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人和谐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天人和谐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0093021.jpg)
- 路日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0446721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生态伦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人和谐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人和谐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探索1
第一节 导论1
一、天人和谐的涵义1
二、究“天”之理2
三、天人和谐发展观的历史过程4
四、建构天人和谐论的意义5
第二节 天人和谐论的基本内容8
一、天人和谐论的内涵8
(一)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生态观8
(二)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价值观10
(三)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发展观11
(四)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文明观12
(五)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消费观13
(六)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道德观13
(七)天人和谐论是一种新的自然观15
二、天人和谐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16
(一)天人和谐论的基本特征16
(二)天人和谐发展观的基本原则20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天人和谐论23
一、远古时代朦胧的天人和谐思想23
二、“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5
三、“三才”、“四大”的有机自然观28
四、“和实生物”的普通联系观33
五、“物无贵贱”、“民胞物与”的生态平等论和生态价值观36
六、“道法自然”、“与天地参”的天人和谐论40
第二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解读45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45
一、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46
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代诉求52
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61
第二节 自然与自然界66
一、自然的内涵及其发展66
(一)自然的涵义66
(二)古代哲学对“自然”的理解68
(三)近现代哲学对“自然”的理解69
(四)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理解70
二、人与自然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80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84
一、原始文明时期:人与自然是一种原始混沌的和谐85
二、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是一种初级状态的平衡关系90
三、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是一种征服利用的对抗关系92
四、生态文明时期:人与自然是一种在对抗中趋于和谐的关系96
第四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把握98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展开99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涵义105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114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互动转换123
第三章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128
第一节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128
一、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28
二、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133
(一)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扬弃和批判134
(二)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137
第二节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141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141
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147
三、劳动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机制153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171
五、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源189
第四章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197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97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197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205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10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内涵210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214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特征216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23
一、遵循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223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26
第四节 天人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232
一、和谐社会与天人和谐233
(一)和谐社会的涵义233
(二)天人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36
(三)天人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23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要求240
(一)必须认识和把握生态环境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240
(二)必须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242
(三)必须对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调节244
(四)必须充分体现人的自由解放和理想价值246
第五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诠释249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述249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称谓250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253
第二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257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背景258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270
第三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276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形态277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形态286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294
第四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309
一、生态危机理论309
二、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314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评析316
第六章 生态文明对天人关系的新发展326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环境衍化326
一、古文明的起源与自然环境326
二、古文明的消亡与自然环境330
三、文明延续的生态因素331
第二节 生态与生态文明333
一、生态与生态学333
二、文明和文化的内涵337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341
第三节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349
一、生态文明的结构要素349
二、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351
三、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362
第四节 生态文明的基础367
一、生态文明的实践基础368
二、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369
第五节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375
一、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375
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80
第六节 生态文明的构建386
一、生态文明构建的经济层面387
二、生态文明构建的政治层面392
三、生态文明构建的文化层面394
四、生态文明构建的社会生活层面397
后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