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郭守敬评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郭守敬评传
  • 陈美东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838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郭守敬-评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郭守敬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次1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匡亚明第一章 时代、生平及师友1

一、少年时代1

二、紫金山时期8

三、在水利与天文仪器领域初露锋芒15

(一)邢台城北治水15

(二)宝山漏的制作21

四、驰骋在水利工程天地25

(一)“水利六事”25

(二)西夏治水33

(三)中兴至东胜漕运与金口河工程35

(四)对黄河孟门以东的考察及其他38

(五)对冀鲁水系的考察与水驿的建立41

五、攀登天文历法的高峰 前期46

(一)历法改革的背景47

(二)制定新历法的核心组织安排与人才的调集55

(三)天文仪器的制作与太史院的建立67

(四)观测与研究工作的展开74

一、历之本在测验——先之以精测 (176

(五)授时历的初成与颁行80

六、攀登天文历法的高峰——后期84

(一)授时历初成后的人事变迁84

(二)天文仪器制作与测验工作的继续进展87

(三)历法改革成果的整理与编纂90

七、又回到水利工程天地:通惠河工程及其他97

八、再创仪象制作之业绩与晚年之谜及其他106

(一)再创仪象制作之业绩106

(二)晚年之谜108

(三)郭守敬的后人114

第二章 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天文仪器制作的技术思想及太史院的设计117

一、测验之器莫先仪表117

二、天文仪器制作的技术思想121

(一)天文观测义器系列:简仪、圭表、景符、窥几与仰仪——一仪多用、简便与准确121

(二)计时仪器系列:丸表、赤道式日晷、星晷定时仪、宝山漏、行漏、大明殿灯漏、柜香漏与屏风香漏——简便、实用、自动化与艺术化149

(三)天象演示仪器系列:玲珑仪、证理仪、日月食仪、浑象与水浑荔莲运浑天漏——一仪多用、自动化156

(四)安置、校正仪器系列:正方案、悬正仪与座正仪——简便、有效162

三、太史院的设计思想169

第三章 历法莫先测验与继之以密算:实践与理论的统一175

(一)晷影测量、冬至时刻与回归年长度的测定:多组测算法与“以取数多者为定”的原则177

(二)冬至点位置测量:多种测量方法的运用与拟合189

(三)闰应、转应、交应、合应、历应等的测定:多次测量与多种测量的综合193

(四)四海测验:对历法普适性的追求201

(五)恒星位置测量:更精细与更全面系统206

(六)回归年长度古大今小法和日月交食法:接受古今实际天象的检验213

(一)实测历元法、万分法与定朔法的采用:不人为附会,为得自然而革新221

二、继之以密算——以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拟合天体的运行221

(二)三次差内插法: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一231

(三)弧矢割圆术: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二241

(四)日食三限与月食五限的算法: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三255

(五)精细的表格计算法及其他:准确与简便的结合259

三、其他天文历法思想263

(一)尊重传统、勇于创新的思想及其他263

(二)失行说271

(三)转神与择日吉凶之说280

(一)造福百姓,服务国家282

第四章 水利思想282

一、从邢台城北治水到建立冀鲁水驿诸工程所反映的水利思想282

(二)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284

(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经济实惠的原则286

(四)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291

(五)海拔高度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293

二、通惠河工程及其所反映的水利思想293

(一)考察调研及初始规划:利国利民294

(二)引水工程——水源的调集、节蓄与引水路线的选定:因势利导298

(三)漕运河渠工程:最佳路线的选定 ——因旧谋新、另辟蹊径307

(四)渠道广深的设计及坝闸工程:“过舟止水”与“节水以通漕运”316

(五)关于24座坝闸的设置:从初始规划到实地施工的演变319

(六)施工与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326

(七)漕运、灌溉、供水与环境的综合效益328

第五章 历史地位与影响332

一、元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332

二、明清时期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继承与评述340

(一)明代大统历和天文仪器的复制或仿制340

(二)明清时期的通惠河345

(三)明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349

(四)清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研究与评述356

(一)古代朝鲜对授时历的学习、研究及采用363

三、授时历与郭守敬所制天文仪器对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影响363

(二)郭守敬所制天文仪器对古代朝鲜的影响368

(三)授时历对古代日本的影响370

四、近现代学者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374

(一)关于授时历和回回历法关系的论争374

(二)西方学者对简仪历史地位的再评论及其他383

索引387

人名索引387

重要词语索引395

后记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