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多体裁翻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学多体裁翻译
  • 陈刚主编;黎根红,陈芙,胡燕娜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4456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227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1277页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多体裁翻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业化与学术化——学好翻译的关键(新总序)&陈刚1

上编 导引篇4

Chapter 1 文学翻译是实践的艺术4

1.1 文学翻译重在实践5

1.2 作为实践艺术的文学翻译5

1.3 英汉文学体裁简述11

1.3.1 文学概念回顾11

1.3.2 文学体裁分类13

【焦点问题探讨】36

Chapter 2 文学翻译是变方为圆37

2.1 文学翻译常用理论38

2.1.1 问题说39

2.1.2 取向说41

2.1.3 语境说41

2.2 文学翻译实践示范63

2.2.1 有指导的实践63

2.2.2 基础文学翻译实践试范66

2.3 原作之意境与译境94

【焦点问题探讨】118

下编 实践篇121

散文体裁单元·导言121

Chapter 3 散文体裁与翻译125

3.1 散文概念126

3.1.1 体裁概念126

3.1.2 文本概念128

3.1.3 题材概念129

3.1.4 文体概念131

3.2 散文翻译策略132

3.2.1 中译英策略133

3.2.2 英译中策略143

3.3 散文综合译法与技巧154

3.3.1 语义翻译法与技巧155

3.3.2 交际翻译法与技巧159

3.3.3 综合运用法162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166

Chapter 4 汉语散文英译168

4.1 汉语散文简介169

4.1.1 汉语散文的语言特点169

4.1.2 汉语散文的写作特点172

4.2 汉语散文译例177

4.2.1 汉语散文英译之作者个性177

4.2.2 汉语散文英译之时代精神183

4.2.3 汉语散文英译之民族精神190

4.3 汉语散文译法192

4.3.1 题材决定译文基调193

4.3.2 艺术构思于译文再现197

4.3.3 译文的“传情”与“画意”之美200

4.3.4 个性语言于译文再现206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211

Chapter 5 英语散文汉译214

5.1 英语散文特点215

5.1.1 英语散文的缘起215

5.1.2 语言特点和风格特点216

5.2 英语散文的风格再现227

5.3 英语散文译例欣赏与译法评析236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266

Chapter 6 散文译法细分269

6.1 写景散文:意象与意境的翻译再现271

6.2 叙事散文:情节的翻译再现282

6.3 抒情散文:情的翻译再现294

6.4 议论散文:说理与谐趣的翻译再现300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319

戏剧体裁单元·导言323

Chapter 7 戏剧体裁与翻译326

7.1 戏剧体裁新介327

7.1.1 综合艺术327

7.1.2 基本特性与特点327

7.2 戏剧翻译定义与标准329

7.2.1 戏剧翻译定义329

7.2.2 戏剧翻译标准330

7.3 戏剧翻译原则:表演性视角332

7.3.1 可表演性的提出332

7.3.2 戏剧语言的特点及可表演性的启示333

7.3.3 戏剧翻译单位337

7.3.4 语用对等的运用341

7.3.5 戏剧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348

7.4 戏剧翻译原则:接受美学视角352

7.4.1 接受美学理论简介352

7.4.2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戏剧翻译355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364

Chapter 8 话剧翻译研究:多维视角365

8.1 话剧翻译的特殊性366

8.2 话剧翻译方法:多维视角366

8.2.1 功能视角369

8.2.2 跨文化交际视角373

8.2.3 表演性视角376

8.2.4 话语视角379

8.2.5 格式塔视角381

8.3 多维视角之应用与图解——以格式塔视角为例385

8.3.1 人物性格385

8.3.2 戏剧冲突387

8.3.3 话剧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构图解389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389

Chapter 9 戏剧文本英译实践:案例分析391

9.1 京剧《凤还巢》392

9.1.1 京剧剧本翻译“五要素”392

9.1.2 剧本译例及评析392

9.2 明剧《牡丹亭》397

9.2.1 明剧剧本TT重构397

9.2.2 剧本译例及评析398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411

Chapter 10 戏剧文本汉译实践:案例分析415

10.1 话剧《推销员之死》416

10.1.1 翻译与演出背景简介416

10.1.2 剧本译例及评析417

10.2 话剧《哈姆雷特》424

10.2.1 古典剧本代表作与译介背景简介424

10.2.2 剧本译例及评析427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433

Chapter 11 戏剧文本翻译批评:案例分析440

11.1 有关翻译批评的必要认知441

11.2 有关剧本翻译批评的必要认知442

11.3 《茶馆》翻译批评的两大视角443

11.3.1 《茶馆》及其译本背景简介443

11.3.2 《茶馆》翻译批评的两大视角445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454

小说体裁单元·导言455

Chapter 12 小说体裁与翻译461

12.1 从目的功能看小说翻译的整体把握462

12.1.1 目的论简单回顾462

12.1.2 翻译目的有关主要因素464

12.2 从语境视角看小说翻译的动态功能467

12.2.1 语境理论简述467

12.2.2 小说翻译中语境的动态功能468

12.3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小说的风格翻译478

12.3.1 风格及其翻译简述478

12.3.2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小说风格翻译481

12.4 从意识形态视角看小说性描写翻译491

12.4.1 意识形态与赞助人、诗学、改写等概念简述491

12.4.2 性描写概念的中西态度494

12.4.3 SL性描写与TT对比译析496

12.4.4 劳伦斯代表作中性描写译例502

12.5 从文体学的视角看小说的多层翻译510

12.5.1 文体学理论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510

12.5.2 小说翻译的文体学方法五原则517

12.6 从文体不对等看林语堂小说的汉译524

12.6.1 小说翻译中的风格不对等现象分类524

12.6.2 小说翻译中风格不对等的补偿原则525

12.6.3 小说翻译风格不对等补偿案例分析526

12.7 从综合互文视角看小说的翻译案例530

12.7.1 文学互文文本概念简述530

12.7.2 情景—框架语义学概念简述531

12.7.3 综合/整合法之连环翻译案例534

12.8 从多元系统论看《边城》的汉译英542

12.8.1 多元系统论简述543

12.8.2 从多元系统论看《边城》的翻译背景及分析547

12.8.3 从多元系统视角看《边城》的翻译案例研究549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559

Chapter 13 “走出去”与“请进来”之成功案例560

13.1 从重写策略看《尘埃落定》翻译之案例分析561

13.1.1 中国小说译介成功与问题小结概述561

13.1.2 《尘埃落定》成功译介之案例推荐562

13.2 从归化策略看《鹿鼎记》翻译之案例分析571

13.2.1 金庸获荣誉博士学位归功于《鹿鼎记》571

13.2.2 对归化和异化的重新解读572

13.2.3 归化、异化策略和《鹿鼎记》英译文样本研究573

13.2.4 采用归化策略的主要原因581

13.2.5 采用归化策略的重要因素584

13.2.6 归化处理后的《鹿鼎记》能否赢得读者586

13.3 从异化策略看《围城》翻译之案例分析589

13.3.1 比喻英译案例及分析590

13.3.2 幽默英译案例及分析595

13.3.3 典故英译案例及分析598

13.4 从读者群视角看《哈利·波特》翻译之陆台差异603

13.4.1 《哈利·波特》译本讨论背景简述603

13.4.2 《哈六》的文学类型及文本类型603

13.4.3 《哈六》汉译本的读者群605

13.4.4 《哈六》译本的陆台差异606

13.5 从主体性视角看《彼得·潘》等汉译的可接受性616

13.5.1 翻译主体和主体性概念简述616

13.5.2 《彼得·潘》等翻译主体译文案例619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630

Chapter 14 从创作中国到翻译中国631

14.1 创作、翻译、译写中国概念辨析632

14.1.1 小说的译、写与译写633

14.1.2 SF名家索耶创作启迪635

14.2 林语堂的创造性译写673

14.2.1 从谭恩美大胆妙译中国说起673

14.2.2 林语堂创造性译写中国案例675

14.3 葛浩文的创造性重写689

14.3.1 葛浩文生平及译著简介689

14.3.2 葛浩文论翻译692

14.3.3 葛浩文论译著部分案例700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734

Chapter 15 各篇幅小说翻译案例研析739

15.1 微型小说——大陆名家精选作品译析740

15.1.1 微型小说译本选择理由740

15.1.2 三部精选微型小说及新译本740

15.2 短篇小说——《台北人》、《呐喊》及萧乾自译作品752

15.2.1 《台北人》英译之创造性简述752

15.2.2 《台北人》英译的创造性在各语言+文化层面之展现753

15.2.3 《呐喊》英译之对比分析简述767

15.2.4 《呐喊》英译之选词及修辞对比分析767

15.2.5 萧乾作品自译理论简述778

15.2.6 萧乾自译作品案例分析787

15.3 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爱丽丝梦游仙境》795

15.3.1 《了不起的盖茨比》双译本引介初衷795

15.3.2 《了不起的盖茨比》双译本案例分析796

15.3.3 《爱丽丝梦游仙境》之对话翻译观简述808

15.3.4 《爱丽丝梦游仙境》典型翻译案例分析811

15.4 长篇小说——奇幻《魔戒》及惊悚《达·芬奇密码》822

15.4.1 《魔戒》翻译“业余”给“专业”的启示822

15.4.2 《魔戒》典型翻译案例对比分析832

15.4.3 《达·芬奇密码》翻译之“显形”与“隐形”866

15.4.4 《达·芬奇密码》译者“显形/隐形”案例分析869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876

诗歌体裁单元·导言878

Chapter 16 诗歌体裁与翻译880

16.1 诗词曲体裁名称英译881

16.1.1 诗词曲等各类体裁名称英译881

16.1.2 词牌、曲牌英译原则及案例884

16.2 诗歌翻译的二次解读891

16.2.1 翻译过程存在二次解读891

16.2.2 翻译实践需要二次解读892

16.2.3 诗歌二次解读译析个案896

16.3 英诗汉译的形式对等902

16.3.1 形式对等问题的再次提出902

16.3.2 现代诗歌英译汉分析案例904

16.3.3 形式对等对于译诗的意义918

16.4 汉诗英译的动态对等920

16.4.1 动态对等对译诗的指导920

16.4.2 动态对等彰显中国文化922

16.4.3 动态对等英译汉诗案例926

16.5 诗歌翻译之理论总结941

16.5.1 诗歌翻译的新理念941

16.5.2 翻译诗歌三种分类943

16.5.3 诗歌翻译两种对等946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952

Chapter 17 诗经乐府唐宋元现当代诗翻译案例957

17.1 诗歌翻译策略与操作958

17.1.1 诗歌翻译策略958

17.1.2 诗歌翻译操作960

17.2 诗经乐府唐朝意象诗965

17.2.1 诗经翻译精选966

17.2.2 乐府翻译精选967

17.2.3 唐诗翻译精选968

17.3 宋词三学派代表作译976

17.3.1 “豪放派”代表作978

17.3.2 “婉约派”代表作980

17.3.3 “花间(改良)派”代表作985

17.4 元曲的风格境界英译988

17.4.1 元曲风格对比简述988

17.4.2 元曲风格翻译简述989

17.4.3 元曲翻译案例精选991

17.5 现当代诗的意象译介999

17.5.1 翻译体验主题1000

17.5.2 爱与不爱主题1002

17.5.3 消寒民谣主题1006

17.5.4 何去何从主题1008

17.5.5 正义励志主题1011

17.5.6 开心愉悦主题1020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1022

对联体裁单元·导言1024

Chapter 18 对联体裁与翻译1026

18.1 对联的可译性研究简述1027

18.1.1 对联的可译性/度之具体分析1027

18.1.2 对联的不可译性/度之具体分析1028

18.2 对联的翻译原则与方法1032

18.2.1 对联的翻译原则1032

18.2.2 对联的翻译方法1032

18.3 长联翻译典型案例评析1045

18.3.1 长联ST转换前之程序简述1045

18.3.2 长联ST转换过程对比分析1047

18.4 对联英文译介的新视角1054

18.4.1 译介新视角之一1054

18.4.2 译介新视角之二1056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1061

传记体裁单元·导言1062

Chapter 19 传记体裁与翻译1064

19.1 传记及翻译简述与传记分类详述1065

19.1.1 传记体裁概念及翻译简述1065

19.1.2 传记分类及功能特征详述1068

19.2 传记翻译的15种常用原则与方法1072

19.3 传记翻译案例分类举例与译析[1]1081

19.3.1 文本原则1081

19.3.2 功能原则1086

19.3.3 整合原则1089

19.3.4 语义译法1090

19.3.5 交际译法1095

19.3.6 整合译法1096

19.3.7 操控译法1099

19.4 传记翻译案例分类举例与译析[2]1102

19.4.1 语层译法1102

19.4.2 创意译法1104

19.4.3 性描写处理法1107

19.4.4 细节描写与翻译再现1114

19.4.5 人物描写与翻译再现1116

19.4.6 审美描写与翻译再现1118

19.4.7 标题汉译与背景思考1123

19.4.8 标题英译与前景思考1126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1128

歌曲体裁单元·导言1137

Chapter 20 歌曲体裁与翻译1139

20.1 歌曲体裁翻译史概述1140

20.2 歌曲翻译的“三原则”与“四标准”1152

20.2.1 歌曲体裁翻译概念1153

20.2.2 歌曲翻译的三原则1154

20.2.3 歌曲翻译的四标准1155

20.3 歌曲英汉译配案例分析1157

20.3.1 歌曲名称汉译方法1157

20.3.2 歌词的汉译与译配1158

20.4 歌曲汉英译配案例分析1168

20.4.1 歌曲名称英译方法1168

20.4.2 歌词的英译与译配1170

【研究与实践思考题】1180

参考答案及指南1184

主要参考文献1201

后记1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