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胡斯亮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00703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填海造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引言1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4
0.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4
0.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7
0.3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主要内容14
0.3.1 研究方法14
0.3.2 论文的主要内容15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7
0.4.1 论文的创新之处17
0.4.2 论文的不足17
1 围填海造地与加强管理的理论溯源19
1.1 关于围填海造地的争论19
1.2 围填海造地效益的理论分析24
1.3 政府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理论依据27
1.3.1 公共物品理论28
1.3.2 外部效应理论30
1.3.3 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31
1.3.4 海陆一体化发展理论33
2 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历史变迁与总体评价36
2.1 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发展历程36
2.1.1 21世纪以前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发展历程36
2.1.2 21世纪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基本情况39
2.2 我国围填海造地典型案例评述41
2.2.1 北海区围填海造地的典型案例评述——以秦皇岛港的围填海造地为例41
2.2.2 东海区围填海造地的典型案例——以福建省厦门市围填海造地为例43
2.2.3 南海区围填海造地的典型案例评述——以澄饶联围为例46
2.3 我国围填海造地的总体评价51
2.3.1 围填海造地的积极效应52
2.3.2 围填海造地的负面影响54
2.3.3 科学、适度围填海造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8
3 我国围填海造地效益的综合评价62
3.1 围填海造地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62
3.1.1 指标体系构建62
3.1.2 指标选择的解释63
3.1.3 围填海造地效益评估的方法66
3.2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环境效益70
3.2.1 对重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70
3.2.2 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71
3.2.3 对生物质量的影响73
3.2.4 对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76
3.2.5 对海洋冲淤条件的影响76
3.2.6 围填海造地生态环境效益的实证分析:以南海区广东省为例77
3.3 围填海造地的经济效益86
3.3.1 经济价值益损86
3.3.2 对农业的影响87
3.3.3 对盐业的影响88
3.3.4 对运输业的影响88
3.3.5 对旅游业的影响89
3.3.6 围填海造地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北海区河北省为例90
3.4 围填海造地的社会效益94
3.4.1 对人口和就业的影响94
3.4.2 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影响95
3.4.3 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影响96
3.4.4 景观效应96
3.4.5 围填海造地社会效益的实证分析:以东海区福建省为例97
4 我国现行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4.1 政府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现实必要性101
4.2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围填海造地管理的政策104
4.2.1 国家无偿投资阶段:1950~1978年105
4.2.2 无偿和有偿投资相结合阶段:1978~1990年105
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106
4.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填海造地管理的发展阶段106
4.3.2 相关法律法规108
4.3.3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110
4.3.4 海域权属管理制度113
4.3.5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116
4.3.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18
4.3.7 海域使用论证制度120
4.4 我国现行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22
4.4.1 缺少针对围填海造地管理的专门法律122
4.4.2 相关制度不能满足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现实需要123
4.4.3 围填海造地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128
4.4.4 围填海造地监管体制不健全131
4.5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134
4.5.1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134
4.5.2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消极影响137
5 国外围填海造地的实践与可借鉴的管理经验141
5.1 国外围填海造地实践的历史变迁141
5.1.1 荷兰:生存安全需求主导型142
5.1.2 日本:工业化发展需求主导型146
5.1.3 美国:城市化发展需求主导型149
5.2 荷兰、日本、美国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152
5.2.1 荷兰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152
5.2.2 日本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155
5.2.3 美国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160
5.3 中国与荷兰、日本、美国对围填海造地管理的比较164
5.3.1 中荷比较164
5.3.2 中日比较166
5.3.3 中美比较170
5.4 启示171
6 我国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制度框架176
6.1 我国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的发展趋势176
6.2 围填海管理制度重新设计的基本原则178
6.3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框架的构建180
6.3.1 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宗旨180
6.3.2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的综合框架181
7 我国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具体制度安排188
7.1 继续规范政府规制制度:基于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188
7.1.1 完善规制的依据:建立健全围填海造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188
7.1.2 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189
7.1.3 规范微观控制制度:加强政府规制围填海项目的制度基础194
7.1.3.1 完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4
7.1.3.2 规范海域有偿使用制度195
7.1.3.3 因地制宜建立围填海造地的综合评估体系196
7.1.3.4 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的平面设计方式197
7.1.3.5 建立生态修复与资源养护制度197
7.1.3.6 社会监管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199
7.2 理顺管理流程:基于围填海造地项目过程管理的需要200
7.2.1 搞好围填海造地的全面综合规划与管理200
7.2.2 建立并完善围填海造地的战略论证制度201
7.2.3 严格围填海项目的审批制度203
7.2.4 建立围填海项目的跟踪检查和动态监测机制203
7.2.5 建立围填海造地的后评估制度205
7.3 夯实管理基础:建立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科学支撑体系206
8 结语209
参考文献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