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作物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853990.jpg)
- 于振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8207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园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作物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1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1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1
三、作物栽培的特点2
四、农业生产目标与作物栽培学3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分类5
一、作物的概念5
二、作物的起源5
三、作物的分类7
四、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1
第三节 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12
一、作物的产量12
二、作物的品质16
三、作物的生产效益17
第四节 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18
一、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18
二、作物栽培学的发展19
复习思考题21
主要参考文献21
第二章 小麦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2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22
三、我国小麦生产概况23
四、小麦的起源与分类24
五、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24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7
一、小麦的一生27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28
三、种子构造与萌发出苗29
四、根、茎、叶的生长31
五、分蘖规律与成穗34
六、穗的结构与穗分化36
七、子粒形成与灌浆42
第三节 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4
一、小麦的产量形成44
二、小麦的品质48
第四节 小麦的栽培技术54
一、麦田整地技术54
二、播种技术55
三、施肥技术56
四、灌溉技术58
五、田间管理60
六、收获61
第五节 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62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62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64
三、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技术67
四、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70
五、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74
复习思考题75
主要参考文献76
第三章 其他麦类作物77
第一节 大麦77
一、概述77
二、大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78
三、北方大麦栽培技术81
四、啤酒大麦对子粒品质的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82
第二节 燕麦83
一、概述83
二、燕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84
三、北方裸燕麦栽培技术86
第三节 黑麦87
一、概述87
二、黑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87
三、黑麦的栽培技术88
第四节 小黑麦88
一、概述88
二、小黑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89
三、小黑麦栽培技术要求90
复习思考题90
主要参考文献90
第四章 玉米92
第一节 概述92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92
二、玉米的分类93
三、玉米生产概况94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96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96
二、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98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101
四、玉米器官间的同伸关系107
五、玉米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109
六、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111
第三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114
一、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114
二、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117
三、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119
四、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122
五、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123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125
七、旱作玉米栽培技术127
八、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29
第四节 优质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131
一、高油玉米131
二、糯玉米132
三、甜玉米133
四、爆裂玉米134
五、青饲青贮玉米135
六、优质蛋白玉米136
七、高淀粉玉米137
八、笋玉米137
复习思考题138
主要参考文献139
第五章 稻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40
二、栽培稻种的起源与分类140
三、世界水稻生产概况141
四、我国水稻生产概况141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44
一、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144
二、根、茎、叶的生长145
三、分蘖的生长148
四、穗分化、开花及结实149
五、器官同伸与叶龄模式152
六、水稻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52
七、决定水稻生育期的机制153
第三节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155
一、水稻的产量形成155
二、水稻的品质157
三、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系159
第四节 水稻的栽培技术159
一、育秧159
二、整地和移栽161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162
四、稻田需水与灌溉164
五、病虫草害防治166
六、低温冷害的预防167
七、收获167
第五节 稻的其他栽培方式167
一、水稻直播栽培167
二、陆稻栽培和水稻旱作168
三、覆膜湿润稻作169
四、抛秧稻栽培170
五、麦茬稻栽培171
六、绿色食品稻米、有机稻米和无公害稻米生产172
七、稻田养殖173
复习思考题174
主要参考文献174
第六章 谷子176
第一节 概述176
一、谷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76
二、谷子生产概况与种植区划176
三、谷子的起源与分类177
第二节 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77
一、谷子的生育进程177
二、谷子的生长发育178
三、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80
第三节 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181
一、谷子的产量形成181
二、谷子的品质182
第四节 谷子的栽培技术183
一、轮作183
二、土壤耕作183
三、施肥183
四、播种183
五、田间管理184
六、收获184
复习思考题184
主要参考文献184
第七章 高粱185
第一节 概述185
一、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85
二、高粱的起源与分类185
三、世界和我国高粱生产概况186
第二节 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86
一、高粱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86
二、高粱器官形态与建成187
三、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190
四、高粱的品质191
五、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91
第三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192
一、轮作倒茬192
二、播种保苗192
三、合理密植193
四、合理施肥193
五、田间管理195
复习思考题195
主要参考文献195
第八章 其他粮食作物197
第一节 糜子197
一、概述197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198
三、栽培技术要点199
第二节 食用稗200
一、概述200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00
三、栽培技术要点201
第三节 龙爪稷201
一、概述201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01
三、栽培技术要点202
第四节 蜡烛稗202
一、概述202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03
三、栽培技术要点204
第五节 荞麦204
一、概述204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05
三、栽培技术要点206
第六节 慧苡207
一、概述207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07
三、栽培技术要点208
第七节 籽粒苋209
一、概述209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09
三、栽培技术要点210
复习思考题211
主要参考文献211
第九章 甘薯212
第一节 概述212
一、甘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12
二、甘薯的起源、传播与分布212
三、甘薯生产概况213
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13
一、甘薯的形态特征213
二、甘薯的生长时期216
三、块根的形成与膨大216
四、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218
五、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9
第三节 甘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223
一、甘薯的产量形成223
二、甘薯的品质224
第四节 甘薯育苗225
一、甘薯的繁殖特点225
二、块根萌芽和长苗特性225
三、甘薯育苗技术225
第五节 甘薯大田栽培技术228
一、整地228
二、施肥228
三、灌溉与排水229
四、栽秧229
五、田间管理230
六、地膜覆盖栽培231
七、收获231
第六节 甘薯贮藏232
一、贮藏生理232
二、烂窖的原因232
三、贮藏技术233
复习思考题234
主要参考文献235
第十章 马铃薯236
第一节 概述236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36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236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237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37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237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240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242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242
第三节 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244
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244
二、马铃薯的品质245
第四节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246
一、轮作换茬246
二、整地与施肥246
三、选用优良品种和脱毒种薯247
四、播种247
五、合理密植248
六、田间管理248
七、收获与贮藏249
第五节 马铃薯地膜覆盖与间套作栽培技术要点250
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50
二、马铃薯间作套种技术251
第六节 马铃薯病毒病害及防治途径252
一、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发病条件252
二、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253
复习思考题254
主要参考文献254
第十一章 其他薯类作物255
第一节 薯蓣255
一、概述255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55
三、栽培技术256
第二节 魔芋258
一、概述258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58
三、栽培技术要点259
第三节 木薯259
一、概述259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60
三、栽培技术要点260
第四节 凉薯260
一、概述260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61
三、栽培技术要点261
第五节 菊芋261
一、概述261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62
三、栽培技术要点262
复习思考题262
主要参考文献263
第十二章 大豆264
第一节 概述264
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64
二、大豆的起源和分布264
三、世界和我国大豆生产概况266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67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267
二、大豆的类型270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271
第三节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73
一、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273
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275
第四节 大豆的产量形成和品质276
一、大豆的产量形成276
二、大豆的品质280
第五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282
一、轮作和耕作282
二、施肥283
三、播种284
四、田间管理285
五、收获287
第六节 夏大豆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287
一、夏大豆的生育特点287
二、夏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288
复习思考题290
主要参考文献291
第十三章 其他豆类作物292
第一节 小豆292
一、概述292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92
三、栽培技术294
第二节 绿豆295
一、概述295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95
三、栽培技术296
第三节 普通菜豆297
一、概述297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298
三、栽培技术298
第四节 豌豆300
一、概述300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00
三、栽培技术302
第五节 蚕豆302
一、概述302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03
三、栽培技术304
第六节 小扁豆305
一、概述305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06
三、栽培技术307
第七节 鹰嘴豆308
一、概述308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08
三、栽培技术309
复习思考题310
主要参考文献310
第十四章 花生311
第一节 概述311
一、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11
二、花生的起源、分布、产区和生产概况312
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13
一、花生的品种类型313
二、花生种子和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315
三、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318
四、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322
第三节 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形成324
一、花生的产量形成324
二、花生的品质形成327
第四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329
一、花生栽培的土、肥、水条件329
二、花生的栽培技术331
三、花生专项栽培技术336
复习思考题338
主要参考文献339
第十五章 油菜340
第一节 概述340
一、油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40
二、世界油菜的生产概况340
三、我国油菜的产区划分与生产概况340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41
一、油采的类型与起源341
二、油菜的形态特征342
三、油菜的生长发育344
第三节 油菜的产量形成和品质345
一、油菜的产量形成345
二、油菜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346
第四节 油菜的栽培技术347
一、播前准备347
二、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347
三、需水规律与灌水技术348
四、北方冬、春油菜栽培技术要点348
复习思考题349
主要参考文献350
第十六章 向日葵351
第一节 概述351
一、向日葵的经济价值和用途351
二、向日葵的起源与生产概况351
第二节 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52
一、向日葵的类型352
二、向日葵的形态特征352
三、向日葵的生长发育353
四、向日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54
第三节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355
一、选地整地355
二、施肥355
三、播种355
四、田间管理和收获355
复习思考题356
主要参考文献356
第十七章 其他油料作物357
第一节 油用亚麻357
一、概述357
二、亚麻的类型357
三、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57
四、栽培技术359
第二节 芝麻360
一、概述360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61
三、栽培技术363
第三节 蓖麻364
一、概述364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65
三、栽培技术要点366
第四节 红花367
一、概述367
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367
三、栽培技术要点369
第五节 紫苏369
一、概述369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70
三、栽培技术要点370
复习思考题371
主要参考文献371
第十八章 棉花373
第一节 概述373
一、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73
二、棉花的起源与分类373
三、世界和我国棉花生产概况374
四、我国棉区的划分374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76
一、棉花的生育特性376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376
三、棉花的生育时期与生育特点383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385
第三节 棉花的产量形成和品质387
一、棉花的产量形成387
二、棉花的品质388
第四节 棉花的栽培技术390
一、播种前的准备390
二、种植密度391
三、播种与保苗技术392
四、棉花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393
五、棉花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395
六、棉花的整枝技术397
第五节 棉花专项栽培技术398
一、麦棉两熟棉花高产栽培技术398
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401
三、棉花育苗移栽技术402
四、棉花化学调控技术403
五、新疆“密、早、矮、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405
复习思考题406
主要参考文献406
第十九章 麻类作物408
第一节 亚麻408
一、概述408
二、亚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08
三、亚麻的产量与品质410
四、亚麻的栽培技术要点412
第二节 大麻413
一、概述413
二、大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13
三、大麻的栽培技术要点415
第三节 苘麻416
一、概述416
二、苘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16
三、苘麻的栽培技术要点417
第四节 红麻418
一、概述418
二、红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18
三、红麻的栽培技术要点420
第五节 黄麻420
一、概述420
二、黄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21
三、黄麻的栽培技术要点422
第六节 苎麻423
一、概述423
二、苎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24
三、苎麻的栽培技术要点426
复习思考题427
主要参考文献427
第二十章 甜菜428
第一节 概述428
一、发展甜菜生产的重要意义428
二、甜菜的起源与分布428
三、世界与我国甜菜生产现状428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29
一、甜菜的形态特征429
二、营养生长阶段与生育时期的划分431
三、甜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32
四、甜菜产量形成和品质434
第三节 甜菜的栽培技术436
一、选地与轮作436
二、深翻整地437
三、播种437
四、施肥438
五、田间管理438
六、灌溉与排涝439
七、收获439
第四节 甜菜专项栽培技术440
一、甜菜纸筒育苗栽培440
二、甜菜地膜覆盖栽培442
复习思考题443
主要参考文献443
第二十一章 其他糖料作物444
第一节 甘蔗444
一、概述444
二、甘蔗的形态特征444
三、南蔗北种要求的基本条件445
四、南蔗北种栽培技术446
第二节 甜叶菊447
一、概述447
二、甜叶菊的形态特征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47
三、甜叶菊的栽培技术要点448
复习思考题449
主要参考文献449
第二十二章 烟草450
第一节 概述450
一、世界和我国烟草生产概况450
二、烟草的类型450
三、我国烟区的划分451
第二节 烟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53
一、烟草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功能453
二、烟草的生育时期454
三、优质烟生产的生态条件455
第三节 烟草的产量和品质456
一、烟草的产量456
二、烟叶的品质457
三、产量与品质的关系459
第四节 烟草的栽培技术460
一、烟田耕作制度460
二、烟草育苗技术460
三、烟草的营养与施肥462
四、烟田整地移栽与密度464
五、烟田管理技术464
第五节 烟叶的成熟采收与烘烤465
一、烟叶的成熟采收465
二、烤前整理466
三、烟叶烘烤的基本原理466
四、烟叶烘烤技术467
第六节 烤烟分级与检验467
一、烟叶分组467
二、烟叶分级468
三、烟叶检验470
复习思考题470
主要参考文献470
第二十三章 豆科饲料绿肥作物471
第一节 苜蓿471
一、概述471
二、植物学特征471
三、生物学特性472
四、栽培技术要点472
第二节 草木樨473
一、概述473
二、植物学特征474
三、生物学特性474
四、栽培技术要点475
第三节 田?475
一、概述475
二、植物学特征476
三、生物学特性476
四、栽培技术要点477
第四节 紫穗槐477
一、概述477
二、植物学特征477
三、生物学特性478
四、栽培技术要点478
第五节 沙打旺479
一、概述479
二、植物学特征479
三、生物学特性479
四、栽培技术要点480
第六节 紫云英480
一、概述480
二、植物学特征481
三、生物学特性481
四、栽培技术要点481
第七节 小冠花482
一、概述482
二、植物学特征483
三、生物学特性483
四、栽培技术要点483
第八节 三叶草484
一、概述484
二、植物学特征484
三、生物学特性485
四、栽培技术要点485
第九节 毛苕子485
一、概述485
二、植物学特征486
三、生物学特性486
四、栽培技术要点487
复习思考题487
主要参考文献487
第二十四章 禾本科饲料作物489
第一节 苏丹草489
一、概述489
二、植物学特征489
三、生物学特性490
四、栽培技术要点490
第二节 大米草490
一、概述490
二、植物学特征491
三、生物学特性491
四、栽培技术要点491
第三节 多年生黑麦草492
一、概述492
二、植物学特征492
三、生物学特性493
四、栽培技术要点493
第四节 无芒雀麦493
一、概述493
二、植物学特征494
三、生物学特性494
四、栽培技术要点495
第五节 鸡脚草495
一、概述495
二、植物学特征495
三、生物学特性496
四、栽培技术要点496
第六节 披碱草497
一、概述497
二、植物学特征497
三、生物学特性497
四、栽培技术要点498
第七节 猫尾草498
一、概述498
二、植物学特征499
三、生物学特性499
四、栽培技术要点499
复习思考题499
主要参考文献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