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峡文明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三峡文明史
  • 李禹阶,管维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896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三峡-文化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峡文明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三峡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3

第一章 三峡文明形成的自然与生态环境3

一、三峡地区地质与地貌的考察3

二、三峡河段河床成因及变迁的考察6

三、三峡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考察7

四、三峡地区与黄河流域区域文明的地理比较11

第二章 长江三峡——中华文明起源的又一摇篮13

一、三峡文明的孕育13

二、三峡文明的曙光18

三、三峡文明的滥觞24

第三章 三峡盐丹文明——三峡先民对自然资源的最初开发与利用32

一、三峡宝藏——泉盐与丹砂32

二、巫山诸巫对泉盐与丹砂的最先开发34

三、巴族在盐丹文明中诞生38

第二编 三峡文明的初兴(夏商周时期)45

第一章 夏商时期的巴族文明45

一、巴族从巫山中走出45

二、早期巴文化的考古学观察51

第二章 巴国文明55

一、巴国的建立55

二、巴族的文化习俗57

三、巴国的物质文明59

四、巴族的精神文明67

第三章 楚人与楚国89

一、楚人兴自三峡腹地89

二、辉煌灿烂的楚国物质文明92

三、绚丽多彩的楚国精神文明96

第三编 三峡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05

第一章 三峡物质文明的发展105

一、社会历史条件105

二、农业生产108

三、手工业生产111

四、交通运输115

五、建筑艺术118

六、城市122

第二章 三峡精神文明的发展127

一、宗教文化127

二、民间歌舞129

三、石刻131

第三章 三峡文明发展中的民族融合趋势134

一、巴族与其他民族融合的社会与文化条件134

二、民族间风俗习惯的融合136

三、由渔猎到农耕——民族间生产手段的融合137

四、三峡区域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融合137

五、三峡区域各民族服饰文化的融合138

第四编 三峡文明的繁荣(隋唐五代两宋时期)143

第一章 三峡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143

一、农业143

二、手工业147

三、商业149

四、交通运输151

五、城市的发展152

六、落后地区的开发154

第二章 精神文明异彩纷呈155

一、三峡风情中的唐宋文学155

二、石窟及石刻162

三、巴渝易文化168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177

一、城镇与居室177

二、饮食181

三、娱乐183

第四章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187

一、僚族的出山及与汉族的融合187

二、渝州蛮与汉族的融合190

三、巴族诸蛮向土家族转化193

第五编 三峡文明的新变(元明清时期)201

第一章 三峡文明新变的文化与生态环境201

一、三峡文明发展的自然环境201

二、三峡文明的人文与社会环境210

第二章 缓慢发展中的物质文明223

一、农业223

二、手工业225

三、商品交换229

四、交通运输232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变化237

一、服饰的变化237

二、运输工具的变化238

三、城市的变化243

第四章 新变中的精神文明249

一、文学创作249

二、绘画、戏剧259

三、教育262

四、石刻263

五、建筑271

第五章 土家地区的精神文明284

一、土家歌舞284

二、文学291

第六编 三峡文明的逐步转型(1840—1949)305

第一章 三峡地区社会的逐步转型305

一、区域性农业社会的变化305

二、西方生产方式的传入308

三、西方生活方式的输入310

四、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3

第二章 物质文明的逐步改变320

一、农副业生产320

二、手工业生产321

三、商业与金融业323

第三章 近代物质文明的出现332

一、汽车、公路、轮船332

二、西式洋楼334

三、现代医院337

第四章 近代精神文明的出现(1840—1949)339

一、新式学校339

二、电影、话剧等新式娱乐方式352

三、出版印刷361

四、新闻报刊367

第五章 战时以陪都为中心的三峡区域文化的短暂繁荣378

一、工矿企业的内迁带来的物质文明的繁荣378

二、机关学校团体的内迁带来的文化繁荣386

三、科学技术的短暂繁荣392

四、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395

五、新闻出版业的兴盛399

第七编 走向辉煌的三峡文明(1949—2003)407

第一章 “恢复”与“调整”时期的重庆经济与文化(1949—1965)407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407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409

三、“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410

四、以《红岩》为代表的文学作品的问世411

五、新时期的文艺界412

六、新闻、出版事业迅速步入正轨415

七、教育界的新生417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严重破坏(1966—1976)420

一、频繁掀起的政治运动420

二、工业生产的严峻局面423

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贫乏425

第三章 三峡文明在改革开放中走向辉煌(1977—1996)430

一、复苏与发展中的重庆市430

二、三峡工程及其带来的历史机遇434

第四章 重庆以外的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42

一、万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42

二、涪陵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45

第五章 重庆市的直辖与西部的开发(1997—2003)448

一、以直辖为契机的三峡文明走向辉煌448

二、西部大开发中的三峡文明453

第六章 三峡地区民间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457

一、民间艺术撷英457

二、改革开放后的文化艺术界468

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472

参考文献475

编后记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