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实学思想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葛荣晋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9211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72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实学思想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编 北宋至明前期的实学思想1
引论1
第一章 胡瑗及其安定学派的“明体达用之学”21
第一节 新儒学的复兴与安定学派的产生21
第二节 “经义治事,以适士用”27
第三节 治经“必论其大体,其章句细碎不足道”36
第四节 “治己而后治乎人”43
第五节 “为文章皆传经义”48
第二章 李觏的实学思想与“庆历改革”52
第一节 李觏与“庆历新政”52
第二节 “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56
第三节 “非教化则性不成”61
第四节 “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66
第五节 “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70
第六节 以“实效”考核官吏78
第七节 “明本治军”83
第三章 王安石的实学思想与“熙宁改革”89
第一节 忧患意识与“熙宁改革”89
第二节 “经术者,所以经世务也”96
第三节 “稽古趋时”论107
第四节 “道有体有用”之说111
第四章 横渠学派及其实学思想117
第一节 张载生平、著作及其学派117
第二节 “有无虚实,通为一物”125
第三节 “内外发明”修持之道132
第四节 “务为实践之学”139
第五节 天地动植之学149
第五章 洛学及其实学思想159
第一节 “释氏无实,其归欺诈”160
第二节 “穷经将以致用也”165
第三节 “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175
第四节 “才与至诚合一,方能有济”180
第五节 “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187
第六章 湖湘学派及其实学思想195
第一节 湖湘学派源流及学派特色195
第二节 “道不离形”、“性立天下之有”207
第三节 “学贵力行”220
第四节 “儒者之政,一一务实”229
第七章 金华学派及其实学思想238
第一节 以民为宝,“取民有制”239
第二节 “为国者当使人依己,不当使己依人”246
第三节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256
第四节 “致知力行本交相发工夫,切不可偏”263
第五节 “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269
第六节 “合群策,集事功”277
第八章 考亭学派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284
第一节 朱熹和考亭学派284
第二节 “吾儒万理皆实”290
第三节 “人之性本实”300
第四节 “著实做工夫”305
第五节 “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313
第六节 “经世济物”318
第七节 “兴其滞,补其弊”325
第八节 “格物游艺之学”333
第九章 象山学派心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343
第一节 象山学派的形成、著作及其学术特点343
第二节 “宇宙间自有实理”351
第三节 “人情物理上做工夫”354
第四节 “论道经邦”361
第五节 “甬上四先生”及其实学思想374
第十章 永康学派及其实学思想386
第一节 陈亮和永康学派387
第二节 以变通求实功391
第三节 以务实致功利400
第十一章 永嘉学派及其实学思想409
第一节 永嘉学派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征409
第二节 以气物(器)为实体的唯物论415
第三节 验事、考实的认识论422
第四节 “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429
第五节 “胜之之道,尽去吾之弊政”436
第六节 “裕民力而后可以议进取”439
第七节 “由募还农”442
第八节 “纪纲以专为累,则莫若分之”,“法度以密为累,则莫若疏之”450
第二节 善取诸家之长,以求实理为归456
第十二章 深宁学派及其实学思想458
第一节 胸怀爱国爱民之情,精心致力于实政、实事458
第三节 反对空疏学风,力主经世致用470
第四节 反对虚妄穿凿,坚持实事求是476
第五节 反对空谈心性,提倡实修、实践482
第十三章 东发学派及其笃实之学491
第一节 黄震与东发学派491
第二节 天地之理“至实而无妄”497
第三节 提倡“平说实理”,反对“过高出奇之说”500
第四节 人性即气质之性,非未生前“虚空中别可言性”505
第五节 勿蹈理学末流“谈虚之失,而反之笃行之实”510
第十四章 巽斋学派及其实学思想515
第一节 巽斋学派的“有益于世用”的思想特点515
第二节 “务出新说”的社会改革思想524
第三节 重气节与正气精神534
第十五章 元朝理学及其蕴含的实学思想550
第一节 元蒙社会与儒学大势550
第二节 赵复、刘因的理学及其实学思想554
第三节 许衡、郝经用世的实学思想563
第四节 吴澄“会同朱陆”的实学思想576
第五节 金履祥、许谦在经学中的实学思想590
第十六章 河东学派及其“笃实践履之学”598
第一节 薛瑄与河东学派598
第二节 “实理皆在乎万物万事之间”603
第三节 “性气不相离”610
第四节 “圣贤功夫,步步皆实”615
第五节 “真知其理而实践之”620
第六节 “读圣贤之书,句句字字有的实用处,方为实学”624
第一节 《大学》与儒家的体用之学630
第十七章 从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到丘浚的《大学衍义补》630
第二节 真德秀及其《大学衍义》636
第三节 《大学衍义》的正心论641
第四节 《大学衍义补》的编纂与内容645
第五节 全体大用的实学思想650
第六节 御边有道--经世实学的个案探讨653
第七节 内圣与外王的本迹关联658
第十八章 姚江学派心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661
第一节 王守仁和姚江学派661
第二节 心是“实理”而非“幻相”670
第三节 “致良知”是实地用功,并非“悬空无实之谓”676
第四节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682
第五节 “人须在事上磨炼作功夫乃有益”688
第六节 “明德亲民一也”694
第七节 王门后学的实学思想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