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险传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风险传播](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958756.jpg)
- 曾繁旭,戴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0305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65页
- 主题词:突发事件-传播学-高等学校-教材;传播媒介-社会信任-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风险传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为何研究中国风险传播?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转型社会的风险景观与困惑1
第二节 原有的理论路径3
一、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3
二、社会抗争3
第三节 新的视角:风险传播4
第四节 中国式风险传播的困境何在?6
一、风险为何在这里被放大?6
二、必然的沟通败局?7
三、信任重建与新媒介机遇8
第五节 问题、方法与案例8
一、研究问题8
二、研究方法9
三、研究案例9
第六节 章节安排9
第二章 公众如何感知风险?1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11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的社会放大13
一、信息过程13
二、制度结构13
三、个体反应14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两个核电项目14
第四节 研究发现:风险放大的社会机制16
一、核电项目的技术风险与感知风险16
二、信息过程:信息建构与风险放大17
三、制度结构:信任缺失与对抗性信息解读21
四、个体反应:愤怒情绪与核电污名化23
第五节 结语: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的交叠25
第三章 媒介如何建构风险框架?2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媒介作为议程设置者28
第二节 理论框架:媒介对风险议题的建构29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PM2.5 ”议题30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体的权力偏向与相互影响31
一、主题:议题的报道焦点31
二、信息来源:谁是议题的“框架定义者”35
三、风险框架争夺36
四、风险框架共鸣与扩散38
第五节 结语:不同媒体的交织和博弈41
第四章 风险建构中的专家角色?4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风险议题的专业门槛43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与专家44
一、风险沟通中的专家角色44
二、知识垄断与风险传播46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转基因议题47
一、研究问题47
二、研究设计47
三、类目构建与信度检验48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介对于专家角色的呈现48
一、媒介对专家的依赖程度48
二、专家意见与立场49
三、专家身份和专业领域51
第五节 结语:“科技范式”的局限54
第五章 风险沟通为何失败?5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夹缝中的风险沟通57
第二节 理论框架:信任缺失与沟通误区58
一、风险传播中的专业知识59
二、决策与沟通过程的开放61
三、需求与情绪关注62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广东鹤山核燃料项目事件63
一、案例选择63
二、研究方法64
第四节 研究发现:先天不足、后天失误64
一、极端的沟通语境64
二、“缺陷模式”思维的误区65
三、专家的困境67
四、民意沸腾中的混乱应对68
第五节 结语:公信力与沟通策略双重缺失69
第六章 不同风险社群如何竞争?7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迥异的风险故事71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故事模型73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昆明“PX”事件74
一、案例过程74
二、方法与设计75
第四节 研究发现:故事的角力78
一、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风险故事竞争78
二、不同传播阶段的风险故事竞争80
第五节 结语:弥合鸿沟的可能84
一、专家风险故事为何失败84
二、公众风险故事的逻辑84
三、分裂的媒体风险故事85
四、建设性的专家—公众风险沟通模式85
第七章 风险沟通如何建立信任?8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信任危机87
第二节 理论框架:社会信任与风险沟通89
一、信任与社会信任89
二、风险沟通中的信任重建90
三、中国语境下的风险沟通研究91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核电企业92
第四节 研究发现:信任建立的步骤93
一、短期信任建立:核电项目的风险沟通93
二、长期信任建立:重塑外部关系98
第五节 结语:风险对话和参与式决策101
第八章 如何评估风险沟通的效果?10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沟通效果103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沟通及其效果研究104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茂名PX事件105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三个考察维度106
一、风险沟通中的媒介应用106
二、微博的扩散链条与社会网分析107
三、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112
第五节 结语:追溯沟通的印记114
第九章 通往社会信任之路116
第一节 信任重建的空间116
一、信任缺失的语境116
二、从短期信任到长期信任117
三、再造政治118
四、民众赋权119
第二节 去政治化的公众参与120
一、超越政治话语120
二、理解公众的风险逻辑121
三、风险沟通视角下的公众参与122
第三节 重提传媒“专业化”123
一、媒体作为风险沟通者124
二、重新定义“专业主义”125
三、专业主义的沉沦与救赎125
第四节 参与式沟通作为新范式127
一、超越危机公关127
二、“缺陷模式”的困境128
三、新的沟通可能128
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130
参考书目132
后记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