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蒙培元,陈炎丛书主编;黄玉顺,干春松丛书副主编;孙铁骑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7799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理学-研究-中国-宋代;理学-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历史定位:生活儒学“儒学三期”说与宋明理学“道统”说的比较1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思想视域2
一、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视域2
二、生活儒学的生活本源视域10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学理定位14
一、宋明理学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15
二、生活儒学的“注生我经”19
第三节 两种不同的历史哲学24
一、宋明理学的道统说24
二、生活儒学的“儒学三期说”29
第二章 问题意识:生活儒学语境与宋明理学语境的比较36
第一节 现实语境: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应对的不同时代问题36
一、宋明理学应对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问题37
二、生活儒学应对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47
第二节 观念语境:生活儒学回应西学与宋明理学回应佛老的比较54
一、宋明理学如何回应“西学”:佛老问题55
二、生活儒学如何回应西学:西方哲学与现象学问题62
第三节 价值语境:生活儒学的儒学复兴诉求与宋明理学的内圣外王诉求的比较69
一、宋明理学对内圣外王的价值诉求69
二、生活儒学对儒学复兴的价值诉求78
第三章 思想视域:生活儒学三层架构与宋明理学二层架构的比较82
第一节 生活儒学对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批判82
一、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存在的问题83
二、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问题88
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二层观念架构94
一、程朱理学的二层观念架构97
二、陆王心学的二层观念架构104
三、张载气学对理学与心学二层观念架构的突破107
第三节 生活儒学的三层观念架构111
一、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111
二、孔子儒学的本源视域114
三、生活儒学的三层观念架构118
第四章 形而下学(一):伦理学问题上的比较121
第一节 伦理学在中西哲学中的不同地位121
一、西方哲学的伦理认知122
二、中国哲学的伦理认知128
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道德伦理学134
一、宋明伦理学的形上学根据:天理人欲之辨135
二、宋明伦理学的核心命题:义利之辨138
第三节 生活儒学的制度伦理学——中国正义论147
一、中国正义论提出的时代必然性148
二、中国正义论的制度伦理学架构153
第五章 形而下学(二):知识论问题上的比较163
第一节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知识论的基本区别163
一、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164
二、基本思维方式的不同166
三、具体知识结构的不同171
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伦理知识论178
一、宋明理学知识论的认知对象:天理178
二、宋明理学知识论的认知结构:体用一源与心物不二182
三、宋明理学知识论的认知方式:格物致知186
第三节 生活儒学关于知识论的设想190
一、生活儒学的本源之知191
二、生活儒学的形上之知194
三、生活儒学的形下之知197
第六章 形而上学:如何先立其大202
第一节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区别202
一、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是对“存在是什么”的“追问”203
二、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是对“如何去存在”的“演示”207
三、两种不同形而上学的哲学命运211
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重建形而上学214
一、宋明理学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构建215
二、宋明理学形而上学的价值论与认识论问题219
三、宋明理学形而上学的功夫论构建221
第三节 生活儒学重建形而上学的设想227
一、生活儒学重建儒学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可能进路228
二、生活儒学重建儒学形而上学价值体系的可能进路234
三、重建儒学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方式243
第七章 本源观念:生活情感246
第一节 生活儒学的当代主义247
第二节 生活儒学的存在观念250
一、西方哲学的存在观250
二、中国哲学的存在观253
三、生活儒学的存在观255
第三节 生活儒学的情感观念259
一、对传统性情论的颠覆259
二、仁爱作为本源情感262
第八章 文本与诠释:生活儒学对语言与理解的阐释267
第一节 中西哲学对语言与符号的不同理解268
一、西方哲学对语言与符号的理解268
二、中国哲学对语言与符号的理解272
第二节 生活儒学对语言与符号的理解276
一、生活儒学对传统“失语”问题的理解276
二、生活儒学对传统语言与符号表达的时代转化278
第三节 生活儒学对文本诠释的理解284
一、读书:我与书——我们怎么可能理解客观的文本285
二、知人:我与人——我们怎么可能理解文本的作者287
三、论世:我之世与人之世——我们怎么可能理解作者的生活290
第九章 结论:对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的对比评说293
第一节 生活儒学对宋明理学的超越293
一、以生活本源超越传统形而上学294
二、以现实关怀超越传统心性论297
第二节 生活儒学相对于宋明理学的缺失301
一、形上学的重建尚未完成301
二、功夫论的缺失304
第三节 关于生活儒学未来发展的期待306
一、生活儒学思想系统的完备306
二、推进儒学宗旨的社会实现308
参考文献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