽姆采夫著;安启念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5574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后工业社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俄罗斯学者看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复原9

1.1.1社会形态理论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演化和在现代条件下的预言功能9

1.1.2关于革命的学说13

1.1.3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16

1.1.4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后工业社会理论18

1.220世纪后半叶西方著作家提出的进步概念22

1.3从后工业主义理论看现代世界的基本问题33

第二章 现代后工业文明的概念图景41

2.1后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41

2.1.1信息经济及其特性41

2.1.2人的活动动机的非物质因素45

2.1.3向有创造力的企业的过渡和新的生产管理制度51

2.1.4剥削的历史命运53

2.2后工业体系的主要外在矛盾57

2.3.1后工业社会在本质上的社会紧张68

2.3后工业体系的主要内在矛盾68

2.3.2后工业社会的智力分层72

2.3.3后工业社会的外在基本矛盾是其内在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75

第三章 后工业社会的形成及其内部问题86

3.1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86

3.1.1后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形成86

3.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向后工业主义的充满危机与矛盾的道路88

3.1.3作为自给自足信息经济最初10年的20世纪90年代90

3.2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91

3.2.1就业特点和就业结构的改变91

3.2.2阶级社会的历史及其教训95

3.2.3后工业社会的新阶级结构及其新型阶级冲突的实质98

3.3后工业不平等的表现103

3.3.1后工业不平等问题尖锐化的阶段103

3.3.2后工业社会的上层阶级112

3.3.3后工业社会的底层阶级115

第四章 全球性问题的尖锐化和后工业文明的形成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的后果127

4.1后工业文明的自我封闭性127

4.1.1后工业社会的自给自足127

4.1.2现代全球化的本质136

4.2“追赶型”发展的极限143

4.2.1“追赶型”发展及其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的新的作用和地位143

4.2.2“追赶型”发展模式的基本矛盾146

4.2.3“追赶型”发展模式危机不可避免的前提条件154

第五章 “追赶型”发展的若干教训。全球化和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162

5.1日本的“经济奇迹”162

5.2东南亚地区的“追赶型”发展169

5.3中国的经验176

5.4文明的分化是全球不稳定的根源184

5.4.1当代世界的两极分化184

5.4.2“第四世界”的经济问题185

5.4.3全球性问题189

5.4.4克服文明冲突的可能方式194

第六章 后工业和后经济(后唯物主义)社会。可以替代后工业主义的其他模式的特点。美国与欧盟206

6.1后工业和后经济(后唯物主义)社会206

6.1.1后工业和后经济(后唯物主义)社会模式206

6.1.2作为美国模式后工业主义特征的大众社会210

6.1.3“生活质量”是欧洲(后唯物主义的)后工业主义模式克服大众消费社会的基础212

6.2后工业主义的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215

6.2.1美国社会系统与欧洲社会系统的历史区别215

6.2.220世纪后半叶欧洲经济的成就219

6.2.3欧洲经济体系社会取向的由来225

6.2.4美国和欧洲的后工业、后经济趋势232

6.3全球化条件下的后工业社会235

6.3.1从后工业和后经济(后唯物主义)社会出发对中心与外围地带相互作用的不同态度236

6.3.2两种模式全球化的前景240

结束语256

后记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