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民法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德国民法总论
  •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 Medicus)编;邵建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182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8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020页
  • 主题词:外国及港澳台地区法律文本及译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国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私法在法律制度中的地位3

第一节 公法与私法5

第二节 界定私法与公法的各种学说11

第二章 私法框架下的民法15

第一节 “民法”的语源15

第二节 民法与特别私法16

第一节 亲属法与继承法20

第三章 德国民法典框架下的总则20

第二节 债法与物法21

第三节 总则22

第四章 总则的内容和法律渊源24

第一节 功能与内容24

第二节 法律渊源29

第五章 总则编在法律政策方面的问题30

第一节 设总则编的优点30

第二节 设总则编的缺点31

第一节 法律行为36

第六章 总则的发展与走向36

第二节 人法37

第三节 总则的其他内容38

第七章 总则编的文献资料40

第一节 教学法上的困难40

第二节 总则编的教科书42

第二编 私法的工具47

第八章 概述47

第一节 决定自由的前提47

第二节 决定自由的界限48

第三节 自由决定的后果49

第九章 法律关系50

第一节 定义50

第二节 两个要素52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55

第四节 法律制度56

第十章 权利57

第一节 权利的种类58

第二节 权利的作用及其替代物62

第十一章 请求权66

第一节 “请求权”的双重含义67

第二节 请求权与债权68

第三节 多数请求权69

第四节 请求权作为案例分析的要素70

第十二章 形成权73

第一节 形成权的独特性73

第二节 形成权的合理性74

第三节 形成权的种类76

第四节 形成权的一般规则79

第十三章 抗辩权81

第一节 抗辩权的种类81

第二节 实体法上的抗辩权的具体问题85

第十四章 权利的时间限制88

第一节 除斥期间和消灭时效89

第二节 消灭时效90

第十五章 权利的内容限制106

第一节 各项权利的界限107

第二节 对权利滥用的限制108

第三节 禁止滥用权利的具体情形115

第四节 “得权”119

第十六章 权利的实现121

第一节 概述121

第二节 正当防卫123

第三节 紧急避险130

第四节 自助行为133

第五节 附:担保134

第三编 法律行为134

第十七章 法律行为和私法自治140

第一节 行为自由、私法自治和法律行为141

第二节 对私法自治的评价143

第三节 私法自治在当今的意义145

第十八章 法律行为的界定148

第一节 概述148

第二节 情谊行为149

第三节 准法律行为159

第十九章 法律行为的分类165

第一节 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决议165

第二节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167

第三节 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169

第四节 其他分类172

第二十章 分离原则和无因原则173

第一节 分离原则174

第二节 无因原则176

第二十一章 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188

第一节 民法典的表达方式190

第二节 无需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191

第三节 自动化的意思表示198

第二十二章 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202

第一节 概述203

第二节 意思表示的发出205

第三节 到达208

第四节 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220

第五节 理解问题能作为到达问题吗221

第二十三章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224

第一节 第130条第1款的撤回224

第二节 其他撤回情形226

第二十四章 意思表示的解释230

第一节 作为解释客体的法律和意思表示232

第二节 意思表示解释的地位234

第三节 解释的一般规则236

第四节 解释的几个具体问题243

第二十五章 可推断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沉默251

第一节 概述252

第二节 可推断的意思表示252

第三节 补充解释254

第四节 沉默260

第二十六章 要约和承诺267

第一节 基础268

第二节 要约269

第三节 承诺279

第二十七章 一般交易条件289

第一节 合同订立的类型293

第二节 调整一般交易条件问题诸途径297

第三节 订立合同时的一般交易条件300

第一节 个别约定的优先性315

第二十八章 一般交易条件的其他特殊规则315

第二节 疑义规则319

第三节 内容控制321

第二十九章 合意和不合意326

第一节 合意的必要性327

第二节 合意必要性的范围327

第三节 不合意329

第四节 商人确认书333

第三十章 缔约过程中的义务338

第一节 缔约过程中的过错341

第二节 各种义务342

第三十一章 合同的架构349

第一节 通过法律行为避免纠纷351

第二节 在法学教育中未受到重视352

第三节 合同架构要点355

第三十二章 合同的公正性保障:问题及答案358

第一节 问题361

第二节 对合同均衡性施加影响的可能性361

第三节 传统的合同公正性原则364

第一节 私法自治的界限368

第三十三章 概述368

第二节 边缘性问题370

第三十四章 无效性的类型371

第一节 无效性和可撤销性372

第二节 未决的无效或有效373

第三节 相对无效375

第四节 解除、终止、撤回376

第三十五章 部分无效378

第一节 问题380

第二节 第139条的规定382

第三节 其他解决方案389

第三十六章 转换394

第一节 宗旨395

第二节 要件395

第三节 适用事例400

第三十七章 确认404

第一节 概述404

第二节 对无效行为的确认(第141条)405

第三节 对可撤销行为的确认(第144条)407

第三十八章 意思形成的能力(行为能力)408

第一节 行为能力的欠缺410

第二节 法律后果416

第三十九章 限制行为能力的问题420

第一节 概况422

第二节 无法律上不利益的行为423

第三节 征得法定代理人追认的行为430

第四节 征得法定代理人允许的行为433

第五节 人合公司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438

第六节 未成年人与联邦邮政441

第四十章 意思保留与表示意识443

第一节 意思保留的类型444

第二节 意思保留的具体问题449

第三节 表示意识453

第四十一章 违反法定的形式规定458

第一节 法定的形式规定459

第二节 形式的类型462

第三节 形式瑕疵的后果468

第一节 形式要求的约定475

第四十二章 违反约定的形式要求475

第二节 形式瑕疵的后果477

第四十三章 违反法律禁令481

第一节 第134条的适用范围与作用482

第二节 法律禁令的解释483

第三节 不当得利法上的问题492

第四十四章 规避法律的问题493

第一节 规避法律与法律解释493

第二节 法律对规避法律的规定495

第四十五章 违反禁止处分的规定497

第一节 民法典第135条至第137条的问题498

第二节 法律和官署规定的让与禁令499

第三节 法律行为上的处分禁止504

第四十六章 违反善良风俗508

第一节 第138条的功能510

第二节 “善良风俗”511

第三节 一般规则514

第四节 具体案例类型521

第五节 暴利行为,第138条第2款536

第六节 违反善良风俗行为的扣还清算545

第四十七章 可撤销性与撤销550

第一节 撤销权550

第二节 撤销552

第三节 撤销的效力556

第四节 确认559

第五节 界定559

第四十八章 因错误而撤销562

第一节 存在的难题以及民法典的解决方案564

第二节 错误的范畴566

第三节 归属不无疑问的错误571

第四节 撤销的其他要件584

第五节 撤销人根据第122条承担的赔偿义务590

第四十九章 因恶意欺诈而撤销593

第一节 撤销要件概述594

第二节 欺诈分述595

第三节 欺诈之人602

第四节 具体问题606

第五十章 因非法胁迫而撤销612

第二节 非法性613

第一节 胁迫613

第三节 撤销的具体问题619

第五十一章 问题622

第一节 法律规定622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构建可能性623

第三节 未作调整的计划错误624

第五十二章 条件和期限626

第一节 条件627

第二节 附期限637

第三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禁止638

第四节 附:期限和期日的计算643

第五十三章 交易基础的瑕疵645

第一节 问题648

第二节 案例类型的构造651

第三节 交易基础的查知653

第四节 基础受到干扰的法律后果663

第五十四章 民法典第164条规定的意思表示的归属及其与其他归属规范的界定670

第一节 问题670

第二节 归属规范671

第五十五章 民法典第166条对归属范围的扩大681

第一节 原则682

第二节 民法典第166条的立法理由683

第三节 民法典第166条第2款的例外685

第四节 民法典第166条之准用686

第五节 知情归责的其他问题689

第五十六章 代理的公示692

第一节 界定693

第二节 空白证书的填写695

第三节 公示的具体问题698

第五十七章 代理权703

第一节 代理权的依据705

第二节 意定代理权707

第三节 法定代理权721

第四节 代理权的限制722

第五十八章 代理权与违反义务731

第一节 被代理人对自己的违反义务行为的责任(表见代理权问题)732

第二节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责任734

第五十九章 无权代理人的地位737

第一节 被代理人的追认权738

第二节 代理人的责任743

第三节 第177条至第180条规定的准用749

第六十章 同意的作用和适用范围753

第一节 法律行为中的主管权753

第二节 同意的适用范围755

第六十一章 同意的具体问题762

第一节 术语762

第二节 共同规定763

第三节 允许766

第四节 追认767

第五节 第185条对处分的规定771

第四编 权利主体771

第六十二章 概述777

第一节 民法典中的人法777

第二节 民法典第1条至第89条的体系778

第六十三章 人的权利能力780

第一节 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界定781

第二节 权利能力的开始及特殊问题783

第三节 权利能力的终结788

第六十四章 人的其他法律属性791

第一节 概述791

第二节 住所792

第三节 姓名794

第四节 人格权800

第六十五章 法人812

第一节 法人的作用814

第二节 权利能力的取得815

第三节 法人的种类816

第四节 法人的权利能力及其他性质820

第五节 法人的理论822

第六节 法人人格的否认823

第六十六章 有权利能力的社团826

第一节 权利能力的取得829

第二节 成员资格833

第三节 社团的意思形成与意思表达841

第四节 社团的责任846

第六十七章 附:无权利能力的社团851

第一节 私法上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852

第二节 现实的法律状态855

第六十八章 有权利能力的财团862

第一节 财团的作用864

第二节 捐赠行为866

第三节 运作中的财团867

第五编 权利客体867

第六十九章 物873

第一节 物的概念875

第二节 可替代物与可消耗物878

第三节 物的整体性879

第四节 从物887

第五节 财产与部分财产888

第七十章 收益、费用和负担891

第一节 收益891

第二节 分配问题894

附录896

法律条文对照表896

术语索引927

梅迪库斯简历9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