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抗震设计图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图说
  • 孙永志主编;亓育岱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3614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抗震设计图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1

录1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地震、震级、烈度3

1-1-1 地震成因3

1-1-2地震分类4

1-1-3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5

第二节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依据6

1-2-1抗震设防目标6

5-1-6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楼屋盖的要求7

1-2-2抗震设计依据7

第三节建筑抗震设计有关法规与常用术语8

1-3-1 建筑抗震设计有关法规8

1-3-2建筑抗震设计常用术语9

第二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1

第一节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3

2-1-1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3

2-1-2各类建筑的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14

第二节地震影响15

2-2-1 地震影响15

第三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16

2-3-1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16

2-3-2常用规则的建筑平面、立面18

2-3-3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19

2-4-2施工要求20

2-4-1结构的材料要求20

第四节结构材料与施工20

第三章场地、地基与基础21

第一节场地23

3-1-1 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23

3-1-2建筑场地类别24

3-1-3 发震断裂对工程的影响25

3-1-4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要求25

第二节天然地基和基础26

3-2-1 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26

第三节液化土和软土地基27

3-3-1 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类型特点27

3-3-2液化判别28

3-3-3抗液化措施29

3-3-4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30

3-3-5液化地基综合处理措施31

3-3-6软土与不均匀地基的抗震措施32

3-4-1 桩基振害型式33

第四节桩基33

3-4-2建筑物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规定34

3-4-3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的抗震验算34

3-4-4液化土层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规定35

3-4-6液化土中桩承台周围填土的要求36

3-4-5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要求36

第四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7

第一节 一般规定39

4-1-1 地震作用应符合的规定39

4-1-2两阶段抗震分析要点39

4-1-3 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40

4-1-4结构抗震分析41

4-1-5 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42

4-1-6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43

4-1-7 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44

4-1-8地震影响系数曲线45

4-1-9结构抗震验算规定46

第二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47

4-2-1底部剪力法47

4-2-2平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8

4-2-3扭转耦连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9

4-2-4结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50

4-2-5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51

4-3-1 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2

第三节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2

4-3-2 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3

4-3-3 长悬臂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4

第四节截面抗震验算55

4-4-1 结构构件的地震效应组合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55

组合55

4-4-2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56

第五节抗震变形验算57

4-5-1 结构弹性变形验算57

4-5-2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58

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

第一节一般规定63

5-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63

5-1-2适用的最大高度64

5-1-3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65

5-1-4防震缝的设置规定66

5-1-5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的67

设置要求67

5-1-7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68

5-1-8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69

5-1-9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的要求70

5-1-10框架单独柱基的连接要求70

第二节计算要点71

5-2-1 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调整71

5-2-2框架底层柱下端组合弯矩调整71

5-2-4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的调整72

5-2-3 梁的组合剪力设计值的调整72

5-2-5框架的角柱组合弯矩、剪力设计值的调整73

5-2-6抗震墙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的规定73

5-2-7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抗震墙和连梁,其截面74

组合剪力设计值的规定74

5-2-8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重要构件的要求75

5-2-9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的要求76

5-2-10一级抗震墙的施工缝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及框架节76

点核心区的抗震验算76

5-3-2粱的钢筋配置77

第三节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77

5-3-1 梁的截面尺寸要求77

5-3-3柱截面尺寸及轴压比要求78

5-3-4柱的纵向钢筋配置79

5-3-5柱箍筋的配置80

第四节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83

5-4-1抗震墙的截面尺寸要求83

5-4-2抗震墙分布钢筋的配置83

5★-4抗震墙的边缘构件的设置84

5-4-3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区、墙肢轴压比84

5-4-5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85

5-4-6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86

5-4-7抗震墙的其它构造要求87

第五节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88

5-5-1 抗震墙的厚度及结构布置和分布钢筋要求88

5-5-2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其它构造要求88

第六节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89

5-6-1 基本构件的布置及构造要求89

5-6-2托板或柱帽的要求89

5-6-4无柱帽平板的构造及配筋要求90

5-6-3计算要求90

第七节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91

5-7-1 框架-核心筒结构要求91

5-7-2核心筒及内筒的要求91

5-7-3核心筒及内筒的连梁构造要求92

第八节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要求93

5-8-1 转换层的结构分类93

5-8-2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要求94

5-8-3筒体结构转换层抗震设计要求95

第六章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97

第一节限制性措施99

6-1-1 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制99

6-1-2层高限制与最大高宽比限制100

第二节结构体系布置101

6-2-1 结构体系布置101

6-2-2预制挑檐布置102

第三节计算要点103

6-3-1 地震作用的确定103

6-3-2墙肢的侧移刚度104

6-3-3楼层地震剪力在各片砖墙间的分配(一次分配)105

6-3-4 同一道墙上各墙段间地震剪力的分配(二次分配)107

6-3-5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08

6-3-6砌体房屋抗剪承载力验算109

第四节构造措施111

6-4-1构造柱的位置111

6-4-2构造柱的截面和配筋112

6-4-3构造柱与墙体的拉接113

6-4-4加强构造柱114

6-4-5 圈梁的设置116

6-4-6 圈梁的构造117

6-4-7楼(屋盖)118

6-4-8楼梯间120

6-4-9其它构件121

6-4-10后砌非承重墙的抗震措施123

6-4-11 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24

6-4-12 圈梁126

第七章底部框架、内框架结构抗震设计127

第一节限制性措施129

7-1-1层数、总高度及层高限制129

7-1-2抗震墙最大间距限制与砌体墙局部尺寸限制129

7-2-1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原则130

第二节结构体系与布置130

7-2-2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131

7-2-3底层框架柱网与上层砖墙的关系134

7-2-4 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布置135

第三节计算要点(底层框架部分)136

7-3-1 水平地震作用136

7-3-2楼层地震剪力136

7-3-3底层地震剪力137

7-3-4楼层刚度比与构件侧移刚度138

7-3-5地震剪力的分配141

7-3-6构件截面验算142

第四节计算要点(多层内框架部分)143

7-4-1 水平地震作用143

7-4-2楼层地震剪力143

7-4-3 内框架柱地震剪力设计值144

7-4-4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144

第五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145

7-5-1 构造柱的设置145

7-5-2楼盖与托墙梁146

7-5-4普通砖抗震墙147

7-5-3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147

7-5-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它抗震构造措施148

第六节多层内框架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49

7-6-1 构造柱的设置149

7-6-2楼(屋)盖与内框架梁150

7-6-3 圈梁的布置150

7-6-4组合砖柱的截面积配筋152

7-6-5组合砖柱与大梁的连接153

7-6-6 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其它抗震构造措施154

第八章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155

8-1-1 适用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157

第一节 一般规定157

8-1-2防震缝设置158

8-1-3结构类型158

8-1-4框架-支撑结构的规定159

8-1-5钢结构楼盖160

8-1-6地下室161

第二节 计算要点162

8-2-1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162

8-2-2 抗震节点承载力验算163

8-2-3 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164

8-2-4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165

8-2-5钢结构构件连接部位验算规定166

8-2-6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168

8-2-7钢框架梁的整体稳定168

第三节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69

8-3-1 框架柱的长细比169

8-3-2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170

8-3-3 梁柱构件的侧向支撑170

8-3-4 梁与柱的连接构造171

8-3-6焊缝形式172

8-3-5 节点加强措施172

8-3-7柱接头要求与柱脚形式173

第四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74

8-4-1 中心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与板件宽厚比174

8-4-2 中心支撑节点构造要求175

8-4-3框架部分的要求175

第五节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76

8-5-1 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要求176

8-5-2 支撑杆件长细比176

8-5-3消能梁段的构造要求177

8-5-4消能梁段与柱的连接要求178

8-5-5非消能梁段要求179

8-5-6框架部分要求179

第九章单层工业厂房181

第一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183

9-1-1 厂房的结构布置183

9-1-2 厂房天窗架的设置184

9-1-3 厂房屋架的设置185

9-1-4 厂房柱的设置186

9-1-6横向抗震的计算方法187

9-1-5截面抗震验算规定187

9-1-7纵向抗震的计算方法189

9-1-8天窗架的抗震计算方法191

9-1-9牛腿192

9-1-10柱间支撑192

9-1-11 厂房及其构件的验算194

9-1-12有檩屋盖支撑布置及构件的连接195

9-1-13无檩屋盖支撑布置及构件的连接196

9-1-14屋盖支撑布置要求198

9-1-15天窗架构件及连接199

9-1-17 厂房柱箍筋200

9-1-16混凝土屋架的截面和配筋200

9-1-18山墙抗风柱配筋201

9-1-19柱间支撑的设置和构造201

9-1-20 厂房结构构件的连接节点203

第二节 单层钢结构厂房205

9-2-1 适用范围205

9-2-2平面布置及屋面扳设置要求205

9-2-3厂房的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206

9-2-5 厂房围护自重与刚度207

9-2-4计算模型207

9-2-6厂房横向抗震计算208

9-2-7 厂房纵向抗震计算208

9-2-8屋盖支撑计算209

9-2-9柱间支撑计算209

9-2-10屋盖支撑的布置要求210

9-2-11 柱的长细比及柱、梁截面板件的宽厚比要求210

9-2-12柱脚形式211

9-2-13柱间交叉支撑应符合的要求212

9-3-1 一般规定213

第三节 单层砖柱厂房213

9-3-2 厂房结构体系214

9-3-3 截面抗震验算规定215

9-3-4 厂房横向抗震的计算方法215

9-3-5 厂房纵向抗震的计算方法216

9-3-6偏心受压砖柱的抗震验算217

9-3-7 支撑布置218

9-3-8檩条、山墙壁柱及卧梁219

9-3-9圈粱及砖柱220

9-3-10 墙体与构造柱221

第十章单层空旷房屋223

第一节一般规定225

10-1-1 单层空旷房屋适用范围225

10-1-2一般规定225

第二节 计算要素226

10-2-1抗震计算规定226

10-2-2大厅的纵横向地震作用计算226

第三节抗震构造措施227

10-3-1 大厅的屋盖与柱227

10-3-2横墙要求227

10-3-4其它构造措施228

10-3-3 构造柱、圈梁与防震缝228

第十一章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229

第一节一般规定231

11-1-1 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231

11-1-2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应用232

11-1-3 隔震建筑的体型、场地、总水平力、竖向力要求232

11-1-4隔震层设备配管连接要求233

11-1-5隔震层电缆、电线等连接要求235

11-1-6隔震和消能部件要求236

11-2-1 隔震设计对隔震支座、隔震层的要求237

第二节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237

11-2-2 隔震支座水平位移验算,水平地震作用及竖向239

地震作用239

11-2-3上部结构设计法241

11-2-4隔震层橡胶隔震支座要求242

11-2-5 隔震层水平动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计算242

11-2-6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243

11-2-7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隔震措施243

11-2-8隔震砖房与混凝土砌块房屋要求245

11-2-9钢筋混凝土结构轴压比抗震等级要求246

11-3-2消能支撑形式247

第三节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247

11-3-1 消能器在结构中的布置247

11-3-3 消能部件的设计参数规定248

11-3-4 消能器与支撑构件的连接248

第十二章非结构构件249

第一节一般规定251

12-1-1 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251

机电设备251

第二节基本计算要求252

12-2-1 非结构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252

12-2-2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功能级别和功能系数253

第三节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措施255

12-3-1 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抗震措施255

12-3-2砌体墙应设置拉结钢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256

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256

12-3-3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砌体隔墙和围护墙要求257

第四节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259

12-4-1 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抗震措施259

参考文献260

后记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