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与提升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黄建雄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8055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与提升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问题8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一、研究目的11
二、研究意义11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
一、研究思路14
二、研究方法15
第四节 研究的设计与框架16
一、研究设计16
二、研究框架18
第五节 研究的现状及其述评18
一、国外研究现状19
二、国内研究现状24
三、研究现状述评40
第二章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基本理论44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44
一、结构和功能44
二、优化和失衡51
三、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54
第二节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标准及意义67
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基本内涵68
二、关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标准的讨论68
三、优化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现实意义80
第三节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84
一、结构功能理论85
二、系统优化理论87
三、互利共生理论89
四、社会资本理论92
第四节 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97
一、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校外因素97
二、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校内因素103
三、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本体因素106
第三章 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状况及优化经验109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概况110
一、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概况111
二、英国高等教育体系概况113
三、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概况114
第二节 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状况115
一、中年教师的比例占优,成熟稳定型的年龄结构116
二、博士教师的数量最多,倒金字塔型的学位结构131
三、正副教授各占约三成,高职务为主的职称结构140
四、回应需求,交叉渗透,特色较鲜明的学科结构154
五、类别多样,远缘杂交,层次性较高的学缘结构172
六、流动型教师比例较大,优势互补的专兼职结构192
七、行业背景较为丰富,协调兼顾的知行素质结构210
八、平台多样,平等自主,方式灵活,互动较紧密的联结结构227
第三节 发达国家高校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做法231
一、尊重职业特点,注重发挥余力,优化年龄结构231
二、实行最高标准,重视师资储备,优化学历结构239
三、健全评审制度,激发公平竞争,优化职称结构244
四、突出学科特色,搭建交融平台,优化学科结构247
五、坚持近亲回避,延揽四海名门,优化学缘结构251
六、合理聘用兼职,支持外出兼职,优化专兼职结构256
七、汇聚行业英才,深化校企合作,优化素质结构261
八、营造氛围,拓宽渠道,创造机会,优化联结结构265
第四章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分析269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组织与实施271
一、实地调查271
二、文献调查274
三、个案调查275
第二节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275
一、年轻教师比例过大,中老龄教师比例偏小的年龄结构276
二、博士教师配备偏少,本科学历教师还较多的学历结构281
三、教授职称比例偏低,中低职称比例仍过高的职称结构286
四、趋同求全,重分化轻综合,特色不够鲜明的学科结构291
五、类别欠丰富,来源空间窄,高层学缘较少的学缘结构302
六、进出兼职不充分,互促性低,参差不齐的专兼职结构314
七、职业阅历比较单一,实践型师资偏弱的知行素质结构321
八、交往意愿低,互动欠紧密,互补互促偏低的联结结构325
第三节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个案分析334
一、年轻化的年龄结构335
二、低层次的学历结构336
三、弱层级的职称结构338
四、资源较分散,特色欠明显,适应性偏弱的学科结构339
五、本地化较高,类别性偏少,层次性偏低的学缘结构342
六、数量仍偏小,总质量偏低,外出兼职少的兼职结构345
七、来源渠道窄,阅历欠丰富,实践力偏弱的素质结构350
八、连接较松散,互动欠深入,互益不充分的联结结构352
第四节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359
一、招聘取向偏颇,引人渠道狭窄,退休制度不完善,制约年龄结构优化359
二、学历标准偏低,师资储备滞后,历史包袱较重,制约学历结构优化363
三、评审制度失当,评价标准趋同,素质能力偏弱,制约职称结构优化366
四、过于求大求全,趋同倾向明显,过度强调分化,制约学科结构优化368
五、近亲定势较强,揽才能力有限,学缘再造较少,制约学缘结构优化371
六、资源挖掘不力,进出标准有别,管理培训缺失,制约专兼职结构优化373
七、轻术观念较重,教师来源单一,校企合作不深,制约素质结构优化376
八、环境氛围欠佳,自主交往偏少,交流平台不多,制约联结结构优化379
九、宏观调控不力,社会支持有限,办学经费不足,制约队伍结构优化385
第五章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389
第一节 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对策建议389
一、做好教师队伍流动预测和应对规划389
二、注重招录有多年职业经历人才入伍390
三、合理延长退休年限和返聘资深教师391
第二节 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对策建议392
一、适度提高教师聘用的学历标准392
二、合理扩大教师外出进修的比例393
三、实施攻读学位的特殊合作政策393
四、大力发展博士研究生师范教育394
第三节 优化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的对策建议394
一、制定多元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395
二、加强旨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团队建设395
三、实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改革396
四、建立教师职称申报的精准帮扶机制396
第四节 优化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的对策建议397
一、建设特色学科师资团队,打造学科特色优势397
二、强化学科师资集群布局,形成学科群落生态398
三、搭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398
四、提高新兴学科的敏锐度,推进学科前沿发展399
第五节 优化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对策建议400
一、丰富教师学缘来源机构的多样性400
二、扩展教师学缘来源地域的广阔性401
三、提升教师学缘来源大学的层次性401
第六节 优化教师队伍专兼职结构的对策建议402
一、充分认识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403
二、适度提高兼职教师的构成比例403
三、主动挖掘各行业兼职教师资源404
四、不断提升兼职队伍管理和服务水平405
第七节 优化教师队伍知行素质结构的对策建议406
一、多方引入实践型专家到校从教406
二、开发丰富多样的素质培训项目407
三、完善校企人员的交流锻炼机制407
第八节 优化教师队伍联结结构的对策建议408
一、着力营造良好的合作交往文化生态408
二、大力搭建合理的合作交往平台体系409
三、精心构建促进合作交往的体制机制411
第九节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其他对策建议412
一、转变观念,理清优化结构的总体思路413
二、强化调控,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414
三、重视协调,实现四个主体的协作联动415
四、加大投入,保障优化结构的资源支持415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17
第一节 主要结论417
一、关于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内涵解析417
二、关于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417
三、关于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总体状况418
四、关于发达国家高校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经验418
五、关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419
六、关于优化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对策建议419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420
一、教师队伍结构概念内涵的新探索420
二、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概念的新解读420
三、克服近亲繁殖消极影响的新总结420
四、考察教师队伍联结结构的新思路421
第三节 主要不足421
一、结构优化标准的理论探讨比较粗浅421
二、国外调整结构的历史经验有待凝练421
三、国内研究的最新样本范围有待扩展422
四、各子结构之间的研究深度不相平衡422
第四节 研究展望422
一、过渡时期异域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研究422
二、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评价标准体系研究423
三、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变迁的社会学分析423
附录1高校教师学术交往状况调查问卷424
附录2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调查表429
附录3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调查访谈提纲430
后记431