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锡勤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0439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和思想界17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17
鸦片战争前的“宋学”和“汉学”19
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和“今文经学”的兴起22
第二节 龚自珍的思想26
对封建“衰世”的揭露和对封建专制的抨击27
要求变法的呼吁和关于政治经济改革的具体主张30
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34
“自我创世”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和唯心主义认识论35
变易的历史观和对君主国家起源的探索39
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和人性自私说41
第三节 魏源的思想44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45
变法除弊、整肃人心的要求,对“汉学”、“宋学”的批判及其经世致用的主张49
唯心主义的宇宙观54
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56
进化的历史观60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太平天国时期思想领域的斗争65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66
太平天国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冲击,“宋学”和“汉学”的进一步衰微67
封建地主阶级对付农民起义的两种主张,法家思想的抬头71
第二节 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农民思想72
太平天国的宗教外衣和洪秀全等人的神学唯心主义世界观73
洪秀全等人的反封建思想及其两重性78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反孔活动及其变化84
《天朝田亩制度》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88
《资政新篇》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91
第三节 曾国藩的思想94
兼采儒法、“威猛救时”的主张95
对外妥协,企求“中外相安”,和“师夷智”、办洋务的主张98
调和“汉宋”的主张及其唯心主义宇宙观102
封建主义的伦理思想106
第四节 汪士铎的思想112
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抨击和对法家严刑峻法的称赞112
汪士铎的人性论116
汪士铎的人口论和仇视妇女的反动思想117
第一节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思想领域的斗争120
洋务派和洋务运动120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123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和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124
“西学”在中国的初步传播126
第二节 洋务派的思想129
“法贵变通”的思想130
“求强”论132
“求富”论139
所谓“本末”之辨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纲领142
第三节 顽固派的思想以及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146
拼死反对学习西方进行变革147
反对兴办近代工矿交通,坚持重农抑商的方针152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回击155
第四节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158
要求学习西方、交法自强的呼吁和对顽固派、洋务派的批判160
变易历史观和“器可变道不可变”的思想165
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同西方列强进行“商战”168
对君主立宪的赞美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176
要求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传播“西学”182
第一节 戊戌维新运动和戊戌维新时期思想领域的斗争与深刻变化185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失败185
顽固派、洋务派对维新派和维新思潮的攻击围剿,张之洞的《劝学篇》188
戊戊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195
第二节 康有为的思想197
要求变法维新的双重动机199
“托古改制”的手法和自上而下的路线201
变法维新的纲领205
变法维新的哲学依据——“公羊三世”说213
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218
“求乐免苦”的人性论和伦理观222
关于“大同”的空想和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225
第三节 严复的思想230
要求学习西方,提倡“西学”,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231
对进化论的介绍233
宣传自由,批判封建君主专制238
关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242
自然观中的某些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47
经验论及其不可知论的归宿250
“背苦趋乐”、“开明自营’的伦理思想255
第四节 谭嗣同的思想258
反清革命与变法维新的矛盾259
变法维新的具体主张261
对封建伦理纲常的猛烈批判266
对帝国主义的矛盾超度270
前期思想的唯物主义倾向及其向唯心主义的转变273
“以心挽劫”的哲学——仁学278
变化日新思想及其相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归宿284
建立在相对主义基础上的不可知论,“贵知不贵行”的知行观288
从变法维新到武装“勤王”291
第五节 唐才常的思想291
宣传历史进化论297
唯心主义宇宙观299
第六节 梁启超的思想301
热情宣传变法维新,论“法何以必变”303
论“兴民权”、“开民智”307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310
论“破坏主义”和“无血之破坏”313
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境者心造”说316
“今胜于古,后胜于今”的进化史观320
论英雄人物和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322
“利群”的伦理观328
第七节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的“诗界革命”、“史界革命”和“道德革命”331
“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白话文运动初步兴起332
“史界革命”340
资产阶级“道德革命”序幕的拉开347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兴起和二十世纪初思想领域的斗争350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潮的兴起350
二十世纪初思想领域错综复杂的斗争353
第二节 邹容的思想356
论革命是中国的唯一出路357
关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361
论“革命之教育”363
《革命军》的缺陷366
第三节 陈天华的思想367
反帝爱国思想369
反清革命思想374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378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380
关于要不要革命的争论382
关于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的争论387
关于要不要平均地权的争论391
改良主义的破产以及革命论在论战中的缺陷396
第五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批判398
对封建伦理纲常和封建旧礼俗的批判399
对孔子和儒学的批判404
批判“奴隶性”,提倡“国民意识”406
对天命论、有神论的批判410
第六节 革命派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潮413
反对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论无政府主义是改造中图和世界的唯一出路415
无政府主义的平等观和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419
关于“毁家”的主张423
所谓“人类均力说”424
无政府主义者与其他革命党人的争论426
第七节 孙中山的思想429
旧三民主义431
新三民主义438
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思想442
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宇宙观及其中的唯心主义杂质447
“知难行易”的唯物主义知行观452
唯心主义的民生史观459
第八节 章太炎的思想463
对保皇立宪论的有力驳斥464
排清反帝的民族主义思想467
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猛烈抨击471
关于“均田”、“限袭产”等主张475
早期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倾向477
从唯物论向唯心论的转变,“自贵其心,不依他力”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485
“俱分进化论”和“五无论”493
第九节 蔡元培、宋教仁、朱执信的思想496
蔡元培重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的教育思想497
宋教仁对清朝政府“预备立宪”和对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揭露502
宋教仁关于议会政治、责任内阁的主张506
朱执信关于“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的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509
第一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和思想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14
辛亥革命后黑暗的中国社会514
辛亥革命后的各种社会思潮,尊孔复古论、“开明专制”论和无政府主义516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23
第二节 激进民主主义者抨击专制提倡民主的斗争527
对假共和的深刻揭露和对封建专制的猛烈抨击527
大力提倡“唯民主义”、“民治主义”、“国民政治”529
第三节 激进民主主义者所倡导的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533
论道德革命的迫切性、重要性533
对道德不变论的批判535
对封建旧道德的深刻揭露,对封建孝道和贞学的批判536
提倡“个人本位主义”和“自利利他主义”541
影响巨大的“文学革命”543
第四节 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反孔斗争548
论反孔是捍卫民主共和,反对封建帝制复辟的需要549
论反孔是批判封建旧道德的需要550
论反孔是反对思想、学术专制的需要552
论反孔是“建设西洋式新社会”的需要553
第五节 激进民主主义者对鬼神迷信的批判及其唯物主义宇宙观554
对宗教迷信、有神论的揭露批判554
陈独秀、李大钊的唯物主义宇宙观557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思想史新时代的到来560
李大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562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564
中国思想史新时代的到来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