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人工水体水文效应与防灾减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城市人工水体水文效应与防灾减灾
  • 陈鸿汉,刘俊,高茂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2295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人工湖-水文学-研究-郑州市;人工湖-灾害防治-研究-郑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人工水体水文效应与防灾减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城市人工水体的地表水效应与防洪减灾3

第一章 上篇绪论3

1.1城市防洪概述3

1.1.1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性3

1.1.2城市防洪现状4

1.1.3城市防洪主要任务7

1.1.4城市防洪排涝标准9

1.2城市化的水文效应11

1.2.1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12

1.2.2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15

1.3城市防洪与排水措施17

1.3.1工程措施18

1.3.2非工程措施21

1.4城市化地区水文计算方法分析31

第二章 城市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33

2.1设计暴雨时空分布33

2.1.1设计暴雨时间分布33

2.1.2设计暴雨空间分布34

2.2暴雨资料的选样34

2.3次暴雨过程的划分35

2.4设计暴雨计算37

2.4.1设计雨量计算37

2.4.2设计暴雨过程42

2.5城市下垫面特点及其分类43

2.5.1城市下垫面特点43

2.5.2城市下垫面分类44

2.6城市产汇流计算45

2.6.1水面产流计算45

2.6.2水田产流计算45

2.6.3旱地产流计算47

2.6.4城镇产流计算49

2.6.5总产流量计算50

2.6.6坡面汇流计算50

2.7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51

第三章 平原河网水力计算60

3.1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组)60

3.1.1圣维南方程组60

3.1.2圣维南方程组的数值求解61

3.2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数学模型65

3.2.1外河道计算65

3.2.2内河道计算66

3.2.3环状河网的求解步骤68

3.2.4节点水位方程69

3.3河网概化70

3.3.1基本河道的概化71

3.3.2湖泊的概化73

3.3.3流域面上调蓄作用的概化74

3.4定解条件75

3.4.1外边界条件76

3.4.2内边界条件77

3.5圩区处理80

第四章 城市雨洪模型82

4.1雨洪管理模型83

4.2蓄水、处理、溢流模型86

4.3沃林福特模型88

4.4伊利诺排水模型91

第五章 龙湖水系与郑州市城市防洪关系分析94

5.1研究目标94

5.1.1研究问题描述94

5.1.2研究目标98

5.1.3技术路线98

5.2计算方法99

5.2.1设计暴雨计算99

5.2.2建成区产汇流计算100

5.2.3天然流域产汇流计算104

5.2.4河道汇流计算104

5.3龙湖水系规划条件105

5.3.1龙湖湖区工程105

5.3.2河道105

5.3.3市区排水系统107

5.3.4控制性水闸108

5.4计算结果及分析109

5.4.1设计暴雨109

5.4.2河网入流计算111

5.4.3河网水力计算114

5.4.4河网水力计算结果116

5.4.5成果分析122

5.5主要研究结论124

参考文献125

下篇:城市人工水体的地下水效应与地质灾害分析129

第六章 下篇绪论129

6.1我国城市人工湖建设现状129

6.2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6.3基本理论与模拟技术132

6.4研究方法及内容138

第七章 龙湖场区主要环境特征140

7.1自然地理概况140

7.1.1交通位置140

7.1.2地形地貌特征141

7.2气象和水文141

7.2.1气象141

7.2.2水文142

7.3河流特征142

7.4地层岩性145

7.4.1区域地质概况145

7.4.2研究区地层岩性149

7.5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52

7.5.1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152

7.5.2黄河侧渗的影响156

7.5.3龙湖区浅层水文地质特征158

第八章 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与预测163

8.1水文地质模型概化163

8.2数学模型163

8.3定解条件164

8.4渗透系数的确定164

8.5网格单元剖分168

8.6模型识别与验证168

8.7浅层地下水系统预测与评价174

第九章 成湖方案预测与优化177

9.1龙湖渗漏分析177

9.2入渗强度分析178

9.3成湖预测方案比选179

9.3.1不同渗漏条件下的成湖方案179

9.3.2湖底不铺垫成湖方案180

9.3.3湖底铺垫防渗成湖方案181

9.4成湖方案优化183

9.5湖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186

第十章 龙湖主湖区成湖及防渗工艺192

10.1龙湖开挖湖深的确定192

10.2干法开挖对地下水系统破坏程度预测196

10.2.1问题的提出196

10.2.2干法开挖对区域地下水疏干的影响197

10.2.3干法开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198

10.2.4干法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202

10.3综合开挖工艺的确定202

10.4龙湖防渗方案的确定202

10.4.1防渗方案的确定原则202

10.4.2水中抛土防渗实例调研203

10.4.3水中抛土室内防渗试验研究204

10.4.4龙湖成湖后的渗漏量预测209

10.5开挖与防渗工艺简介220

第十一章 龙湖成湖前后地质灾害问题的预测评估研究221

11.1区域稳定性问题221

11.2龙湖开挖岸坡稳定性问题221

11.2.1龙湖开挖边坡计算参数的确定221

11.2.2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223

11.3施工期渗透变形问题232

11.3.1管涌、流土的判别方法232

11.3.2管涌、流土的临界水力坡降计算232

11.3.3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235

11.4龙湖成湖后地震液化问题236

11.4.1初判236

11.4.2复判236

11.5盐碱化问题239

11.6附加应力问题239

参考文献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