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藏本教研究 岷江上游本教的历史与现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西藏本教研究 岷江上游本教的历史与现状
  • 同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12639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本教-研究-西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藏本教研究 岷江上游本教的历史与现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本”的语言学解读1

一、藏学界对“本”认识的回顾2

二、“bon”一词的演变与种类6

三、“bon”一词的本义9

四、“bon”一词的历史下限10

第二节 本教历史概述14

一、本教形成的空间环境14

二、本教的起源与发展19

第三节 本教研究综述30

一、本教研究的历史分期30

二、国内本教研究综述38

三、国外本教研究综述51

第二章 本教在岷江上游的传播55

第一节 岷江上游的地理范围与族群变迁55

一、岷江上游的地理范围55

二、岷江上游的族群变迁59

第二节 岷江上游本教的种类及其传播75

一、斯巴本在岷江上游的传播75

二、雍仲本在岷江上游的传播84

第三章 岷江上游本教寺院史101

第一节 北部本教寺院(德巴)101

一、德巴札仓104

二、郎依札仓110

三、雄族札仓118

四、仁鹏札仓122

五、川主寺126

六、札雍仲寺130

第二节 南部本教寺院(曼巴)131

一、雪宝鼎寺131

二、桑宙寺135

三、僧林寺137

四、卡亚寺145

五、纳洛寺148

六、小姓帕莫寺与镇坪呷竹寺152

七、汶川瓦寺土司辖区本教寺庙154

第四章 岷江上游历代本教著名高僧159

第一节 安多三圣人159

一、佐帕160

二、铎帕163

三、雄帕164

第二节 达瓦坚赞171

一、生平171

二、《达瓦坚赞传》172

第三节 丹增罗珠174

一、生平174

二、代表作品176

第四节 格桑达尔基177

一、生平177

二、代表作品181

第五章 岷江上游本教寺院的教育与管理183

第一节 教育教学183

一、教育制度183

二、课程内容190

第二节 组织管理194

一、组织系统194

二、制度条例197

第六章 岷江上游本教器物203

第一节 造像203

一、壁画:十三生神与福禄组神205

二、雕塑:辛饶纳巴杰瓦神系211

三、本教神明的特点218

第二节 文本228

一、《本教大藏经》的历史回顾228

二、《本教大藏经》的现状与思考247

第七章 信众的环境及其宗教活动251

第一节 信众的环境分析251

一、信众分布情况251

二、信众所处的语言与宗教环境253

第二节 信众的宗教活动及其特点262

一、一般活动262

二、特色活动265

第八章 岷江上游的本教与道教285

第一节 本教与道教关系研究回顾285

一、藏文化视野下本教与道教关系研究285

二、汉文化视野下本教与道教关系研究301

第二节 本教与道教的人物304

一、“hor-ti”与黄帝305

二、“legs-tang-rmang-bo”与老子309

三、“kong-tse-vphrul-rgyal”与仓颉317

四、“zing-ba-mtu-chen”与任文公322

第三节 本教与道教的经典325

一、《三界调和真经》(stong-sum-vkhrug-sdum)325

二、《纳萨侬杰》(gnam-sa-snang-brgyd)328

三、《嘉纳噶杜》(rgya-nag-kag-zlog)332

第四节 本教与道教的思想关系336

一、木给(dmu-skas)与建木336

二、“卵生说”与“阴阳五行说”342

第五节 本教与道教产生联系的原因分析352

一、教派情结352

二、文化渊源354

第九章 岷江上游的本教与释比文化365

第一节 本教与释比文化关系研究回顾365

一、藏文化视野下的本教与释比文化关系研究365

二、汉文化视野下的本教与释比文化关系研究368

第二节 斯巴本与释比文化之比较372

一、神职人员的称谓与器物372

二、神灵与经典380

第十章 岷江上游的本教与佛教387

第一节 本教与佛教关系研究回顾388

一、本教与钵第教、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388

二、本教与钵第教关系研究回顾392

第二节 本教与钵第教实体构成要素的特点403

一、组织的特点403

二、礼仪的特点406

三、意识的特点408

四、器物的特点412

第十一章 岷江上游本教特点的深层成因416

第一节 岷江上游本教的特点416

一、政治组织素质与信仰素质416

二、理论素质与文明素质419

第二节 岷江上游本教特点的深层成因424

一、信众因素424

二、自然地理因素428

三、历史文化因素430

参考文献434

后记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