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科举与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宋代科举与文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108474.jpg)
- 祝尚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638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科举制度-关系-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科举与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宋代科举的科目设置7
第一节 科目概述7
第二节 诸科的置罢8
第三节 制科的置罢15
第四节 词科的设置30
第二章 宋代进士科的考试43
第一节 由诗赋策论之争到诗赋经义之争44
第二节 “诗赋优越论”与“经义优越论”46
第三节 诗赋经义之争由对立到调和52
第四节 诗赋经义之争平议62
第三章 宋代诸科、制科与词科的考试66
第一节 诸科的考试66
第二节 制科的考试72
第三节 词科的考试88
第四章 宋代科举考试的糊名与誊录98
第一节 糊名誊录制的由来与确立99
第二节 糊名誊录的程序103
第三节 宋人对糊名誊录制的争议104
第四节 糊名誊录制的利弊得失109
第五章 宋代科举的发解试113
第一节 宋代考试周期的变迁114
第二节 发解制度述略116
第三节 徽宗时的学校升贡130
第四节 发解试贡院133
第五节 发解中的锁厅试与别头试137
第六节 发解中的“解额”问题143
第七节 发解中的“寄应”问题148
第八节 宋代发解制度的得失152
第六章 宋代科举的省试157
第一节 举子赴省157
第二节 省试条制述略163
第三节 省试机构、知举官及考试流程167
第四节 省试的奏名数额185
第五节 省试录取不均与“五路法”189
第七章 南宋的四川类省试195
第一节 类省试:兵戎中的权宜创制195
第二节 四川类省试的制度变迁199
第三节 四川类省试进士的待遇205
第四节 四川类省试的地位与作用209
第八章 宋代科举的殿试214
第一节 殿试制度的由来214
第二节 殿试的程序218
第三节 殿试中的“特奏名”238
第四节 宋代的“赐第”与“宾贡”241
第五节 殿试的历史作用244
第九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诗赋247
第一节 科举诗赋及其程式演化248
第二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命题252
第三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声韵257
第四节 宋代省题诗的作法261
第五节 宋体律赋的作法267
第六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评价问题275
第十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策论284
第一节 策论及其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284
第二节 策论的命题289
第三节 宋代的试论292
第四节 宋代的试策303
第五节 括套与试策310
第六节 策论考试的利弊与影响314
第十一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经义321
第一节 现存宋人经义考322
第二节 宋代经义的分期与程式324
第三节 庆历嘉佑时代的经义:以苏轼为例328
第四节 熙丰时代的经义:以张庭坚为例332
第五节 徽宗时代的经义:以刘安节为例334
第六节 关题、合题与南宋经义337
第七节 经义的流弊344
第十二章 宋代科场的作弊与革弊350
第一节 “作弊”概念的界定350
第二节 宋初的进士行卷352
第三节 宋代科场的举子作弊355
第四节 宋代科场的官吏作弊360
第五节 两宋朝廷的革弊对策364
第六节 宋代科场弊坏的历史教训369
第十三章 宋代进士的恩例与庆典372
第一节 皇帝的恩例372
第二节 进士的期集庆典381
第三节 有司注官授职388
第四节 恩例庆典与科举的公正性问题392
第十四章 宋代的科举用书397
第一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编纂398
第二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刊行402
第三节 类编类科举用书406
第四节 时文类科举用书412
第五节 文法研究类科举用书417
第六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利弊422
第十五章 宋代科场的学风与文风426
第一节 北宋前期:怪僻与庆历“太学体”427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道德性命之学439
第三节 南宋初中期:由诀候回归欧苏453
第十六章 宋代理学与科举470
第一节 绍兴中:理学开始介人科举471
第二节 孝、光间:理学在科举中时占上风475
第三节 庆元中:科举厉禁理学479
第四节 宋末:理学占领科举阵地482
第五节 理学对科场时文的影响486
第十七章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492
第一节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492
第二节 “科名前定”文献及分类496
第三节 科名主宰神:文昌梓撞帝君507
第四节 “科名前定”与士子求神问卜513
第五节 “科名前定论”的历史成因517
第十八章 宋代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的促进520
第一节 科举带动了教育的蓬勃发展521
第二节 应试化教育训练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功528
第三节 科举制度是宋代文学家成长的沃土532
第四节 科举搭建了诗文创作的宽广平台539
第五节 科举是小说戏剧取材的富矿545
第十九章 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悖反549
第一节 有司较艺与文学规律的悖反550
第二节 举子程文与文学精神的悖反557
第三节 从进士改习与元初废举看“悖反”563
第四节 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悖反的影响570
后记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