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君子的世界 先秦儒家的诗教与欲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君子的世界 先秦儒家的诗教与欲望
  • 赵新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72327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君子的世界 先秦儒家的诗教与欲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叙1

一 问题的提出——由审美精神的困境谈起1

二 思孟诗学研究回顾——兼及其研究方法的评价7

三 一种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态度的探讨19

四 研究术语解诠22

五 诗教与欲望31

第一章 诗与修身术——“诗”从政典之教向性情之学的转变43

一 问题的提出——由钱穆的论断谈起43

二 诗作为经——政典之教的精神遗韵44

三 诗有诗性——诗为“修身术”的先在思想资源55

四 修身用诗——孔门诗教的精神开启59

五 结语73

第二章 哲理与诗情的合鸣——郭店简与上博简的性情世界75

一 问题的提出——由“孔—孟—荀”三段论模式的突破谈起75

二 性情之学的终极叩问——郭店简与《诗论》“天、命、时”思索78

三 性情之学的主体色调——郭店简与《诗论》的心性架构85

四 性情之学的真情追求——郭店简与《诗论》的世俗品格兼论其复古倾向106

五 结语119

第三章 以“诗”注“我”——《学》、《庸》、《孟子》用“诗”的风貌与特色121

一 问题的提出——由陆象山的论断谈起121

二 《学》与《庸》的研究困局——从《论语》、简文、《学》、《庸》到《孟子》的血缘考察123

三 《学》与《庸》引诗用诗辑录127

四 《学》与《庸》引诗用诗的风貌与特质133

五 性情之学的全面拓展——《孟子》诗为性情的精神风格140

六 结语143

第四章 《论语》、《孟子》诗学的生存论意义——以“诗可以兴”与“以意逆志”为基点的考察145

一 问题的提出——从“经”到“诗”转换的诗学意义145

二 “诗可兴”的生存论意义146

三 “以意逆志”的生存论意义153

四 结语159

第五章 “友道”的精神呈现——孟子“知人论世”说的新探讨160

一 问题的提出——从友道文化“三变说”谈起160

二 “友”道文化——“知人论世”说的文化因素163

三 “友”道的深情回眸——《诗论》一则以“友”道论诗的个案兼论其复古色调168

四 从读诗、书到“友”人——“知人论世”说的真义174

五 结语181

第六章 论乐与礼文化的精神之争182

一 问题的提出——“周姥制礼”的戏谑182

二 乐、礼文化的精神溯源185

三 欲望的改造——乐、礼精神之争的背后194

四 结语196

第七章 复礼与治欲——以先秦儒家处理情欲问题为基点的考察198

一 问题的提出——由“幽暗意识”的论争198

二 “礼崩乐坏”之后——欲望的复苏与膨胀200

三 情欲的改造——先秦儒者的复礼运动201

四 情欲的美感——《关雎》“礼、色兼美”的雅化追求212

五 徘徊中的窘态——《汉广》“礼、色之争”的内在困境220

六 结语224

第八章 君子之争——以“伐颛臾事件”中“谁之过”问题为中心的探讨226

一 问题的提出——孔子的“判词”226

二 颛臾的命运——西周封建与宗法制度的内在困局229

三 谁之过——“家臣”传统与“士人”新风的冲突258

四 “患”与“不患”——贵族社会的理想296

五 结语320

附录一 《左传》、《论》、《孟》及郭店部分简文引“诗”用“诗”索引324

附录二 论“中”、“和”观念的生成与渊源339

引论:“中和”观念的现代境遇339

一 “中”的语源及思想渊源:殷商政治结构对公正的实际需求341

二 “和”的语源及思想渊源:西周“族内民主”及宗法“亲亲”精神的现实要求349

三 “中和”观念的生成及扩散356

后记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