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构想 “三分”农民,工农互动,广用机械 以江汉平原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嗣明,郭晶,崔照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03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46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构想 “三分”农民,工农互动,广用机械 以江汉平原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三分”农民的总体构想1
一、“一分”农民离土脱农1
二、“一分”农民从事不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2
三、“一分”农民从事于依赖大面积土地的机械化、规模化农业3
四、“三分”农民的基本构想3
五、“三分”农民基本构想的推广4
六、“三分”农民的核心:三条路径5
第二章 江汉平原一部分农民离土脱农6
一、离土途径一:前往异地城市务工7
(一)江汉平原农民前往异地城市务工的现状7
(二)江汉平原农民前往异地城市务工的原因7
(三)江汉平原农民前往异地城市务工的政策8
二、离土途径二:在本地开办乡镇企业或务工11
(一)江汉平原农民在当地开办乡镇企业或务工的现状12
(二)江汉平原农民在本地开办乡镇企业或务工的政策14
第三章 江汉平原一部分农民从事高科技农业16
一、江汉平原高科技农业的现状16
二、江汉平原高科技农业的条件17
(一)统一的作业场地17
(二)规范的技能培训18
(三)适度的资金投入18
(四)高效的农业科技19
三、江汉平原发展高科技农业的路径20
(一)发展高科技农业的必要性20
(二)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思路21
(三)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方向22
四、江汉平原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政策23
(一)资金支持方面的政策23
(二)技术转让方面的政策24
(三)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政策25
(四)农产品销售方面的政策25
第四章 江汉平原的土地流转26
一、江汉平原现行土地使用权的弊端26
(一)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凝固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27
(二)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凝固性与工业化的矛盾27
(三)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凝固性与日益发达的大市场的矛盾28
(四)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凝固性与生产性积累的矛盾28
(五)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凝固性与农业产业化的矛盾29
(六)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凝固性及承包权的短暂性、临时性与土地长期规划、持续发展的矛盾29
二、流转模式一:责任买断制30
(一)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买断经营势在必行31
(二)江汉平原土地使用权买断经营的运作程序32
(三)土地使用权买断经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4
三、流转模式二:股份承包制37
四、流转模式三:统一责任制39
五、江汉平原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40
第五章 江汉平原一部分农民从事机械化农业42
一、江汉平原机械化农业的发展现状43
二、江汉平原发展机械化农业的条件43
(一)旱田水田的分类耕作44
(二)先进机械的广泛引入44
(三)农机技术的全面培训45
三、江汉平原发展机械化农业的对策45
(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6
(二)尊重江汉平原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47
(三)建立和创新江汉平原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47
第六章 江汉平原农村综合问题49
一、金融问题49
(一)江汉平原农村金融的边缘化49
(二)江汉平原农村金融边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53
(三)江汉平原扭转金融边缘化的有效途径54
二、产品流通问题56
(一)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56
(二)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构建“六个平台”58
三、科技问题62
(一)深化江汉平原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完善和健全科研体制,优化科技系统结构63
(二)按照“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要求,加强江汉平原的农业科研开发63
(三)要加强高新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跟踪,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64
(四)建立健全高科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疏通科技投入农业的渠道64
四、社会保障问题65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5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66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66
(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67
五、待业青年问题67
(一)积极发展江汉平原的乡镇企业,尤其是发展集聚、集群经济67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江汉平原农村有专长的各类人才向城市工商等行业转移68
(三)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尽可能地让江汉平原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城镇建设事业和其他工作68
(四)采取“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有计划的移民和户口松动政策69
第七章 工农、城乡互动——统筹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发展70
一、江汉平原工农、城乡互动的必要性70
二、江汉平原工农、城乡互动的机制71
(一)江汉平原农村城镇化和中小城市的发展71
(二)江汉平原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72
(三)江汉平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72
(四)江汉平原的体制和制度创新72
三、江汉平原工农、城乡互动的对策73
(一)更新观念、扫除障碍73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73
(三)加快市场化发展、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74
(四)城乡统筹、相互促进74
第八章 “三分”农民构想的推广——全省、全国76
一、“三分”农民构想推广的可行性76
二、“三分”农民构想推广的措施78
(一)“三分”农民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进行78
(二)“三分”农民要做好离土农民的相关工作78
(三)“三分”农民要积极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79
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80
一、“一分”农民离土脱农80
二、“一分”农民从事不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81
三、“一分”农民从事依赖于大面积土地的机械化、规模化农业82
四、“三分”农民的基本构想83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城市(镇)化建设为契机84
六、因地制宜,稳步扎实推进“三分”农民战略84
第十章 全国典型的土地流转模式86
一、土地股份合作型模式87
(一)甘肃庆阳土地流转模式88
(二)山东宁阳土地流转模式91
(三)广东南海土地流转模式94
二、土地换保障型模式——浙江嘉兴土地流转模式97
三、保权让利型模式——安徽芜湖土地流转模式101
四、土地转包型模式——浙江温州土地流转模式105
五、土地租赁型模式——安徽小岗村土地流转模式108
六、土地资本化型模式——山东枣庄土地流转模式111
七、集体土地流转型模式——北京市的集体土地流转模式115
附120
参考文献124
后记131
出版后记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