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卷本 中国全史 第16卷 中国明代科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汪前进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1456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古代史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百卷本 中国全史 第16卷 中国明代科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明代科技史1
一、明代科技概述1
二、数学3
(一)数学发展的阶段特征3
1.第一阶段3
2.第二阶段4
3.第三阶段6
(二)《一鸿算法》7
1.作者及成书年代7
2.主要内容及其贡献7
1.概述8
(三)《算法统宗》8
2.学术价值9
(四)《算法纂要》10
1.撰者目的10
2.基本特点和作用11
(五)珠算的发展与普及12
1.珠算的起源和发展12
2.重要珠算著作及作者14
三、物理学17
(一)电、磁学知识17
1.电的知识17
2.航海罗经的创造19
3.武当山金顶奇观20
(二)声学知识22
1.普救寺塔蟾声22
2.朱载堉在音律学方面的成就23
(三)力学知识25
1.杠杆力学问题的算法25
2.水流量的计算28
四、化学化工30
(一)火药理论30
1.“君臣佐使”理论30
2.阴阳学说32
1.琉璃烧制方法34
(二)琉璃釉色34
2.琉璃成色方法35
(三)黄铜冶炼37
1.金属锌——倭铅37
2.黄铜冶炼39
(四)矾化学41
1.对各种矾的制取41
2.矾的作用43
(五)楮皮纸45
1.制造历史45
2.技术改进45
1.基本思想47
五、天文学47
(一)行星运动控制力47
2.思想渊源48
3.意义48
(二)星图49
1.隆福寺藻井天文图49
2.常熟石刻天文图51
3.涵江天后宫星图53
(三)周述学与计时器56
1.水晶漏56
2.沙漏57
3.“浑仪更漏”58
(四)航海天文——过洋牵星术60
1.过洋牵星图60
2.牵星术61
六、地学64
(一)王士性与地理学64
1.生平64
2.成就64
(二)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71
1.考察的缘由71
2.考察活动及其成果73
1.地形测量75
(三)测量与绘图75
2.纬度测量77
3.郑和航海图77
4.杨子器的《地理图》78
5.罗洪先和《广舆图》81
(四)商编路程图记83
1.概况83
2.学术价值83
(五)水利著作与水利人物86
1.水利著作86
2.主要水利人物90
1.夏之臣“忽变”说94
七、生物学94
(一)对生物遗传性和变异性的认识94
2.对生物变异性的认识96
(二)对动物和人体生理节律的认识100
1.周日节律100
2.周月节律101
3.周年节律103
(三)朱?《救荒本草》104
1.撰写经过104
2.科学特征105
1.撰写人及年代108
(四)《闽中海错疏》108
2.主要内容和主要贡献109
八、农业科技112
(一)农书的特点与成就112
1.特点112
2.成就114
(二)水土保持理论118
1.沟洫治黄理论与“天下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思想118
2.“治水先治源”理论119
(三)《便民图纂》与《沈氏农书》122
1.《便民图纂》122
2.《沈氏农书》123
1.番薯的引进124
(四)番薯的引进和传播124
2.番薯的传播126
九、医药学128
(一)药物学128
1.综合性本草著作128
2.区域性本草著作130
3.考注性本草著作131
(二)方剂学和炮炙法132
1.方剂学132
2.炮炙法133
2.“戾气”学说134
(三)戾气学说134
1.吴有性与《温疫论》134
(四)分支学科137
1.脉学137
2.内科学138
3.外科、伤科理论与实践141
4.女科142
5.幼科142
6.五官科144
7.针灸学144
8.推拿与按摩147
2.散见的思想148
(五)养生知识148
1.重要著作148
(六)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50
1.李时珍生平事迹150
2.《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151
十、矿冶157
(一)找矿与采矿技术157
1.找煤157
2.盐井161
3.金矿的采选164
1.宜德炉168
(二)失蜡法应用168
2.大型器物170
(三)钢铁冶炼术172
1.炼钢术172
2.“生铁淋口”技术173
3.镔铁175
十一、建筑与造船179
(一)营建都城179
1.中都营建179
2.南京改建183
3.北京重建184
(二)江南园林188
1.第一个高潮188
2.第二个高潮189
(三)沙船191
1.沙船起源191
2.沙船的特点193
3.郑和宝船197
(四))沈?与《南船纪》198
1.结构198
2.主旨198
(一)陶瓷技术200
十二、陶瓷、火器和漆器200
1.景德镇官窑201
2.景德镇的民窑205
3.彩瓷与成化斗彩207
4.高温及低温单色釉209
(二)火器专家赵士桢212
1.生平事迹212
2.主要著述215
3.重要贡献217
(三)黄成与(髹饰录)221
1.黄成生平221
2.《髹饰录》的学术价值222
十三、中外科技交流224
(一)回回天文历法传入224
1.《天文书》224
2.回回历法227
(二)传教士与西洋科技229
1.天文学229
2.数学244
3.地学249
4.王征与《远西奇器图说》259
5.《西法神机》261
十四、结语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