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通信网传输工程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日)寺西升,(日)北村隆著;戴未央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0936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通信网传输工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数字通信网的构成原则1
1.1 数字通信网1
1.1.1 通信网的数字化1
目录1
1.1.2 通信网的数字化及传输方式2
1.1.3 数字网的构成3
1.1.4 1数字链路网7
1.1.5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7
1.2.1 插入同步和网同步9
1.2 网同步9
1.2.2 网同步的必要性11
1.2.3 网同步的方法13
1.2.4 网同步的特点14
1.3 数字网的特性和质量14
1.3.1 数字传输特性和质量14
1.3.2 数字交换机的引入和传输质量23
1.3.3 1数字链路网和传输质量27
1.4.1 维护单位31
1.4 数字传输网的维护思想31
1.4.2 装置单位的维护和回线单位的维护32
1.4.3 告警信号传输及AIS32
1.4.4 业务告警35
1.5 数字传输网的建设36
1.5.1 线路传输质量规定36
1.5.2 数字传输线路连锁式的形成与网络的38
经济性38
1.5.3 传输网的可靠性41
2 工程设计概要45
2.1 工程设计的流程45
2.1.1 设备计划和实施计划45
2.1.2 传输工程设计46
2.2 传输方式的选择和设备扩容量49
2.2.1 经济比较49
2.2.2 增设考虑51
3.1.1 数字传输系统模型与S/N设计54
3 数字传输网的工程设计54
3.1 数字传输方式的中继设计基础54
3.1.2 基本S/N55
3.1.3 所需S/N61
3.1.4 中继设计64
3.2 串音系统中继设计基础65
3.2.1 串音的种类66
3.2.2 串音功率的计算和判决点处的S/N70
3.2.3 多路串音噪声的分析与串音衰减量75
3.3.1 方式概要83
3.3 光缆传输方式83
3.3.2 S/N设计88
3.3.3 中继设计93
3.4 DP-15M方式99
3.4.1 方式概要99
3.4.2 中继设计102
3.4.3 芯线容量设计107
3.5.1 数字用户系统的基本构成108
3.5 数字用户线传输方式108
3.5.2 2线时分传输方式109
3.5.3 光纤用户线传输方式111
3.5.4 数字用户无线方式113
3.6 卫星通信系统114
3.6.1 2号通信卫星(CS-2)简介115
3.6.2 与卫星接续进行通信的载波端局装置121
3.7 传输线路转换方式124
3.7.1 电话稳定标准125
3.7.2 传输线路转换方法与中断率计算126
3.7.3 数字传输网转换方式130
3.7.4 数字基群传输线路转换方式132
3.8 网同步方式137
3.8.1 数字时钟供给装置137
3.8.2 时钟通道的设计137
4.1.1 同步端局方式构成和特性141
4.1 同步端局方式141
4 传输装置设计141
4.1.2 同步端局方式144
4.1.3 PCM复接装置(PCM MUX)151
4.1.4 同步端局接口152
4.1.5 同步端局控制系统(STECS)156
4.2 异步复接装置158
4.3 装置间接口设计163
4.4 监视控制装置165
4.5 局内设计168
4.5.1 传输装置的构造168
4.5.2 局内构成171
4.5.3 传输设备的配置171
4.5.4 电源供给177
4.5.5 局内配线179
4.5.6 传送设备与机房181
5.1.1 数字数据传输方式概要185
5.1 数字数据网185
5 各种业务网的工程设计185
5.1.2 用户系统的中继设计192
5.2 数字数据交换网200
5.2.1 回线交换方式200
5.2.2 分组交换(包交换)205
5.3 高速数字传输业务209
5.3.1 回线速率系列209
5.3.2 回线构成状态209
5.3.4 高速数字传输系统的构成211
5.3.3 用户网接口211
5.4 图象传输网214
5.4.1 对图象传输的要求214
5.4.2 编码和频带压缩215
5.4.3 光图象传输219
5.4.4 图象传输线路的设计220
5.5 传真通信网224
5.5.1 传真传输原理224
5.5.2 传真通信系统229
5.6 高速公路通信网230
5.6.1 高速公路通信的特点230
5.6.2 高速公路通信业务的种类230
5.6.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设计230
6 数字链路过渡期间的回线设计238
6.1 传输损耗设计238
6.1.1 反射条件和最小传输损耗239
6.1.2 相对电平和数字0dBm240
6.1.3 区域外的接续244
6.1.4 区域内的接续247
6.2 电平调整设计249
6.3 杂音设计252
6.3.1 综合杂音252
6.3.2 回线的杂音设计254
6.4 衰减失真设计254
7.1.1 传输质量259
7.1 传输线路收容设计的基本内容259
7 传输线路的收容设计259
7.1.2 可靠性260
7.1.3 经济性261
7.2 传输线路的收容设计265
7.2.1 设计概要265
7.2.2 设计特征267
7.2.3 回线设计271
8.1.1 53A系统的目的273
8.1.2 53A系统的概要273
8.1 传输线路的收容设计系统(53A系统)273
8 传输系统设计的机械化273
8.1.3 数据的构造283
8.2 专用线等收容设计系统(53B系统)285
8.2.1 53B系统的目的285
8.2.2 53B系统概况287
8.2.3 数据构造291
附录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