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
  • 张岩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7418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农村-贫困-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目录1

英文摘要7

第1章 绪论17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17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9

1.3 本项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22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途径23

第2章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25

2.1 贫困概念的演进25

2.1.1 贫困的经济学意义26

2.1.2 贫困概念的拓展26

2.1.3 世界银行关于贫困定义变化27

2.1.4 中国对贫困概念的讨论28

有关专栏30

专栏2-1 几种贫困的定义30

2.1.5 贫困是一个随发展不断深化的概念30

2.2 贫困根源的追究31

2.2.1 经典作家的观点31

2.2.2 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想32

2.2.3 新的思潮和当代主流思想35

2.2.4 中国的思考38

2.3 反贫困理论发展40

2.3.1 铲除私有制理论40

2.3.2 经济增长理论40

专栏2-2 发达国家的反贫困实践46

专栏2-3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实践48

2.3.3 直接援助战略49

2.3.4 中国反贫困理论思想的转变50

2.3.5 现代反贫困理论51

2.4 基本评述53

2.4.1 基本评述53

2.4.2 贫困的实质是发展不足,反贫困的根本是加快发展57

本章小结58

第3章 20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61

3.1 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61

3.1.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反贫困62

3.1.2 中国农村反贫困前奏62

3.1.3 反贫困与改革发展同步64

3.2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模式72

3.2.1 逐步完善的反贫困体系72

3.2.2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模式74

专栏3-1 “三西”农业建设76

专栏3-2 以工代赈计划78

专栏3-3 “池园经济”是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现实选择79

专栏3-4 科技扶贫是山区扶贫开发的法宝82

专栏3-5 陕西省商洛地区小额信贷试点85

专栏3-6 社会帮扶情况86

专栏3-7 世界银行中国扶贫贷款项目87

3.3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评价88

3.3.2 反贫困与制度改革、经济增长和政府反贫困89

3.3.1 反贫困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89

3.3.3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反贫困之路92

3.3.4 反贫困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5

3.3.5 几点启示96

本章小结97

第4章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阶段99

4.1 中国农村反贫困新阶段的基本特征99

4.1.1 未来20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100

4.1.2 新时期农村反贫困的宏观环境及其影响102

4.1.3 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及其特点106

4.1.4 新时期反贫困的核心是更高层次的发展111

4.2 中国新时期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和主要途径114

4.2.1 发展目标的演变及其衡量指标115

4.2.2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目标的三个层次117

专栏4-1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118

专栏4-2 国际发展目标119

4.2.3 观念转变和目标衡量120

4.2.4 实现新时期反贫困目标的四个关键123

4.3 进一步的量化分析验证124

4.3.1 构造模型总体思路124

4.3.2 变量选择和设计125

4.3.3 主要公式127

4.3.4 回归结果127

本章小结131

第5章 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133

5.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133

5.1.1 贫困人口的识别134

5.1.2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138

5.2 贫困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140

5.2.2 贫困人口的经济特征141

5.2.1 贫困人口的地缘特征141

5.2.3 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特征142

5.2.4 贫困人口的素质特征145

5.3.2 贫困人口的生产行为146

5.3 贫困人口的行为146

5.3.1 贫困人口的心理感受和意识146

5.3.3 贫困人口的分配行为147

5.3.4 贫困人口的生育观150

5.3.6 贫困人口对反贫困项目的参与151

5.3.5 贫困人口的择业151

5.4.1 人力资本投资是贫困人口能力建设的关键154

5.4 农村贫困人口能力建设154

5.4.2 控制人口增长是贫困人口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158

5.4.3 寻求家庭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159

本章小结160

6.1 区域经济发展对反贫困的意义162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反贫困162

6.1.1 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63

6.1.2 贫困区域的确定及其特征168

专栏6-1 中国18片贫困地区168

6.1.3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贫困变动的影响171

6.1.4 相互内含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反贫困175

6.2 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反贫困176

6.2.1 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177

6.2.2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179

6.2.3 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和主导产业的选择180

6.2.5 生态建设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184

6.2.4 城镇化与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184

6.2.6 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185

本章小结189

第7章 反贫困中的政府191

7.1 政府在中国农村反贫困中的职能定位192

7.1.1 改革开放以前的政府反贫困职能192

7.1.2 转轨时期的政府反贫困职能193

7.1.3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反贫困职能197

专栏7-1 财政扶贫资金违规违纪使用情况198

7.1.4 21世纪初政府反贫困职能的具体定位199

7.2.1 政府反贫困行为的分析201

7.2 影响政府反贫困效率的主要因素201

专栏7-2 地方财政扶贫资金配套情况210

7.2.2 政府反贫困手段的运用211

7.2.3 政府反贫困项目的确立和实施216

7.3 政府反贫困的绩效评价219

7.3.1 政府反贫困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221

7.3.2 政府反贫困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简要评价223

7.3.3 对政府反贫困行动“效益外溢”的态度231

本章小结232

第8章 创新与中国农村反贫困233

8.1 关于反贫困与创新的理论分析233

8.1.1 反贫困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34

8.1.3 新时期反贫困的认识和实践也必须创新235

8.1.2 反贫困必须创新235

8.1.4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推进发展236

8.1.5 反贫困创新的基本内容237

8.2.1 贫困地区农村基本制度变革239

8.2 反贫困的制度变革239

专栏8-1 全国十大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243

8.2.2 建立合理有效的反贫困治理结构250

8.3 反贫困与技术进步253

8.3.1 科技扶贫的实践254

专栏8-2 财政支持科技扶贫试点256

8.3.2 贫困地区农村科技进步面临的现状257

8.3.3 加快贫困地区科技进步258

8.4.1 管理现状和创新的目标262

8.4 管理创新与提高反贫困效率262

8.4.2 管理部门的效能化263

8.4.3 项目管理的规范化264

8.4.4 资金管理的透明化265

本章小结266

9.1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选择268

第9章 农村反贫困战略和政策框架构想268

9.1.1 反贫困战略选择的基本理论269

9.1.2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选择270

9.2.1 反贫困政策的基本要义275

9.2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框架构想275

9.2.2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框架构想277

本章小结289

主要文献参考291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