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133296.jpg)
- 陈兴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87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医药学:免疫学-实验-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二、实验室规则1
三、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处理2
四、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2
五、显微测微尺与血球计数板的使用5
第一部分 医学免疫学9
实验一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9
一、常用抗原的制备9
二、常用免疫血清的制备10
实验二 凝集反应12
一、直接凝集试验12
二、间接凝集试验14
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16
四、协同凝集试验17
实验三 沉淀反应18
一、单向琼脂扩散试验18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19
三、火箭电泳试验20
四、对流免疫电泳21
实验四 补体测定技术22
一、补体溶血试验22
二、补体结合试验22
实验五 酶免疫标记技术24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24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4
实验六 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26
实验七 放射免疫分析法27
实验八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28
一、沉降法28
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29
实验九 免疫细胞数量检测(T淋巴细胞E花环试验)29
实验十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31
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1
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法(溶血空斑试验)34
三、NK细胞活性测定(51Cr测定法)35
四、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36
实验十一 CTLL细胞株法测定IL-237
实验十二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测37
一、动物Ⅰ型超敏反应37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抗球蛋白试验38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39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的测定40
五、小鼠DNFB试验41
实验十三 生物制品示教41
一、预防接种制品41
二、治疗制品42
三、诊断用品42
第二部分 医学微生物学43
第一单元 细菌与真菌学43
实验一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43
实验二 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染色法44
一、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45
二、革兰染色法45
实验三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46
实验四 细菌的接种方法及生长现象观察48
一、细菌的接种技术48
二、细菌生长现象观察50
实验五 细菌的生化反应51
一、糖发酵试验51
二、甲基红试验52
三、吲哚试验52
四、硫化氢试验53
实验六 微生物的分布55
实验七 消毒与灭菌56
一、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56
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58
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59
实验八 细菌的变异61
一、细菌的鞭毛变异61
二、细菌的L型变异62
三、R质粒接合传递试验63
实验九 细菌的致病性64
一、实验动物感染方法65
二、感染动物尸体解剖与病原学检查65
三、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及致病作用66
四、细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和抗毒素的中和作用67
实验十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67
一、溶菌酶溶菌试验68
二、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试验68
三、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试验68
实验十一 病原性球菌69
一、常见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性观察69
二、血浆凝固酶试验70
三、透明质酸酶试验71
四、抗“O”试验72
五、常见病原性球菌检验的一般程序74
实验十二 肠道杆菌74
一、肠道杆菌培养特性观察74
二、肠道杆菌生化反应观察75
三、荧光菌球试验75
四、肥达试验76
五、粪便中肠道杆菌的一般检验程序77
实验十三 弧菌与弯曲菌78
一、弧菌与弯曲菌形态结构和动力观察79
二、幽门螺杆菌快速诊断试验——尿素酶试验79
三、霍乱弧菌分离鉴定程序79
实验十四 厌氧性细菌80
一、厌氧芽胞梭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80
二、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现象观察80
三、厌氧培养法81
实验十五 分枝杆菌与放线菌82
一、分枝杆菌、放线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82
二、抗酸染色法82
三、放线菌硫磺样颗粒的检查83
实验十六 动物源性细菌84
一、动物源性细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观察84
二、炭疽芽胞杆菌串珠试验85
三、布鲁菌玻片凝集试验85
实验十七 其他细菌86
一、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观察86
二、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方法及毒力试验86
实验十八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88
一、支原体形态与菌落观察及培养88
二、衣原体包涵体观察89
三、立克次体形态观察及外斐反应89
四、螺旋体形态观察89
实验十九 病原性真菌91
一、真菌基本形态观察91
二、真菌菌落特征观察91
三、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检查法92
第二单元 病毒学94
实验二十 病毒的形态与培养94
一、病毒的形态观察94
二、病毒的培养方法94
实验二十一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检测98
一、流行性感冒患者标本的采集与处理98
二、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程序98
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初步鉴定99
实验二十二 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101
一、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ELISA101
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PCR法)102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105
第一单元 医学蠕虫105
实验一 线虫和棘头虫105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105
二、蠕形住肠线虫(蛲虫)107
三、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09
四、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钩虫)110
五、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113
六、旋形毛线虫(旋毛虫)116
七、粪类圆线虫117
八、结膜吸吮线虫118
九、猪巨吻棘头虫118
实验二 吸虫119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19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120
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122
四、日本血吸虫123
实验三 绦虫128
一、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128
二、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130
三、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131
四、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132
五、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裂头绦虫)133
第二单元 医学原虫135
实验四 阿米巴135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135
二、结肠内阿米巴137
实验五 鞭毛虫138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138
二、阴道毛滴虫139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141
实验六 孢子虫和纤毛虫142
一、疟原虫142
二、刚地弓形虫143
三、微小隐孢子虫145
四、肺孢子虫146
五、结肠小袋纤毛虫146
第三单元 医学节肢动物148
实验七 昆虫纲148
一、蚊148
二、蝇150
三、蚤151
四、白蛉152
五、虱153
六、臭虫154
七、蜚蠊(蟑螂)155
实验八 蛛形纲156
一、蜱156
二、螨158
附录一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162
附录二 动物实验技术165
附录三 玻璃器皿的准备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